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新冠患者最易出现疲劳、肌肉无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malili
  • 发布时间:2021-01-23
  • 1月9日,《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76%的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有至少一个持续症状,其中疲劳、肌肉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也频繁出现。

    该研究由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共同完成。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教授曹彬、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教授张定宇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教授王健伟为共同通讯作者;黄朝林、黄立学、王业明、李霞、任丽丽、谷晓颖、康亮、郭丽和刘敏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悉,这项随访研究于2020年6月16日至9月3日期间完成,入选了2020年1月7日至5月29日期间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出院的1733例患者。患者中位年龄5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86天。

    研究表明,新冠肺炎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疲劳或肌肉无力(63%),26%的患者报告有睡眠障碍,23%的患者报告出现焦虑或抑郁。在发病6个月后,住院时病情更重的患者更可能呈现肺功能下降和胸部影像学异常,这提示肺功能仍未完全恢复。

    此外,研究还对94名患者在感染急性期和发病6个月后的新冠抗体进行检测,与急性期相比,在发病6个月后患者体内中和抗体的滴度下降超过一半(52.5%)。而这提示,曾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仍有可能再次感染。

    由于目前关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随访研究较少,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远期结局尚知之甚少。既往发表的新冠随访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通常随访时间为出院后3个月。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的曹彬教授表示:“因为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疾病,我们才刚刚开始了解它对患者健康的长期影响。我们的随访研究表明,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仍然会继续受到该病毒的至少部分影响,出院后的医疗照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住院时病情更重的患者。我们的研究也提示在更大的人群中进行更长期随访研究的重要性,以便了解该疾病可能对人体产生的 no全面影响。”

    研究人员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视,通过一系列问卷评估其症状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入组患者还接受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评估患者耐力水平的6分钟步行实验。其中390例患者接受进一步包括肺功能评估在内的检查。此外,94例参与另外一个临床试验(LOTUS China)且完成急性期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的患者在随访时再次进行抗体检测。

    此外,研究还发现部分患者在出院后出现肾脏问题。除了肺脏,新冠病毒还会影响包括肾脏在内的其他器官。实验室检查发现,住院时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有13%(107/822)在随访时出现肾功能异常。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该研究在急性期和随访时都完成抗体检测的患者数量有限,未来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来阐述抗体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趋势。由于武汉疫情期间轻症患者均在方舱医院集中治疗,本研究未能入组轻症患者,因此也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比较门诊轻症患者与住院患者之间长期结局的差异。

    另外,由于该研究无法获得新冠肺炎患者被感染之前的肺功能和6分钟步行距离的数据,所以研究发现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异常不能直接归因于新冠病毒。此外,由于获取数据的方式,对于随访时存在的症状无法进一步区分是否是发病后持续存在的、出院后进一步加重的还是出院后的新发症状。

    “尽管该研究对于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结局进行了综合评估,但是最终纳入分析的研究对象只有4%的患者入住了重症监护室,因此本特定队列研究提供的信息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长期结局并非盖棺定论。尽管如此,既往关于入住重症监护室后患者结局的研究表明,住院期间病情危重的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将会出现认知功能和精神健康和/或身体功能方面的损伤,其损伤程度远远超过出院时。”并未参与此项研究的意大利马里奥·内格里药理研究所专家Monica Cortinovis、Norberto Perico和 Giuseppe Remuzzi指出。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2656-8

