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技术走向国际,大北农在阿根廷推进转基因大豆商业化》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1-29
  • 8月21日,阿根廷官方就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该国发布的第一个大豆性状进行了公众咨询。据了解该中国公司为大北农集团,大豆性状为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剂。这是中国生物公司的转基因技术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亮相,即将与拜耳、陶氏杜邦等大公司竞争。

    2018年1月20日,由华中农业大学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US FDA)的认可,认为来源于“华恢1号”稻米无论是作为人类食品还是动物饲料在安全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等各种相关参数与原品种无实质差异,走出了中国转基因作物及产品迈向国际的第一步。而本次大北农拟在阿根廷申请转基因大豆种植,则是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国外种植应用的有力推进。

    大北农是我国一家产业涵盖养殖科技与服务、水产科技、种植科技与服务、农业互联网四大领域的农业高科技民营企业,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关键性状来提高作物的生产力。2013年,大北农与阿根廷当地的Bioceres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促进大北农作物性状在阿根廷的审查程序,以及Bioceres作物性状在中国的审查程序。Bioceres 是阿根廷当地生物技术行业的领导者,该公司开发了HB4性状,使作物能够耐受高盐和干旱环境。

    根据阿根廷的审批流程,相关产品的公示期为60天,另外,如果公示期通过,还需要登记注册,待其农业部长签字后,才会发放种植证书。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大北农集团的该大豆品种最快要到11月中上旬才算“正式获批”。另外,虽然获批后就具有了商业化种植的资格,但由于阿根廷的大豆主要面向中国市场,所以阿廷根是否会大面积种植该品种,还有待于该产品获得中国的进口许可。

    大北农的该品种为自有技术,比起孟山都、陶氏杜邦来说,其技术优势是多了一个抗除草剂的性状——抗草铵膦,而目前正在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只有抗草甘膦一个性状,这意味着该品种可以用于已经对草甘膦产生抗性的某些杂草中,相关杂草也更不容易产生抗性。草铵膦和草甘膦的除草机制有所不同,除草范围也有差异,其共同点是广谱、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另外两者的专利均已过期。但是,草铵膦的生产技术难度更大,技术路线要比草甘膦复杂,仅有少数公司能生产,这也导致了草铵膦的价格远高于草甘膦。

    孟山都等大公司之所以没有推出“双抗”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一种推测是一直以来草铵膦比起草甘膦来价格太高,而农民使用草甘膦也能满足大部分除草需求,因此对抗草胺膦性状产品的需求不大。不过,近年来草铵膦的价格总体在走低,其市场前景仍被看好。

    中国公司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如果在阿根廷获批,一方面有力回击“转基因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中”的声音,表明中国的生物技术公司也同样具备市场竞争力,这将为中国推进转基因商业化注入信心。

    另一方面,这一消息进一步反驳了“阿根廷是全球第一个被转基因毁掉的国家”的谣言——虽然这一谣言早就被澄清过。事实上,阿根廷生产的大豆、棉花都已经是100%的转基因产品,玉米也接近100%的转基因。阿根廷自1996年开始批准第一代转基因大豆后,其农业不仅没有被毁掉,而且打了“翻身仗”,产量大大提高,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三大大豆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其农产品出口为农民创造了巨大收益。

  • 原文来源:世界农化网;中国科技网;eFarm News
相关报告
  • 《阿根廷拟首次批准来自中国的转基因大豆性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09-03
    • 上周二,阿根廷官方就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在该国发布的第一个大豆性状进行了公众咨询。据了解该中国公司为大北农集团,大豆性状为耐受草甘膦和草铵膦除草剂。 大北农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关键性状来提高作物的生产力。2013年,大北农与阿根廷当地的Bioceres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以促进大北农作物性状在阿根廷的审查程序,以及Bioceres作物性状在中国的审查程序。 Bioceres 是阿根廷当地生物技术行业的领导者,该公司开发了HB4性状,使作物能够耐受高盐和干旱环境。 当阿根廷政府的审查结束时,阿根廷农民将拥有一个新的工具来对抗杂草。大北农的这个大豆性状和孟山都的有所区别,同时它还具有一些“小"优势:中国政府应该会更快的接受本国发展的技术。 另外也有人认为,Bioceres 开发的性状可能会和大北农开发的性状叠加,促进其在两国的商业化。 除了这个大豆性状外,大北农还与世界各地的生物技术公司(例如以色列的Evogene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发耐干旱并且能够更有效利用氮元素的水稻品种。 来源:世界农化网
  • 《阿根廷的中国转基因大豆有望填补进口缺口》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ngyi8606
    • 发布时间:2018-12-25
    • 一位专家说,面对与美国正在进行的贸易战,在国外种植大豆可以为中国提供帮助,因为中国开发的转基因大豆今年可能很快得到阿根廷商业种植的批准。 中国不允许在中国种植转基因大豆,但不禁止发展转基因种子和进口某些类型的转基因作物。 据《科技日报》周日报道,由北京高科技农业公司大北农集团开发的转基因大豆已经被设计成能够耐受杀虫剂和除草剂。 大豆将在阿根廷进行为期60天的公众咨询期和注册期。报告说,如果一切顺利,它将于十一月在阿根廷获得正式批准。 "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发展,中国地方生物技术产品虽然还不能实现产业化,但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该报援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Jiang Tao的话说。 农业部发言人Pan Xianzeng3月在北京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年度会议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重申,中国尚未批准转基因作物作为粮食种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教授Luo Yunbo周日告诉《环球时报》,阿根廷的大部分大豆出口到中国,这很可能包括中国开发的转基因品种。 其他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可以使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中占有优势的商业模式。 中国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研究员Bai Ming周日告诉《环球时报》,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土地来增加大豆资源。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中国7月份进口了800万吨大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0.6%,以应对与美国正在进行的大豆对峙。 尽管这种商业模式不是特别设计来抵御当前的贸易战,但它可以提高中国的信心,Bai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