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
-
整车与关键部件: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部件(如电池、电机)、系统集成及智能网联技术(V2X、自动驾驶)的标准研制。
-
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定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标准,覆盖碳足迹核算、电池回收利用等环节。
绿色低碳与碳足迹
-
碳管理标准:制定汽车行业碳足迹核算规则,覆盖原材料生产、制造、使用到回收阶段。
-
清洁能源应用:推动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能在汽车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标准。
-
强制性安全标准:加快新能源汽车(如电池安全、充电桩)、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制定。
-
有害物质管控:强化汽车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如铅、镉)限量标准。
关键技术与基础设施
-
智能化技术:推进车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芯片)、5G轻量化/毫米波通信、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标准。
-
电池与储能:完善高性能锂电池、新型储能(如全固态电池)标准体系,制定电池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
参与国际制定:支持企业参与联合国WP.29车辆法规协调论坛,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与国际接轨。
-
国际标准转化:提升汽车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至88%,重点转化ISO、IEC等机构标准。
产业链协同
-
供应链协作:鼓励车企与专精特新企业联合攻关关键技术标准(如高端材料、智能传感器),构建紧密供应链体系。
-
与产业规划联动:将汽车标准纳入“十五五”制造业规划,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领域。
-
数字化转型:制定汽车制造数字化工厂、智慧供应链标准,推动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贯标。
【典型应用场景】
智能网联汽车:加快5G-A车联网、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无人机-汽车协同)标准研制。
电池循环经济:建立锂电池分级分类、回收利用标准,推动“电池护照”等追溯体系。
【目标与成效】
2025年量化目标:制定汽车相关行业标准超200项,组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标准化技术组织。
成本与安全:通过标准化降低新能源汽车制造成本,推动动力电池成本降至$70/kWh以下,强化电池热失控防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