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 POLG1突变影响mtDNA和抗病毒》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10
  • 2024年4月3日,赫尔辛基大学Anu Suomalainen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Ancestral allele of DNA polymerase gamma modifies antiviral tolerance的文章,探索了DNA聚合酶γ(POLG1)在抗病毒防御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隐性共济失调综合征(mitochondrial recessive ataxia syndrome, MIRAS)的关系。POLG1中普遍存在的欧洲型突变,特别是p.W748S变体,影响了抗病毒能力。这项研究强调了线粒体通过感染后释放DNA(mtDNA)和RNA(mtRNA)片段在抗病毒耐受中的关键作用。这些分子充当病毒传感器的触发器,并启动针对病原体的强大的I型干扰素(IFN-I)反应,如HSV-1、TBEV和SARS-CoV-2。

    在仔细研究引起MIRAS的POLG1变体的作用后,作者发现这种对mtDNA复制至关重要的酶在防御双链DNA和正链RNA病毒的能力方面受到了损害。p.W748S突变通过破坏mtDNA复制子异构体的稳定来削弱天然免疫反应,从而导致mtDNA耗竭,而病毒感染加剧了这种现象。在MIRAS患者和敲除小鼠模型中,这种耗竭反映在mtDNA和mtRNA的细胞质释放减少,无法刺激有效的IFN-I反应。因此,延迟和被抑制的免疫反应使病毒在感染的早期阶段能够更有效地复制。这一优势促进了促炎环境的增强,表现为GABA能神经元的亚急性丢失和严重的肝脏炎症和坏死。

    一项对芬兰人口数据库的综合分析显示,携带POLG1 p.W748S突变的人群中免疫缺陷特征的比例过高,这支持了POLG1功能障碍会显著损害抗病毒耐受性并导致癫痫和肝病等神经并发症的假设。对MIRAS小鼠的广泛研究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见解。在这些动物中,mtDNA缺失被证实与POLG1功能受损有关。感染TBEV后,MIRAS小鼠表现出肝脏炎症加剧和高水平的白细胞介素-6(IL-6)。体外和体内实验都表明,MIRAS细胞和小鼠更容易受到病毒复制的影响。最后,患者来源的大脑尸检样本揭示了异常的免疫途径,其特征是POLG1蛋白和mtDNA复制子异构体复合体数量减少,以及大脑皮层和小脑中mtDNA的显著缺失。转录组学分析显示,编码关键免疫调节蛋白的基因普遍下调,包括模式识别受体(PRR)、参与RIG-I信号传导的RNA解旋酶和IFN-I通路的下游效应分子,如OAS、IRF、STAT1和各种ISG。

    总体而言,该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与MIRAS相关的POLG1突变导致了一系列事件,损害IFN-I信号传导,并促进对病毒挑战的慢性过度活跃炎症状态。对嗜神经病毒的初始免疫反应减弱,加剧了组织损伤,并可能推动MIRAS的进展,这突出了线粒体健康在免疫中的重要性,并突出了减轻MIRAS患者感染和相关疾病严重程度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关报告
  • 《Nature | 细菌用DNA糖基化酶抗病毒》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1
    • 2024年4月17日,洛克菲勒大学Luciano A. Marraffini、芝加哥大学Phoebe A. Rice共同通讯在Nature发表题为DNA glycosylases provide antiviral defence in prokaryotes的文章,发现了原核生物利用DNA糖基化酶防御病毒感染的新机制。迄今为止,这些酶在抗病毒免疫方面还不太被认可,然而作者指出其在细菌和噬菌体之间正在进行的进化军备竞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创新实验方法,该团队绕过了现有基因组数据的限制,探索了环境DNA(eDNA)尚未开发的潜力,发现新的抗病毒防御机制。 这项研究始于一种策略性方法,通过用裂解大肠杆菌T4噬菌体感染携带土壤宏基因组DNA库的大肠杆菌来分离防御基因。该策略鉴定了一种以前未知的DNA糖苷酶Brig1,其特异性靶向并从T4噬菌体基因组中去除α-葡糖基羟甲基胞嘧啶(α-葡糖基hmC)核碱基。当Brig1作用于病毒DNA时,它会产生无碱基位点,有效地阻止病毒复制的进程。Brig1的特异性是显著的:它能够在体外降解T4噬菌体DNA,证明其直接参与阻碍病毒生命周期。经过仔细检查,发现Brig1是一种具有最低裂解酶活性的单功能糖基化酶,这意味着它能切除受损或修饰的碱基,而不会立即切割DNA的磷酸二酯酶骨架。相反,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会产生无碱基位点,导致β-消除反应后的双链DNA断裂。 作者通过分离成功绕过酶防御的“逃避者”噬菌体,进一步阐明了Brig1的有效性。对这些逃避者的基因分析揭示了T4α-葡糖基转移酶基因的突变,表明Brig1靶向噬菌体自身引入的葡糖基化标记。重要的是,该研究在不同细菌分支的不同细菌防御基因座中都检测到了Brig1的同源物,表明这些糖基化酶赋予了细菌对一系列T噬菌体的免疫力。Brig1对α-葡糖基hmC的特异性表明,T噬菌体可能进化出了羟甲基胞嘧啶的不同修饰模式,以逃避宿主编码的DNA糖苷酶(如Brig1)的识别和降解。 此外,该研究强调了Brig1和宿主DNA修复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Brig1对病毒DNA的作用导致可能触发宿主修复机制的改变,随后进一步降解噬菌体基因组,从而放大抗病毒反应。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展示了原核生物中一类以前未被识别的抗病毒蛋白——DNA糖基化酶——它们作为分子哨兵防御噬菌体入侵。Brig1及其同源物的发现为未来研究原核宿主及其病毒捕食者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开辟了令人兴奋的途径,对生物技术和理解宿主-病毒相互作用的自然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强调了筛选未测序DNA样本以揭示新型免疫系统的能力,并扩展了我们对细菌防御的复杂性和多功能性的了解,还指出存在更广泛的相关糖苷酶家族,每种糖苷酶都可能靶向不同噬菌体群体中hmC核碱基的不同修饰。
  • 《Nature | 抗病毒药物莫诺拉韦或导致新冠病毒发生新突变》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01
    • 2023年9月25日,剑桥大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利物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在 Nature上发表了题为A molnupiravir-associated mutational signature in global SARS-CoV-2 genomes 的研究论文。这项新研究显示Molnupiravir(莫努匹韦)可能诱导了新冠病毒的一种特异性突变谱。 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出现了一种与使用Molnupiravir相呼应的突变特征。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突变是否会影响对Molnupiravir的耐受,但提示了我们Molnupiravir的广泛使用可能正在推动新的新冠突变株的出现。 本文内容转载自“生物世界”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DMjMjzwuDlI0jbHNMr-E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