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标准研制》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4-16
  • 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 整车与关键部件: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部件(如电池、电机)、系统集成及智能网联技术(V2X、自动驾驶)的标准研制。
    • 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覆盖碳足迹核算、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


    绿色低碳与碳足迹


    • 碳管理标准:制定汽车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覆盖原材料生产、制造、使用到回收阶段。
    • 清洁能源应用:推动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能在汽车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标准。
    • 强制性安全标准:加快新能源汽车(如电池安全、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
    • 有害物质管控:强化汽车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如铅、镉)限量标准。


    关键技术与基础设施


    • 智能化技术:推进车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芯片)、5G轻量化/毫米波通信、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标准。
    • 电池与储能:完善高性能锂电池、新型储能(如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制定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 参与国际制定:支持企业参与联合国WP.29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与国际接轨。
    • 国际标准转化:提升汽车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至88%,重点转化ISO、IEC等机构标准。


    产业链协同


    • 供应链协作:鼓励车企与专精特新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标准(如高端材料、智能传感器),构建紧密供应链体系。
    • 与产业规划联动:将汽车标准纳入“十五五”制造业规划,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
    • 数字化转型:制定汽车制造数字化工厂、智慧供应链标准,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贯标。


    【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加快5G-A车联网、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无人机-汽车协同)标准研制。

    电池循环经济:建立锂电池分级分类、回收利用标准,推动“电池护照”等追溯体系。

    【目标与成效】

    2025年量化目标:制定汽车相关行业标准超200项,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组织。

    成本与安全:通过标准化降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推动动力电池成本降至$70/kWh以下,强化电池热失控防护标准。

  • 原文来源: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4/content_7017626.htm
相关报告
  • 《工信部:将加快智能网联汽车重点标准制修订》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0-08
    •        据新华社援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政策、标准法规,加快重点标准制修订,加强汽车与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等领域标准的协同,持续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技术创新活力增强,固态激光雷达规模应用,智能驾驶大算力芯片实现量产装车。自动驾驶出租车、干线物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有序开展。   辛国斌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支持上下游企业建立创新联合体,取长补短、互相赋能,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推进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推动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汽车、能源、智慧城市等融合互动的产业生态。   IT之家查询获悉,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统计,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已有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装配路侧网联设备7000余台套。全国已经有超过50个省市出台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规定实施细则。   目前,广州、长沙、上海、武汉、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开展了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为各类场景的示范运行乃至商业化试运营提供了政策环境。面对新冠疫情,无人配送、无人消杀等自动驾驶车辆对紧缺的人力、运力进行了有效补充。   全国50多个省市累计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超过2000张,开放测试道路超过15000公里,测试总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并针对性地布局载人载物、无人清扫、末端配送等多种场景,测试示范加速向纵深发展,无人化测试、商业化运行加速推进,地方立法突破迎来全国新高潮,测试结果互认持续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向规模化示范新阶段演进,相关部委加强产业发展创新政策供给。   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长沙在内的10余个城市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出租汽车、城市公共汽(电)车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
  • 《工信部: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20
    • “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又一个丰收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表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下一步将主要从四方面进一步加强。 田玉龙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各国发展都比较快,也是减排的重要选择。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模全球领先。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 二是关键技术有效突破。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驱动电机的峰值功率密度超过4.8千瓦/公斤,最高转速达到1.6万转/分钟。“这些指标表明我们的关键组件部件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在激光雷达、人工智能芯片、智能座舱等方面,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突破,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田玉龙说。 三是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2022年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销售占比达到了79.9%,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10的企业集团中我国占了3席,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的企业中我国占6席。 四是配套设施环境日益优化。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973座,其中2022年新增充电桩259.3万个、换电站675座,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同时累计建立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超过1万个,基本实现就近回收。 他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全面市场拓展期,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后续主要从四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央地协调联动,特别是推动落实车购税、车船税、牌照等有关支持政策。编制好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适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工作。 二是保障稳定运行。进一步研究和明确新能源汽车后续的支持政策,推进换电模式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特别是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城市试点,进一步强化质量品牌建设,稳定消费市场。 三是支持融合创新。发挥龙头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快新体系电池、车规级芯片,以及车用操作系统等新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发展,推进“车路云”一体化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融合创新发展。 四是优化发展环境。严格生产准入管理,加强对投资的指导,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和布局,保障好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加快制定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健全回收利用体系。继续大力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提高使用便利性,更好地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设施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