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最新战果:更少银,更高效》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4
  • 尽管TOPCon和HJT电池技术被普遍认为是PERC之后的下一代光伏技术,其光电效率比现在主流的PERC技术更高,但二者的银浆用量相比PERC电池技术都有50%以上的增长,HJT则更高。

    不过,从Fraunhofer ISE再次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其最新的双面 TOPCon 太阳能电池的峰值效率达到了24%,而银的使用量则降低了90%以上。

    2020年N型TOPCon电池正面使用的银铝浆(95%银)消耗量约为87.1mg/片,背银消耗量约为77mg/片;N型HJT电池双面低温银浆消耗量约为223.3Mg/片。尽管研究人员认为技术工艺的不断成熟能让银浆耗量将逐步减少,但总体银浆耗量仍远高于主流PERC技术。

    在工业上升级 TOPCon 太阳能电池概念的一个关键挑战是太阳能电池的金属接触,特别是 TOPCon 侧的金属化显示具有挑战性,因为不能损坏隧道氧化物,需要保证其作为载流子选择性接触的全部功能。

    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采用 Ag/Al 丝网印刷,但这种传统的技术发展不足以克服这些限制,特别是对于两侧都有银触点的太阳能电池设计。Fraunhofer ISE 的研究人员发现,Ni/Cu/Ag 触点的电镀是金属化双面 TOPCon 太阳能电池的合适候选者。

    Fraunhofer ISE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了全镀层 TOPCon 太阳能电池的模块制造,其栅线和焊接母线的接触粘附力可靠而充分。此外,使用铜作为主要导电成分可以显着降低成本,与丝网印刷相比,成本优势达到45%。

    电镀是一种无铅金属化技术,可实现窄接触几何形状 (<25 μm) 和低接触电阻率 ( ρ c ?< 1 mΩcm 2 )。TOPCon 背面首先通过执行 HF 预处理进行电镀,该预处理旨在去除 LCO 内的原生和激光诱导的氧化层。随后,Ni (~0.5 μm)/Cu (5–10 μm) 叠层通过光诱导电镀 (LIP) 22沉积,最后通过 Ag (<0.5 μm) 浸镀覆盖。翻转太阳能电池,并通过正向偏置电镀 (FBP) 执行类似的工艺序列。根据氧化层的成分,HF 浓度从 1% 增加到 1.5% 可以将蚀刻速率提高三倍,最终处理的太阳能电池经过 1.5% 浓度的 HF 预处理 30 秒。

    ISE 研究人员采用镍/铜/银触点对电池进行电镀,通过将激光接触开口的宽度减小到最大 5?m 以及其他因素,设法降低了工艺中银的使用量。换句话说,丝网印刷的银被三种材料的堆叠所取代,而采用电镀工艺比采用银丝网印刷工艺进行金属化后,电池效率提高 0.5%。

