《拜耳杜邦中国化工们开始斥巨资抢转基因“种子”》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雷洁
  • 发布时间:2016-05-30
  • 5月23日,德国制药和化工巨头拜耳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对美国农业化学品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MON)以每股122美元现金收购且全为现金交易,总价值高达620亿美元,将造就全球最大农产品供应商。目前孟山都的市值高达420亿美元,拜耳市值 约960亿美元。

    5月23日,德国制药和化工巨头拜耳公司正式对外宣布:对美国农业化学品公司孟山都公司(Monsanto Co. ,MON)以每股122美元现金收购且全为现金交易,总价值高达620亿美元,将造就全球最大农产品供应商。目前孟山都的市值高达420亿美元,拜耳市值 约960亿美元。

    据界面报道,拜耳的三大主业分别是医药、消费品医疗与作物科学(即农化),去年9月正式将前核心业务——材料科技分部独立出去。在剥离出材料科技业务 后,作物科学成为了拜耳医药业务(2015年营收153.08亿欧元)之后的第二大业务,在2015年实现营收103.67亿欧元。拜耳此次意图收购孟山 都显然是为了大力加码作物科学业务,动机主要有两点:

    一、拜耳希望增强种子业务,以迎接未来潜力巨大的粮食供给市常去年6月,拜耳已经完成了对印度种子企业SeedWorks的收购,帮助其提前布局印度 这一人口巨大的粮食市常而本次求购的孟山都是全球最大的种子企业,无论在技术、产品和市场上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领先地位。另外,从孟山都的种子产品线来 看,其主要产品为玉米(占大半销售额)、大豆、蔬菜和棉花等;而拜耳目前主要产品依次为棉花、油菜、大米、蔬菜等,两者的产品线重叠不大。若能收购孟山 都,拜耳将成为全球种子领域的绝对霸主。

    二、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全球农化巨头之间的角力已进入白热化,可谓此消彼长。加之,目前全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对农化产品的需求降低,这些巨头的营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购整合成为它们维持自身竞争力的无奈之举。

    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丝毫不逊于之前同业竞争对手杜邦(Dupont)与陶氏(Dows)总值1300亿美元的合并。是的,这不是转基因领域的第一次巨 额并购案,去年12月,杜邦与陶氏合并,成为当时全球化工行业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不知道拜耳收购孟山都之后,公司总值将达到多少。

  • 原文来源: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41638
相关报告
  • 《陶氏杜邦的新型转基因大豆获得最终批准》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9-03-12
    • 陶氏杜邦(DowDuPont)称,陶氏杜邦已经获得菲律宾的最终国际监管批准,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一种新型转基因大豆。 获批的转基因大豆名为Enlist E3大豆。美国农户最早可以在今年春季种植,而不用担心有额外监管规定导致这种转基因大豆无法进入出口市场。 Enlist E3转基因大豆由衣阿华州MS Technologies工厂研发,是首个能够抵抗三种常用除草剂的大豆,这三种除草剂为2,4-D型除草剂、草甘膦除草剂和草铵膦除草剂。 自从中国1月份批准Enlist E3大豆后,美国农户和种子销售商一直等待菲律宾批准进口Enlist E3转基因大豆。菲律宾去年是美国豆粕的头号进口国。 转基因种子生产商在推出新型产品之前需要得到进口国的批准,因为这些国家会拒收未经批准的产品。 监管审查及供应限制可能制约今年美国农户种植Enlist E3大豆的规模。MS Technologies公司总经理Joe Merschman称,我们将向市场投入一些种子供应。这一数量有限。明年Enlist E3大豆将占到美国和加拿大大豆播种总面积的超过10%。 美国农业部周四称,由于中美贸易战造成大豆价格下跌,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预期减少到8500万英亩,比上年减少4.7%。 来源:农产品期货网
  • 《中国转基因技术走向国际,大北农在阿根廷推进转基因大豆商业化》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29
    • 8月21日,阿根廷官方就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该国发布的第一个大豆性状进行了公众咨询。据了解该中国公司为大北农集团,大豆性状为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剂。这是中国生物公司的转基因技术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即将与拜耳、陶氏杜邦等大公司竞争。 2018年1月20日,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的认可,认为来源于“华恢1号”稻米无论是作为人类食品还是动物饲料在安全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等各种相关参数与原品种无实质差异,走出了中国转基因作物及产品迈向国际的第一步。而本次大北农拟在阿根廷申请转基因大豆种植,则是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国外种植应用的有力推进。 大北农是我国一家产业涵盖养殖科技与服务、水产科技、种植科技与服务、农业互联网四大领域的农业高科技民营企业,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关键性状来提高作物的生产力。2013年,大北农与阿根廷当地的Bioceres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促进大北农作物性状在阿根廷的审查程序,以及Bioceres作物性状在中国的审查程序。Bioceres 是阿根廷当地生物技术行业的领导者,该公司开发了HB4性状,使作物能够耐受高盐和干旱环境。 根据阿根廷的审批流程,相关产品的公示期为60天,另外,如果公示期通过,还需要登记注册,待其农业部长签字后,才会发放种植证书。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大北农集团的该大豆品种最快要到11月中上旬才算“正式获批”。另外,虽然获批后就具有了商业化种植的资格,但由于阿根廷的大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所以阿廷根是否会大面积种植该品种,还有待于该产品获得中国的进口许可。 大北农的该品种为自有技术,比起孟山都、陶氏杜邦来说,其技术优势是多了一个抗除草剂的性状——抗草铵膦,而目前正在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只有抗草甘膦一个性状,这意味着该品种可以用于已经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某些杂草中,相关杂草也更不容易产生抗性。草铵膦和草甘膦的除草机制有所不同,除草范围也有差异,其共同点是广谱、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另外两者的专利均已过期。但是,草铵膦的生产技术难度更大,技术路线要比草甘膦复杂,仅有少数公司能生产,这也导致了草铵膦的价格远高于草甘膦。 孟山都等大公司之所以没有推出“双抗”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一种推测是一直以来草铵膦比起草甘膦来价格太高,而农民使用草甘膦也能满足大部分除草需求,因此对抗草胺膦性状产品的需求不大。不过,近年来草铵膦的价格总体在走低,其市场前景仍被看好。 中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如果在阿根廷获批,一方面有力回击“转基因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中”的声音,表明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也同样具备市场竞争力,这将为中国推进转基因商业化注入信心。 另一方面,这一消息进一步反驳了“阿根廷是全球第一个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的谣言——虽然这一谣言早就被澄清过。事实上,阿根廷生产的大豆、棉花都已经是100%的转基因产品,玉米也接近100%的转基因。阿根廷自1996年开始批准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后,其农业不仅没有被毁掉,而且打了“翻身仗”,产量大大提高,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三大大豆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农产品出口为农民创造了巨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