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2023年全球碳排放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3-25
  •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最新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碳排放量再创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欧美国家自身碳排放有所减少,但其并没有真正减少化石燃料使用,而是通过对外出口化石燃料的方式将碳排放向外转嫁。
相关报告
  • 《REN21:可再生能源发展创新高 但能源转型任重道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09-12
    • 6月4日,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络(REN21)发布《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 指出,持续下滑的成本、日益增强的价格竞争力、专属政策支持、增长的投资、创新的商业模式、能源安全与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等诸多因素均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全球快速发展,促使全球加速从依赖化石能源的传统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系统转型。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78 GW,占同期全球新增装机近70%,超过化石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创历史新高。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可再生能源总体的发展速度仍较慢,能源转型依旧面临重重挑战,包括:能源强度改善步伐较慢、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和制冷领域的占比较低、比例日益增加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冲击电网稳定性问题、政策不稳定性、监管障碍和财政约束等。报告要点如下: 2017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再创新高,达178 GW,较2016年增加约9%,使得全球累计装机达到2195 GW(图1)。其中,太阳能光伏一马当先,新增装机98 GW,超过燃煤、天然气和核电新增装机容量之和,其在全球新增装机总量的占比最高,约55%。紧随其后的是风电(29%)和水电(11%),新增装机依次为52 GW和19 GW。截至2017年底,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超过四分之一(26.5%)的电力来源,其中水电占比最大为16.4%,风电(5.6%)和生物质发电(2.2%)紧随其后,光伏则以1.9%占比排名第四,其余来自海洋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和地热发电。2017年,许多国家都实现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如爱尔兰25.2%、德国26%、乌拉圭28.1%,丹麦更是达到惊人的52.9%。上述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成功案例表明,通过电网互联、系统耦合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如信息通信技术、储能系统、热泵等),即使没有化石燃料和核能“基荷电源”,仍然可以在电网稳定性无损的前提下实现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并网。 图1 2007-2017年全球可再生装机容量发展态势(单位:GW) 伴随技术进步和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可在生能源电力成本正在快速下滑。2017年,德国太阳能光伏电力竞标价格低于0.6美元/兆瓦时,创下了本国的历史新低;而在美国,太阳能光伏电力竞标价格更是创下了0.21美元/兆瓦时的超低价位。此外,加拿大、印度、墨西哥和摩洛哥等国家陆上风电的电力竞标价格均创新低,已降至0.3美元/兆瓦时;而在德国和荷兰,更是出现了首批“零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上述情况表明了可再生能源价格竞争力日益增强。当前,尽管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仍由公用电力机构或大投资商拥有的大型发电站(兆瓦规模以上)主导,但分布式小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已蓬勃兴起。受此影响,依托移动技术的即收即付制(Pay-As-You-Go,PAYG)的商业模式得到迅速扩张,2017年全球投向PAYG的商业模式可再生能源电力资金达到了2.63亿美元,全球通过PAYG商业模式享受可再生能源电力服务的人口数量达到了3.6亿人。 2017年,供暖制冷部门的可再生能源转型进展速度依旧缓慢。全球供暖领域的终端用能主要还是依赖传统化石能源,27%来自可再生能源,大部分来自传统生物质利用,其中仅10.3%来自现代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热利用和地热等。太阳能热利用领域越来越广,从最初的餐饮领域拓展到了建筑、采矿业等领域,而且还在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然而区域制冷系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还较为罕见。当前,全球有146个国家制定了电力行业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而只有48个国家制定了供暖和制冷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总体而言,受到低油价和政策支持力度匮乏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在供暖制冷领域的应用发展进展不甚理想,亟需技术创新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017年可再生能源占到道路交通燃料用量的约3%,液体生物燃料仍是主要贡献力量(2.8%),其余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尽管当前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用能中的占比较低,但随着交通电气化的进一步推进,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2017年全球新售110万辆电动汽车,将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提高至310万辆;此外,探索将可再生能源集成到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但总体而言,对交通部门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低于电力部门,需要进一步强化。 截至2017年底,全球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国家/地方层面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其中至少有179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其中57个国家甚至制定了100%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目标(表1)。电力部门仍是决策者主要关注的领域,该领域出台可再生能源相关支持政策的国家数量是交通运输领域的1.8倍,是供暖制冷领域的 5 倍。电力招标制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至少有29个国家开展了可再生能源电力招标。而反观交通运输和供暖制冷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远低于电力部门,截至2017年底,只有48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供热制冷目标,42个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截止2017年底,至少145个国家制定了能效政策,至少157个国家制定了能效指标,且至少60个国家针对建筑用能制定了强制性的能效指令。 