    由于铜更容易获得,“便宜约 100 倍”,并且电镀铜紧凑而导电性高,该团队还在开发一种铜电镀工艺,用于同样有前途的硅异质结 (HJT) 太阳能电池的金属化。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399975.s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制造N型组件来袭!新一代TOPCon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3-03
    • 近日,美国知名光伏组件制造商SEG Solar推出了新一代创新产品——YUKON系列N型TOPCon光伏组件,最高输出功率达580W,组件效率达22.45%。 向光而生,曜势而至 新一代YUKON系列组件基于M10(182mm)N型硅片设计,采用最新TOPCon技术,具备高功率、高效率、高发电量及高可靠性等优势。 YUKON组件还具有更优异的温度系数,在高温应用场景下,可显著发挥优势,有效提升电站收益率,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此外,YUKON双面组件的双面率最高可达85%,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相较于传统PERC双面组件,整个生命周期内发电增益将提高10%,从而有效降低项目的BOS成本和度电成本。实验证明,与PERC组件相比,YUKON组件最多可降低4.5%的度电成本。 大型地面电站最佳“拍档” SEG Solar为客户提供多种版型和功率的YUKON组件,以满足各种地形的大型、超大型地面电站的需求。YUKON组件系列包括108片版型的单面及双面组件,功率覆盖425W至435W;144片版型的单面及双面组件,功率覆盖570W至580W。 严格品控、超长质保作为YUKON组件的另一大优势,为客户利益保驾护航。与市场主流单面组件25年功率质保相比,YUKON单面组件质保年限达30年。此外,YUKON组件的首年衰减率约1%(PERC组件约为2%),并保证30年后输出功率不低于原始输出功率的87.4%,运维无忧的同时带来更高收益率。 引领N型新时代 技术变革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主线,也是决定行业结构和市场格局的关键一环。SEG Solar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始终坚持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光伏技术不断迭代的竞争浪潮中,YUKON系列产品的面世,将成为SEG Solar强势加入N型赛道的主力武器。”SEG Solar首席执行官Jim Wood说道:“深厚的技术底蕴、先进的制造经验,加上长期的品牌积累,相信SEG Solar在这场激烈的市场角逐中能够脱颖而出,引领行业加速迈向N型新时代。” 目前,YUKON系列已经在欧洲上市,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登陆北美市场。 SEG Solar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稳定、可靠的太阳能解决方案。目前在美国市场的出货量名列前茅。
  • 《晶科能源发布TOPCon技术白皮书,深度解读TOPCon工艺演进与Tiger Neo 3.0技术内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2
    • 6月10日,晶科能源联合鉴衡认证中心、TüV NORD集团等权威机构正式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白皮书》。这是一份光伏行业系统性梳理TOPCon工艺路径与产品性能结构的权威报告,全面展现了TOPCon技术平台的先进性与晶科Tiger Neo 3.0组件的技术集成成果。在PERC效率逼近理论极限的时代背景下,TOPCon凭借其更高的效率上限、更优的温度系数、更低的衰减水平,正快速成为N型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其结构核心在于“隧穿氧化层+掺杂多晶硅层”组合设计,可大幅降低载流子复合损耗、提升电池开路电压与转换效率,实现对PERC技术的代际跨越。晶科能源自2022年起已实现TOPCon电池25.1%、25.8%、26.5%三阶段效率突破,预计2025年晶科量产效率有望达到26.7%至27%,持续领跑行业。 这一效率跃升并非孤立演进,而是晶科能源围绕材料工艺、电极结构与制程控制的全流程技术集成结果。《白皮书》进一步介绍,晶科已在低温钝化、隐形栅线等多个方向建立TOPCon高效制造能力。例如低温沉积提升了钝化质量,隐形栅线技术减少了遮光面积,效率提升可达0.3%—0.5%。晶科首席技术官金浩表示:“TOPCon电池及其升级技术仍具有广阔的提效空间,未来3年效率有望达到28%以上,逼近单结晶硅电池效率极限。随着工艺的持续优化和规模效应的逐步释放,TOPCon技术的经济性将日益显著。预计在未来将主导光伏技术演进,并为钙钛矿叠层等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正因如此,Tiger Neo 3.0作为TOPCon平台的最新产品集大成者,不仅延续了该技术的性能优势,更在组件层面实现了高度集成与全场景适配能力。目前,Tiger Neo 3.0产品量产功率已达到670W,在同尺寸组件中居于行业领先。其核心性能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高双面率。Tiger Neo 3.0的双玻组件平均双面率已突破85%,相比主流BC组件(70%左右)具备显著优势,尤其在地面反射条件良好的工商业屋顶与沙漠场景中表现更为突出;其次是低衰减性能,Tiger Neo 3.0组件首年衰减率低于1%,大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最后是卓越的弱光响应,在IEC 61215-2:2021测试方法下,TOPCon组件相较BC组件功率增益可达2.26%-2.49%,显著提高早晚低光时段的发电收益。 正如《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Tiger Neo 3.0的推出不仅是对TOPCon技术成熟度的最佳注脚,也体现了晶科在效率、可靠性与系统经济性三个层面上兼顾的技术平衡能力,兼具当前领先的量产效率与未来叠层架构的对接可能,具备显著的长期技术价值。 作为一份聚焦技术本源的专业报告,《白皮书》不仅系统梳理了TOPCon工艺演进路径和Tiger Neo产品设计逻辑,更通过实证电站数据、系统仿真结果与工艺对比测试,为行业提供了全维度的性能验证与经济性评估支撑。在光伏迈入“效率主导、系统制胜”的深水区,这份《白皮书》以其高技术含量与实践指导意义,成为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投资决策优化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