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发布TOPCon技术白皮书,深度解读TOPCon工艺演进与Tiger Neo 3.0技术内核》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12
  • 6月10日,晶科能源联合鉴衡认证中心、TüV NORD集团等权威机构正式发布《TOPCon技术及Tiger Neo 3.0商业方案白皮书》。这是一份光伏行业系统性梳理TOPCon工艺路径与产品性能结构的权威报告,全面展现了TOPCon技术平台的先进性与晶科Tiger Neo 3.0组件的技术集成成果。在PERC效率逼近理论极限的时代背景下,TOPCon凭借其更高的效率上限、更优的温度系数、更低的衰减水平,正快速成为N型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其结构核心在于“隧穿氧化层+掺杂多晶硅层”组合设计,可大幅降低载流子复合损耗、提升电池开路电压与转换效率,实现对PERC技术的代际跨越。晶科能源自2022年起已实现TOPCon电池25.1%、25.8%、26.5%三阶段效率突破,预计2025年晶科量产效率有望达到26.7%至27%,持续领跑行业。

    这一效率跃升并非孤立演进,而是晶科能源围绕材料工艺、电极结构与制程控制的全流程技术集成结果。《白皮书》进一步介绍,晶科已在低温钝化、隐形栅线等多个方向建立TOPCon高效制造能力。例如低温沉积提升了钝化质量,隐形栅线技术减少了遮光面积,效率提升可达0.3%—0.5%。晶科首席技术官金浩表示:“TOPCon电池及其升级技术仍具有广阔的提效空间,未来3年效率有望达到28%以上,逼近单结晶硅电池效率极限。随着工艺的持续优化和规模效应的逐步释放,TOPCon技术的经济性将日益显著。预计在未来将主导光伏技术演进,并为钙钛矿叠层等下一代技术奠定基础。”

    正因如此,Tiger Neo 3.0作为TOPCon平台的最新产品集大成者,不仅延续了该技术的性能优势,更在组件层面实现了高度集成与全场景适配能力。目前,Tiger Neo 3.0产品量产功率已达到670W,在同尺寸组件中居于行业领先。其核心性能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高双面率。Tiger Neo 3.0的双玻组件平均双面率已突破85%,相比主流BC组件(70%左右)具备显著优势,尤其在地面反射条件良好的工商业屋顶与沙漠场景中表现更为突出;其次是低衰减性能,Tiger Neo 3.0组件首年衰减率低于1%,大幅优于行业平均水平;最后是卓越的弱光响应,在IEC 61215-2:2021测试方法下,TOPCon组件相较BC组件功率增益可达2.26%-2.49%,显著提高早晚低光时段的发电收益。

    正如《白皮书》所强调的那样,Tiger Neo 3.0的推出不仅是对TOPCon技术成熟度的最佳注脚,也体现了晶科在效率、可靠性与系统经济性三个层面上兼顾的技术平衡能力,兼具当前领先的量产效率与未来叠层架构的对接可能,具备显著的长期技术价值。

