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稳健增长!2021年海上风电市场年终回顾与数据速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04
  • 海上风电市场在2021年再创纪录,其中全年新增投产海上风场84个共18.5吉瓦,包含海上风机3,400多台,累计投产规模大幅增长58%。海上风电项目投资依旧稳健,2021年投资额达到446亿美元。本轮海上风电船舶订单周期得到持续发展,海上风电船舶市场进一步走强。

    克拉克森研究发布《海上风电信息月刊》中文版,可在克拉克森研究Renewable Intelligence Network在线数据库上查询得到,如对该份报告及海上风电市场感兴趣,欢迎联系我们了解订阅详情。

    海上风电稳健增长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规模达到50.5吉瓦,同比大幅增长58%。当前海上风电发电量占到全球能源供给的约0.3%,克拉克森能源转换模型表明海上风电将在2050年占到全球能源供给的6%-9%,并提供4,870至5,990太瓦时的清洁电力。

    2021年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再破历史纪录,全年新增投产海上风场84个共18.5吉瓦,同比增长177%。装机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中国。随着中央补贴于2021年末截止,中国海上风电“抢装潮”在2021年进一步发展。中国海上风电新增投产规模在2021年达到16吉瓦,占到全球新增投产规模的87%,并一举实现“赶徳超英”的目标。截至2021年末,中国海上风电累计投产装机规模达到23.4吉瓦,为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

    尽管欧洲市场在2021年仅投产1.8吉瓦,但该地区仍保持着强劲的海上风电投资趋势。2021年欧洲共有187亿美元的海上风电项目投资获得批复,超出其103亿美元的海上油气项目投资。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投资达到446亿美元,历史上仅低于2020年的564亿美元。此外,随着投资额达28亿美元的美国首个商业级海上风电项目Vineyard Wind 1 (806兆瓦)获得政府批准,美国海上风电发展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1年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令风机制造商和风场开发商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其中铜价上涨了51%至9,317美元/吨,而中国钢材价格上涨了47%至927美元/吨。此外,欧洲低于预期的风速令发电企业的收益有所减少。德国海上风场全年发电量仅为23.5太瓦时,相较2020年的26.9太瓦时下降13%。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和低于预期的风速,2021年欧洲电力价格大幅上涨。其中,德国年均电力价格达到97.75欧元/兆瓦时,为2020年水平的三倍以上。荷兰则达到了103.55欧元兆瓦时,同比增长236%。

    风电船舶投资加强

    截至2021年末,全球海上风电船队规模达到1,078艘,同比增长8%,此外还有130艘各类船舶处于建造阶段。其中,包括风电安装船、风电运维母船和风电运维船在内的海上风电“专用”船型占据了整体船队和手持订单的主要部分,船队数量和手持订单数量分别为673艘和109艘。

    本轮海上风电船舶的订单周期在2021年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年“专用”船型新造船投资金额达到了35亿美元。其中,风电安装船和风电运维母船的签单数量再创纪录,2021年共签订17艘风电安装船和15艘风电运维母船,分别同比增长21%和150%。通过对新造船进行投资,传统航运行业的船东得以进入海上风电市场。譬如Eneti(原摩纳哥干散货船东Scorpio Bulkers)在2021年签订了其转型以来的首批两艘风电安装船。此外,随着行业对“绿色供应链”的关注日益增强,新造船投资中持续出现采用可替代燃料和节能技术的方案。

    风电船舶需求旺盛

    海上风电船舶市场在2021年进一步走强。海上风电安装船利用率达到年平均83%,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其中,在中国市场“抢装潮”的带动下,该地区风电安装船利用率在2021年下半年始终维持在90%以上。与之相应,风电安装船的租金价格在2021年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据报道,广东海域的风电安装船租金价格在年中一度增长4倍。此外,为锁定欧洲市场即将开工项目的风机吊装能力,该地区风电安装船可用供给有所收紧,欧洲市场较新船型的租金价格在2021年相应上涨了大约10-20%。

