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论文深度解读!基因编辑大牛揭示碱基编辑器的作用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7-31
  • 在短短八年内,CRISPR-Cas9已经成为基础研究和基因治疗的首选基因组编辑器。但CRISPR-Cas9也催生了其他潜在的强大DNA操纵工具,从而可能帮助修复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基因突变。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如今获得了这些最有前途的工具之一---碱基编辑器---的首个详细的三维结构,这为调整碱基编辑器使之在患者中的使用更加灵活和可控提供了一个路线图。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31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NA capture by a CRISPR-Cas9–guided adenine base editor”。

    碱基编辑器在4年前首次被构建出,可与DNA结合,但不切割DNA,而是精确地用一种核苷酸替换另一种核苷酸。它们已经用于校正人类基因组中的单核苷酸突变。在目前已知的1.5万多种遗传性疾病中,大约60%可能可以由目前可获得的碱基编辑器加以校正。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Gavin Knott说,“我们第一次能够观察到碱基编辑器在发挥作用。如今,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它什么时候起作用,什么时候不起作用,而且还可以设计下一代碱基编辑器,使之变得更好、更适合于临床使用。”

    碱基编辑器是由一种酶和部分失活的Cas9(dCas9)融合而成,其中dCas9可以结合DNA,但不切割DNA,这种酶可以激活或沉默基因,或者修改相邻的DNA区域。由于这项研究报告了这种融合蛋白的首个结构,它可能有助于指导无数其他基于Cas9的基因编辑工具的设计。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研究员Audrone Lapinaite(如今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助理教授)说,“我们实际上第一次观察到碱基编辑器作为两个独立的模块运行:一个是dCas9模块,它提供特异性;另一个是催化模块,它提供编辑活性。我们获得的这个碱基编辑器与它的靶标结合在一起时的结构真地给了我们一种思考Cas9融合蛋白的方法,总体而言,这给我们提供了dCas9的哪个区域更有利于与其他蛋白融合在一起的想法。”

    一次编辑一个碱基

    2012年,科学家们首次展示了如何重新改造细菌核酸酶Cas9,将它变成在从细菌到人类的所有类型细胞中都可使用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化学家Jennifer Doudna和她的法国同事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心血结晶,已改变了生物学研究,而且几十年来,首次将基因治疗进入临床。

    科学家们很快就利用Cas9构建出一系列其他工具。Cas9能精确地靶向一段特定的DNA,然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精确地切割它。然而,Cas9的剪刀功能可以被破坏,使得它能够在不切割DNA的情况下靶向并结合DNA。通过这种方式,dCas9可以将不同的酶引导到目标DNA区域上,并让该酶操纵基因。

    2016年,哈佛大学的David Liu将dCas9与另一种细菌蛋白结合起来,从而允许外科手术般地将一个核苷酸精确地替换成另一个核苷酸:他们构建出首个碱基编辑器。

    早期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编辑速度很慢,而最新的版本,称为ABE8e,编辑速度快得惊人。它能在15分钟内完成近100%的碱基编辑工作。然而,在试管中,ABE8e可能更容易编辑非预期的DNA片段,有可能产生所谓的脱靶效应。

    这项研究揭示的结构是通过一种强大的称为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的成像技术获得的。活性检测显示了为何ABE8e容易产生更多的脱靶编辑:与dCas9融合在一起的脱氨酶蛋白始终处于活性状态。当dCas9在细胞核中跳动时,它在找到预定目标之前,会结合数百或数千个DNA片段并脱落下来。与它融合在一起的脱氨酶就像一门松散的大炮,不会等待完美的匹配,往往在dCas9找到最终的目标之前就会编辑碱基。

    了解脱氨酶和dCas9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可以使得人们对此进行重新设计,以便让这种酶只有在Cas9找到靶标后才有活性。

    Lapinaite说,“如果你真地想设计出真正特异性的融合蛋白,你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得催化结构域更多地成为dCas9的一部分,这样它就会在感知dCas9找到正确的靶标时才会被激活,而不是一直处于活性状态。”

    ABE8e的结构还精确地指出了脱氨酶蛋白中的两个特殊变化(即两个点突变),这些变化使得这种碱基编辑器比它的早期版本ABE7.10更快地工作。这两个点突变使得这种蛋白能够更紧密地抓住DNA,更有效地将A替换成G。