表1 2016-2017年可再生能源发展部分统计数据 2016 2017 年度可再生能源新增投资(亿美元) 2740 2798 累计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不含水电,GW) 922 1081 累计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容量(包含水电,GW) 2017 2195 累计水力发电装机容量(GW) 1095 1114 累计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GW) 114 122 年度生物质发电量(TWh) 501 555 累计地热发电装机容量(GW) 12.1 12.8 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GW) 303 402 累计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GW) 4.8 4.9 累计风力发电装机容量(GW) 487 539 累计太阳能热水器容量(GWth) 456 472 年度乙醇产量(亿升) 1030 1060 年度生物柴油产量(亿升) 310 310 制定有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的国家数量 176 179 制定有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的国家/地方政府 110 113 制定有竞争性招投标过程的国家/地方政府 34 29 制定有供热要求的国家/地方政府 21 22 制定有生物燃料掺混目标的国家/地方政府 68 70 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 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总额近2800亿美元(图2),两倍于化石燃料投资额,较2016年上涨2%,投资的主要流向仍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投资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截至2017年底,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行业从业人数首破千万大关,达1034万人;其中光伏(336万人)、液体生物燃料(193万人)、水电(180万人)和风电(115万人)是主要的就业大户(图3)。可再生能源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领域的失业难题,同时也会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驱动力。 图2 2007-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不包括50MW以上的水电项目)投资发展态势(单位:十亿美元) 图3 2017年主要国家不同可再生能源部门就业人员数量情况(单位:千人) 总体而言,受益于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2017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再次取得全面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创下有史以来的最大增量,达178 GW;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在扩大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和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额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持平甚至更高。众多高规格的可再生能源相关的倡议和计划被提出,如来自“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的25个成员城市在波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到2050年之前将使各自城市实现净零排放发展目标;全球电动汽车倡议(EVI)成员国发起了EV30@30挑战行动,旨在2030年实现电动汽车销量占到全球新车销量的30%;中国启动了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尽管可再生能源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总体发展速度仍热较慢,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仅为10.4%(不包括传统生物质),远低于化石能源占比(79.5%)(图4,2016年数据)。同期,受到能源需求增加(+1.1%)和能效提升减缓(-2.1%)的影响(图5),全球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增长了1.4%至325亿吨,创历史新高,结束了过去连续三年的停滞态势。 图4 2016年不同能源资源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图5 2011-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供应量和能效改善速度发展态势(单位:百万吨油当量) 报告最后总结道,为了加速和扩大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能源加快转型,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目标”倡议和《巴黎气候协定》既定的目标,决策者需要采取如下措施:(1)针对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在全球范围内制定政策,明确最终的执行时间,并制定碳排放交易机制;(2)以大系统观角度出发针对所有用能终端领域制定相关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和发展目标;(3)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自动化技术等)来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进程和规模;(4)对现有的能源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以增强其灵活性和弹性,实现最大程度的可再生能源集成耦合。
  • 《SEMI预测: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018年创纪录、2019年重整、2020年再创新高》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2-14
    • 2018年12月12日 – SEMI在SEMICON Japan 2018展览会上发布年终总设备预测报告,2018年新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全球销售额预计将增加9.7%达到621亿美元,超过去年创下的56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预计2019年设备市场将收缩4.0%,但2020年将增长20.7%,达到71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SEMI年终预测指出晶圆加工设备将在2018年增长10.2%至502亿美元。另一个前端部分 - 包括fab厂设备,晶圆制造和掩模/掩模设备 - 预计今年将增长0.9%至25亿美元。预计2018年封装设备部门将增长1.9%至40亿美元,而半导体测试设备预计今年将增长15.6%至54亿美元。 2018年,韩国将连续第二年保持最大的设备市场。中国大陆排名将首次上升至第二名,中国台湾将落到第三位。除中国台湾、北美和韩国外,所有地区都将继续增长,中国的增长率将达到55.7%,其次是日本的32.5%,世界其他地区(主要是东南亚)为23.7%,欧洲为14.2%。 2019年,SEMI预测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将保持前三大市场,三个地区排名都将保持相对稳定。预计韩国的设备销售额将达到132亿美元,中国大陆将达到125亿美元,而中国台湾的设备销售额将达到118.1亿美元。日本、中国台湾和北美是预计明年会有所增长的地区。 2020年的增长前景要乐观得多,所有区域市场预计在2020年都将增长,韩国市场增长最多,其次是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其他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