    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投产规模和项目投资均有亮眼表现,海上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趋势得以持续。海上风电船舶市场同样见证了大量新造船订单和旺盛的作业需求的出现。展望2022年,海上风电市场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预计累计投产规模将增长19%至60吉瓦。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3463.html
相关报告
  • 《全球海上风电强劲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4
    •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期发布的《全球风能报告2022》显示,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21.1吉瓦,同比增长两倍,创历史最大增幅。全球海上风电将持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根据报告,2021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总量中,海上风电占比22.5%。全球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57吉瓦,中国成为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排名中,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商占据了前10名中的6席。 全球海上风电发展潜力巨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可用的海上风电资源超过7.1万吉瓦。《全球风能报告2022》称,未来5年全球海上风电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达8.3%,2022年至2026年累计新增装机量将超90吉瓦。 海上风电具有发电利用效率高、不占用土地资源、适宜大规模开发、风机水路运输方便、靠近沿海电力负荷中心等优势。在当前各国纷纷寻求能源转型及碳中和的背景下,多国相继推出海上风电扩大发展计划。英国、德国、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均计划到2030年新增数十吉瓦的装机量。美国计划到2030年累计装机达到30吉瓦。在亚洲,韩国、日本、越南等国近年来加快布局,到2030年计划装机量合计将超过25吉瓦。 海上风电被公认为实现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重要载体,但其未来发展还面临加快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工业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以及降低成本等多方面挑战。全球风能理事会首席执行官本·巴克韦尔表示,各国应加快制定相关规划,保障投资顺畅,发展风电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同时更高效地实现气候目标。
  • 《海上风电“省补”来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省补”的出台势必会对本省的海上风电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广东和山东出台的“省补”都按项目容量进行一次性补贴,更可以直接帮助项目降低成本。 近日,浙江省舟山市人民政府发布《2022年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给予海上风电项目一定的省级财政补贴,2022年和2023年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补贴标准分别为0.03元/千瓦时和0.015元/千瓦时。浙江由此成为继广东、山东后,第三个明确海上风电省级补贴支持政策的省份。省级补贴的陆续出台一时提振了海上风电市场,业界普遍认为,“省补”将有力推动海上风电向全面平价过渡。 “先建先得”,逐年退坡 去年11月,浙江省首次透露将为海上风电提供金融、财政支持,但并未公布补贴标准细则,时至目前,浙江省成为了全国第三个为海上风电提供省级财政支持的省份。 按照《通知》,2022年舟山市海上风电发展目标为开工30万千瓦,核准容量100万千瓦,2022年和2023年全省享受海上风电省级财政补贴规模分别按照60万千瓦和150万千瓦控制,以项目全容量并网年份确定相应的补贴标准,按照“先建先得”的原则确定享受省级补贴的项目,直至补贴规模用完。项目补贴期限为10年,从项目全容量并网的第二年开始,按等效年利用小时数2600小时进行补贴。 与广东和山东提供“省补”的方式类似,浙江海上风电补贴同样是逐年退坡,但从舟山市此次公布的补贴标准来看,其不同点在于,浙江是为海上风电项目按照度电补贴,而另两省则直接按照项目容量补贴。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的《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年起,广东省财政对省管海域未能享受国家补贴的项目进行投资补贴,补贴标准为2022年、2023年、2024年全容量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对2025年起并网的项目不再补贴。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在今年4月公开表示,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山东省财政将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规模分别不超过200万千瓦、340万千瓦、160万千瓦。 助力改善海上风电经济性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指出,补贴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但现阶段海上风电成本仍然较高,为直面海上风电平价压力,仍需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保障稳定的装机规模增长。在此背景下,“省补”出台接替“国补”,能够防止“国补”退出导致的资金流断裂情况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行业增长态势,稳定了市场预期,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 “‘省补’的出台势必会对本省的海上风电发展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广东和山东出台的‘省补’都按项目容量进行一次性补贴,更可以直接地帮助项目降低成本。”睿咨得能源可再生能源分析师朱祎聪告诉记者。 从补贴力度上看,目前三省“省补”力度实际上远低于此前的“国补”,但在业内看来,这一补贴力度已足够提振市场,并吸引投资者。朱祎聪指出:“目前的补贴力度虽然总体上不如之前‘国补’的力度大,但可以使投资方更快回收资金,对投资者同样具有吸引力。三省的补贴也都以不同形式进行阶梯式退补,既能在现阶段帮助提升海上风电项目的经济性,又可以持续刺激产业链各个环节进一步降本增效,早日实现平价上网。相较于没有补贴的省份,出台‘省补’的几个省份也能够吸引更多投资方,选择更为优质的企业,对本省的产业发展也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风电设备供应商大金重工指出,政策支持与电价补贴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风电产业投入提高、产量提升、技术进步、成本下降,为最终实现平价上网奠定了发展基础。虽然海上风电2022年起不再享受国家补贴,但是鼓励地方继续补贴建设海上风电,风电行业政策趋势整体向好。据预计,未来10年,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7%,累计并网装机将达到1亿千瓦。 海上风电平价仍需多方着力 密集的支持政策出台催热了海上风电市场,近几个月来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也持续火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新增海上风电启动项目招标规模可达330万千瓦,增速超出业界预期。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近期海上风电项目风机中标价格也呈现大幅下降趋势,据浙商证券数据,目前,海上风机平均招标价格已下行至约3680元/千瓦,与2020年海上风机7003元/千瓦的平均招标价格相比,降幅达到一半。 朱祎聪认为,前两年的海上风电装机潮推动了风机价格的下降,在海上风电进入无“国补”时代后,进一步降本增效的需求更为强烈,风机价格的持续下降不仅能够使得海上风电项目尽早实现平价,也能推动产业链的持续创新。 海上风电的平价却不仅依赖于设备。有测算显示,2020年,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结构中,风电机组占比仅约为35%,其余为电力设施、安装工程、海上桩基等。 对此,孙传旺指出,除削减风机成本外,海上风电项目还需协同产业链各个环节降本,比如,静态投资占比高的基础和海缆领域,也是未来降成本的主要着力点,与此同时,还需在安装环节与风电场规模化两个环节降本。“江苏、广东、福建等地的海上风电完全成本约在1.5万元/千瓦—1.8万元/千瓦之间,如果要实现7%的收益率,海上风电完全成本需降至1万元/千瓦左右,最终能否实现项目平价,仍需结合当地基准电价和‘省补’额度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