相关报告
  • 《《柳叶刀》子刊:新冠一年后,71%的患者仍有后遗症》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5-09
    • 新冠病毒,通常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并造成呼吸系统和人体各个器官的损伤。自2019年底首次爆发至今,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对世界经济、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疫情两年多以来,我们已经认识到,新冠不只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而是会影响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比如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嗅觉和味觉丧失、疲劳、认知能力下降,一些患者还会发生中风、意识受损更严重的症状。甚至有一些研究报道,部分年轻人在感染新冠后,出现了帕金森病的症状,这些都是被称为新冠后遗症的一部分。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ith inflammation profiling of long COVID and association with 1-year recovery following hospitalisation in the UK: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感染新冠一年后,仅有29%的患者完全康复,71%的患者有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是疲劳、肌肉疼痛、身体变慢、睡眠不佳和呼吸困难。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39家英国国家卫生服务局(NHS)医院的患者,共纳入2020年3月7日-2021年4月18日期间出院的2320名成年参与者,其中807名(32.7%)参与者在出院后5个月和1年接受了随访评估。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279名(36%)为女性,28%接受了有创机械通气。   在出院后5个月和1年,使用患者报告的结果指标、身体表现和器官功能来评估康复情况。研究人员还在为期五个月的访问中采集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以分析其是否存在各种炎症蛋白。   统计分析发现,在出院后5个月,报告完全康复的患者比例为25.5%,在出院1年后完全康复的患者比例为28.9%。 研究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完全康复的可能性低32%;肥胖的人完全康复的可能性降低了50%;需要机械通气的人降低了58%。   结果表明,女性、肥胖和在医院接受机械通气都与一年后完全康复的可能性较低有关。最常见的后遗症是疲劳、肌肉疼痛、身体变慢、睡眠不佳和呼吸困难。 研究人员表示,在这项研究中,住院后5个月至1年的症状、心理健康、运动能力、器官损伤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限恢复是惊人的。   他们还强调,女性和肥胖是1年后无法恢复的主要风险因素,因为女性和肥胖与更严重的持续健康损害有关,包括运动表现和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   由于缺乏针对新冠后遗症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强调迫切需要医疗保健服务来支持这一庞大且迅速增加的患者群体,这些患者群体存在大量症状,包括运动能力下降和一年后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研究人员说,如果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新冠后遗症可能会成为一种高度流行的新的长期疾病。
  • 《柳叶刀: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比例或达1/8》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03
    • 由于公共卫生政策、疫苗接种以及抗病毒疗法的应用,以及新冠病毒的突变,新冠肺炎死亡率以大大下降。然而,仍有一部分康复者会持续出现生理、心理或认知方面的症状,即长期新冠肺炎后遗症,简称“长期新冠”(Long Covid)。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新冠”患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长期新冠”是新冠病毒感染者可能面临的一种疾病,症状通常包括疲劳、呼吸急促、头晕、脑雾、嗅觉或味觉丧失等。“长期新冠”可以持续3个月、6个月,9个月,甚至更长,这种疾病已被描述为正在形成的下一个公共卫生灾难。因此,迫切需要关于‘长期新冠’症状规模和范围的数据,以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 Judith G M Rosmalen 教授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题为:Persistence of somatic symptoms after COVID-19 in the Netherlands: an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这项基于大规模人口的研究首次将“长期新冠”患者与未感染人群中的症状进行了比较,并测量了个体在感染新冠肺炎前后的症状。该研究发现,每8名新冠肺炎幸存者中就会有1人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由于该研究纳入了未感染人群,因此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长期新冠”症状的流行情况,从而更好地识别这种后遗症的核心症状。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 Lifelines 的数据,这是一项关于荷兰人口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18岁及以上的参与者在2020年3月至2021年8月期间完成了24次重复测量与“长期新冠”相关23种常见症状的数字调查问卷。在这段期间内感染新冠病毒的参与者感染的是 Alpha毒株(B.1.1.7)或更早期的变异毒株。如果参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或在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 ,则被记录为新冠肺炎患者。 此外,大部分数据是在荷兰推出新冠疫苗之前收集的,由于当时接种疫苗的参与者人数过少,因此没有在研究中进行分析。 最终有76422名平均年龄53.7岁的参与者(60.8%是女性)纳入研究。其中,有4231名(5.5%)新冠肺炎患者与8462名对照组参与者在年龄、性别和时间上进行匹配。研究人员记录了新冠肺炎患者在确诊前后的症状严重程度,并与匹配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对症状动态的监测表明,在新冠肺炎急性期,与对照组相比,几乎所有评估的症状严重程度都有所增加。腹泻和胃痛,以及类似感冒的症状,在确诊后50天内恢复到确诊前的严重程度。这表明这些症状可以被视为“长期新冠”的核心症状,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急性阶段。 核心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呼吸时疼痛、肌肉疼痛、味觉和/或嗅觉丧失、手/脚刺痛、喉咙肿痛、冷热交替、手臂和/或腿沉重和全身疲劳。这些症状的平均严重程度在感染3个后趋于平稳,没有进一步恶化。在确诊后3至5个月期间,其他严重程度没有显著增加的症状包括头痛、眼睛痒、头晕、背痛和恶心。 该研究第一作者 Aranka Ballering 表示,这些核心症状对未来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们可以被用来区分新冠肺炎后遗症和非新冠肺炎相关症状。 在提交确诊前症状数据的参与者中,研究团队发现,与对照组的8.7%(361/4130)相比,新冠患者组有21.4%(381/1782)在感染3个月或更长时间后,至少有一个中等程度的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增加。这表明,在12.7%的新冠肺炎患者中,在确诊后3个月内的核心症状严重程度增加可归因于感染新冠病毒。 Aranka Ballering 表示,长期新冠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它在不断给人类带来痛苦。因此,了解核心症状和长期新冠在普通人群中的流行率,最终可以为成功应对该疾病提供帮助。 研究团队表示,这项研究的主要优势是在普通人群队列中确定的新冠肺炎患者的大样本量,以及对参与者症状严重程度的多次重复测量。因此,可以计算出每个参与者在确诊前的症状严重程度。 不过,研究团队也表示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仅在一个地区进行,没有包括种族多样化的人口;而且病例感染的是 Alpha 毒株(B.1.1.7)或更早期的新冠变异毒株,没有造成更大影响的 Delta 或 Omicron 毒株肆虐期间的感染者数据。此外,由于无症状感染占一定的比例,因此,本研究中的新冠肺炎流行率可能被低估。需要说明的是,自开始收集数据以来,如“脑雾”等一些症状已被确定为与“长期新冠”相关,但这项研究没有研究这种症状。 《柳叶刀》同期还发表了题为:Long COVID: which symptoms can be attributed to SARS-CoV-2 infection? 的评论文章。 评论文章指出,这项研究是对之前长期新冠肺炎后遗症流行率评估的重大进展,因为它包括了匹配的未感染组,并解释了确诊新冠肺炎前的症状。该团队观察到的症状模式与之前的报告相似,疲劳和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但有趣的是,胸痛等其他症状更多是长期新冠与未感染对照组的特征。目前的证据支持这样的观点,即长期新冠很常见,甚至可以在感染后持续2年之久,少数人存在严重的衰弱性疾病。总之,长期新冠病例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改进,对其机制的更深入理解至关重要,以为开发个性化多模式的治疗方法提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