    Knott补充道,“作为一个结构生物学者,我真地很想研究一种分子,并思考如何合理地改进它。这种结构和伴随的生物化学特性真地给了我们这种力量。我们如今可以对这个编辑系统在细胞中的行为做出理性的预测,这是因为我们可以看到它并预测它将如何破坏DNA或者预测如何让它变得更好。”

  • 原文来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7/29/science.abc4730;https://phys.org/news/2020-07-crispr-cas9-tool-gene.html;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59502.html
相关报告
  • 《Cell论文解读!新研究揭示CRISPR/Cas9除了作为基因编辑工具,还可作为调节开关调节基因活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01-23
    • 在一系列针对实验室培养的细菌开展的实验中,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证据,表明广泛使用的基因切割系统CRISPR-Cas9还有另一种作用---作为CRISPR-Cas9基因的自我调节开关。它调低或调弱CRISPR-Cas9活性的作用,可能会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用于研究目的的细胞基因工程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1月8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natural single-guide RNA repurposes Cas9 to autoregulate CRISPR-Cas expression”。 CRISPR-Cas9于1987年首次在肠道细菌的基因组中被发现,它是一组天然存在但不寻常的基因,具有切割其他类型细胞中DNA序列的潜力,这种能力在25年后才得以实现。它在基因工程中的价值---在包括人体细胞在内的活细胞中诱导可编程的基因变化---迅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它作为基因组“编辑器”在全球数千个实验室中得到广泛应用。 CRISPR是规律间隔性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简称。Cas9,指的是CRISPR相关蛋白9,是进行DNA切割的酶的名字。论文通讯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助理教授Joshua Modell博士说,细菌天然地使用CRISPR-Cas9来切割病毒或其他潜在有害的DNA并使这种威胁失效。Modell说,就这种作用而言,“CRISPR不仅是一种免疫系统,而且还是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它可以通过保留病毒的一小段DNA来记住以前遇到过的威胁,这类似于罪犯的面部照片。”这些面部照片随后被复制到“向导RNA(gRNA)”中,告诉Cas9切割什么。 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开CRISPR-Cas9作用机制的精确步骤,以及它在细菌中的活性如何被调高或调低。这些研究人员在寻找激活或抑制酿脓链球菌CRISPR-Cas9基因切割系统的基因时,发现了这一系统如何运作的线索。 具体来说,这些研究人员在CRISPR-Cas9系统中发现了一个基因,当失活后,它会导致这种基因编辑系统在细菌中的活性急剧增加。这个基因的产物似乎是对Cas9进行重新编程,使其作为刹车(brake)起作用,而不是“剪刀”,以调低CRISPR系统的活性。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Modell实验室研究生Rachael Workman说,“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细菌需要提升CRISPR-Cas9的活性,以识别和摆脱细胞经历的威胁,但它们也需要将调低这种系统的活性,以避免自身免疫---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细菌本身的成分时,这种情形就会发生。” 为了进一步确定这种“刹车”的特殊性,Modell及其研究团队的下一步是更好地了解失活基因(tracrRNA)的产物。RNA是由DNA转录而来,对执行DNA制造蛋白的“指令”至关重要。TracrRNA属于一个独特的不制造蛋白的RNA家族。相反,它们作为一种支架,使Cas9酶能够携带含有罪犯面部照片的gRNA,并在入侵的病毒中切割匹配的DNA序列。 TracrRNA有两种大小:长和短。大多数现代基因切割工具CRISPR-Cas9都使用短的tracrRNA形式。然而,Modell团队发现,这种失活的基因产物是长形式的tracrRNA,其功能一直完全未知。 长形式的tracrRNA和短形式的tracrRNA在结构上相似,共同点是能够与Cas9结合。短形式的tracrRNA也能与gRNA结合。然而,长形式的tracrRNA不需要与gRNA结合,这是因为它包含一个模拟gRNA的片段。Modell说,“本质上,长形式的tracrRNA结合了短形式的tracrRNA和gRNA的功能。” 此外,这些研究人员还发现,gRNA通常会寻找病毒DNA序列,而长形式的tracrRNA靶向CRISPR-Cas9系统本身。长形式的tracrRNA倾向于停靠在DNA上,而不是切割它。当这种情况发生在一个基因的特定区域时,它就会阻止该基因的表达,或者说阻止该基因成为功能性的基因。 为了证实这一点,这些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了长形式的tracrRNA中某一区域的长度,使得tracrRNA看起来更像gRNA。他们发现,在改变了长形式的tracrRNA后,Cas9再次表现得更像一把剪刀。 