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许多公司都有兴趣帮助在欧洲建立人工智能超级工厂。
布鲁塞尔实际上已经被新的人工智能巨型工厂的提案淹没了。已经提交了76份意向书,涵盖16个欧盟国家的60个潜在站点。
这一回应显然鼓舞了其管理层人员,他们认为这证明了他们将欧洲定位为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一个重要参与者的战略是正确的。这些也不仅仅是象征性的姿态;这些提议来自严肃的行业参与者。
欧洲主要的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巨头、电力公司和全球科技公司都表示有兴趣参与欧洲的人工智能复兴。
尽管欧盟委员会管理层人员仍以商业机密为由,对哪些公司参与竞争守口如瓶,但业内小道消息已经开始猜测欧洲科技巨头之间可能形成的财团。
总的来说,这些公司正计划抢购至少300万个GPU——提供足够多的计算能力来训练人工智能模型,这些模型可以媲美或超过目前可用的任何产品。
人工智能超级工厂不仅仅是电脑
那么AI Gigafactory到底是什么?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制造工厂的数字等价物,但这些设施将开发和训练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而不是生产物理产品。
我们谈论的是规模空前的计算环境。这些设施将为欧洲发展自主人工智能能力提供所需的计算主干,而不是完全依赖美国或中国的技术。
千兆工厂代表了欧盟现有人工智能战略的演变,建立在欧洲已经令人印象深刻的EuroHPC超级计算网络奠定的基础上。让它们与众不同的是它们对人工智能的独特关注以及它们的商业导向。
任何关注科技新闻的人都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过去18个月,建设先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竞赛急剧加剧,美国科技巨头在计算中心和定制芯片上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同时,中国继续大举进军该领域。
欧洲的反应经常被批评为过于缓慢或官僚,但这一举措表明,布鲁塞尔有可能找到自己的立足点。通过协调成员国之间的投资并汇集公共和私人资源,委员会试图创造一个欧洲人工智能可以蓬勃发展的环境。
这不仅仅是关于计算能力,而是关于创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硬件、软件、数据和人才可以聚集在一起。这使得人工智能巨型工厂的概念具有潜在的变革性。
房间里的大象当然是能量。训练现代人工智能模型需要惊人的电量,向欧洲的计算环境中添加数百万个高耗电的图形处理器显然会引发可持续性问题。
据传,一些提议包括创新的冷却解决方案和与可再生能源供应商的合作。据报道,一个财团正在探索瑞典北部的一个设施,该设施将完全由水电能源提供动力,并利用该地区的自然寒冷进行冷却。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该委员会现在将开始与所有受访者交谈,以制定该倡议的下一阶段。建立这些巨型工厂的正式呼吁预计要到2025年底,由EuroHPC联合企业管理这一过程。
对于一些行业参与者来说,这个时间表可能看起来慢得令人沮丧,但它反映了在多个国家和监管框架之间协调如此雄心勃勃的项目的复杂现实。
对普通欧洲人来说,这种影响不会立即显现。但如果成功,这些人工智能巨型工厂最终可能触及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从医疗诊断到气候建模,从自动化客户服务到新的娱乐体验。
真正的问题是欧洲是否能足够快地行动。在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市场第二或第三不仅仅是骄傲;这可能意味着永远依赖外国技术,而不是发展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