其他实验表明,在实验室生长的细菌中,如果有大量的长形式tracrRNA,所有CRISPR相关基因的水平都非常低。但当从细菌中去除长形式tracrRNA时,CRISPR-Cas9基因的表达量却增加了百倍。 将缺乏长形式tracrRNA的细菌细胞在实验室中培养3天,并与含有长形式tracrRNA的类似培养细胞进行比较。实验结束时,没有长形式tracrRNA的细菌已经完全死亡,这说明长形式tracrRNA通常可以保护细胞免受CRISPR-Cas9活性非常高时发生的病变和死亡。 Workman说,“我们开始有这样的想法,即长形式tracrRNA抑制但并没有消除它自身的CRISPR相关活性。” 为了观察长形式的tracrRNA是否可以被重新编程以抑制其他细菌基因,这些研究人员改变了长形式tracrRNA的间隔序列区,让它停靠在一个产生绿色荧光的基因上。与含有正常的长形式tracrRNA的细菌相比,具有这种突变版本的长形式tracrRNA的细菌发出的绿色荧光更少,这表明长形式tracrRNA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调低其他的细菌基因。 另一个来自埃默里大学的研究团队已发现,在寄生的新凶手弗朗西丝菌(Francisella novicida)中,Cas9可作为CRISPR-Cas9区域外基因的调节开关起作用。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虽然CRISPR-Cas9系统作为一种基因切割工具被科学家们更广泛地使用,但是Modell团队的研究结果提供了证据表明这种调节开关除了控制CRISPR-Cas9系统外,还控制了其他基因。 这些研究人员还在约40%的链球菌属细菌中发现了长形式tracrRNA的遗传成分。Workman说,对不具备长形式tracrRNA的细菌菌株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可能揭示它们的CRISPR-Cas9系统是否完好无损,以及这些细菌可能调节CRISPR-Cas9系统的其他方式。 Modell说,这些实验所发现的调节能力,为设计新的或更好的CRISPR-Cas9工具提供了机会,以便调节基因活性。他说,“在基因编辑方案中,科学家们除了使用长形式的tracrRNA来抑制基因活性外,还可能希望切割特定的基因。”
  • 《揭示DNA 修复在基因编辑中突变新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angcui
    • 发布时间:2017-12-15
    •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中国科学院 - 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陈佳研究组、南京医科大学沈彬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胞嘧啶脱氨酶(APOBEC)在 CRISPR/Cas9 引发的 DNA 断裂修复过程中产生突变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基因组编辑保真度提供了新思路。 CRISPR/Cas9是迄今为止最为高效便捷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虽然其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了极大潜力,但由于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非靶向突变以及基因治疗的不可逆性,CRISPR/Cas9 技术的精确性问题一直是科学界的焦点所在。由于 APOBEC 能够在 DNA 单链断裂修复过程中结合单链DNA并造成随机突变,而单链核酸(如单链寡聚核苷酸、基因组单链DNA)在 CRISPR/Cas9 引发的DNA修复过程中广泛存在。因此,评估 APOBEC 能否在 CRISPR/Cas9 引发的基因组DNA修复过程中产生突变,对于改进CRISPR/Cas9 编辑技术的精确性以及DNA损伤修复等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 APOBEC 能够作用于单链寡聚核苷酸的胞嘧啶位点,并通过 CRISPR/Cas9 引发的同源重组修复过程,在基因组DNA的同源胞嘧啶位点处产生碱基替换突变。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 APOBEC 能够在由 Cas9 切刻酶引起的基因组 DNA 单链断裂修复过程中,激活碱基切除修复通路并产生DNA双链断裂,进而产生非靶向的随机碱基插入或缺失(insertions/deletions, indels)。基于上述机制研究,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双链寡聚核苷酸或双链质粒 DNA 作为修复模板,抑制内源APOBEC 的策略来提高 CRISPR/Cas9 编辑保真度和精确性的方法。 杨力研究组长期从事计算生物学和组学研究。在此项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体系,阐明了 APOBEC 在 CRISPR/Cas9 引起的基因组DNA 断裂修复过程中产生突变的分子机制,并据此成功与陈佳研究组合作开发出了增强型的基因组碱基编辑系统(Wang et al.,2017,Cell Research),实现了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的碱基编辑。 相关研究成果以 APOBEC3 induces mutations during repair of CRISPR-Cas9-generated DNA breaks 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该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科技大学大科研启动基金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