    作为一份聚焦技术本源的专业报告,《白皮书》不仅系统梳理了TOPCon工艺演进路径和Tiger Neo产品设计逻辑,更通过实证电站数据、系统仿真结果与工艺对比测试,为行业提供了全维度的性能验证与经济性评估支撑。在光伏迈入“效率主导、系统制胜”的深水区,这份《白皮书》以其高技术含量与实践指导意义,成为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投资决策优化的重要参考文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5026.html
相关报告
  • 《华大智造发布2019测序技术白皮书》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9-06-24
    • 2019年6月21-23日,华大智造于北京举办“2019测序技术和应用高峰论坛”,超过200位基因测序领域的国内外行业内顶级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与大会,共同关注测序技术和应用最新发展,探讨基因行业标准和数据规范,共建行业新生态,并进行一系列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 在6月21日主论坛活动上,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向全球发布《华大智造2019测序技术白皮书(MGI Techdocs: White Paper 2019)》,其着重介绍了在基因测序领域更高通量、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高准确性的技术实现路径,描绘出迈向“人人基因组”的“生命数字化”蓝图。 蒋慧博士回顾了测序技术二十年的飞速发展,高通量测序的应用场景已从医疗跨越到健康、环境、农业等多个领域,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她介绍,华大集团是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依托华大尖端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华大智造将在基因测序设备和前沿技术上持续战略投入,加速突破,为基因测序行业的带来积极探索与改变。 业内人士指出,测序技术白皮书的发布,显示出华大智造作为生命科技仪器领军企业在技术专利上的深厚积淀,也标志着我国企业在基因测序技术领域由追随接轨走向规划定标的引领之路,将推动整个生物基因测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实力,对我国基因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据悉,此次发布的测序技术白皮书,详细介绍了华大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测序技术。其中,DNBSEQTM相较业内传统的PCR测序方法,独有的纳米球技术具有高准确性、低重复序列率、低标签跳跃的重要特性,始终以原始DNA为模板进行“复制”, 避免扩增错误的累积。结合规则阵列载片的高信号密度,大幅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以实现最高效准确的大规模并行测序。针对业内测序普遍读长较短的缺点,华大智造研发新一代长片段建库技术stLFR (single tube long fragment reads),实现常规手段无法实现的结构变异检测,极大降低了长片段文库构建的复杂程度和成本。 基于其自主测序技术DNBSEQ?和stLFR,华大智造在6月15日刚向全球发布了其定义的“高清”基因组“676”标准,开启了基因组测序的“全高清”时代。基于“676”标准的从头组装二倍体基因组数据,将基因组测序真正带入“全高清”时代,对于更全?和准确地获取遗传信息有里程碑式的突破意义,也将极大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此次技术白皮书亦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国产生信分析加速器-MegaBOLT,自动化解决方案等,通过其全流程的设备系统,快速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彰显其软硬件兼备的技术实力。 围绕“高通量多组学前沿研究进展”、“高通量动植物基因组学应用进展”、“高通量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进展”三大议题,1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2019 测序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进行了学术交流及互动。此外,本次论坛还针对“基因组测序——工具与应用”、“测序技术在下一个十年的应用转化与发展模式”等话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嘉宾进行了深度探讨。
  • 《全球首份BC技术发展白皮书发布 为BC产业化提供科学指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4-28
    • 4月27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德国莱茵TüV集团、鉴衡认证中心、爱旭股份、隆基绿能联合于北京发布了《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作为全球首份面向光伏行业和社会公众的BC技术权威报告,《白皮书》系统阐释了BC技术的产业化路径、核心优势与可持续发展潜力,标志着这一“单结硅太阳能电池终极形态”技术正式进入规模化应用新阶段。国务院国资委原行业协会商会工作局局长张涛在致辞中指出,BC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光伏产业从“跟跑”到“领跑”的重要体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执行会长吴金华在致辞中强调,BC技术将推动光伏行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方向发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马丁·格林通过视频向《白皮书》的发布表示祝贺,他预测未来五年内IBC技术将逐步替代TOPCon技术,同时对中国企业在BC领域的产业化实践及BC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给予高度评价。 德国莱茵TüV集团太阳能服务首席技术专家高祺博士从测试测量与国际认证角度,分析了BC技术的性能参数与可靠性优势,并对相应标准与测试体系进行了解读。鉴衡认证中心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周罡通过实证数据,展示了BC组件产品在实证项目中的卓越表现。爱旭股份首席科学家王永谦从能源变革视角,阐述了光伏技术尤其是BC技术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愿景。隆基绿能首席科学家、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徐希翔围绕光伏技术迭代进程,深度剖析了BC技术的工艺创新。 今年,经ISFH认证,BC电池效率再次刷新世界纪录,达到27.81%,距理论极限效率差1.3个百分点。BC电池通过全背交叉电极技术将电池的正负电极全部集成于背面,彻底消除传统电池正面的栅线遮挡,最大化光吸收面积,实现光伏电池设计的范式转移,全面提升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现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双重突破,被业界公认为“单结硅太阳能电池的终极形态”。 圆桌对话环节,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教授沈文忠,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德国莱茵TüV集团太阳能服务首席技术专家高祺博士,鉴衡认证中心太阳能事业部总经理周罡,爱旭股份高级副总裁盛健,三峡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副主任专业师刘冬雪就BC技术白皮书发布的意义、BC技术变革核心突破与挑战等议题进行了分享与展望。各方一致认为BC已成为单结硅电池技术高地,BC电池作为单结硅太阳能电池的终极技术已经成熟,势必将引领未来电池技术的创新研究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白皮书》共分七个章节,对BC技术原理及产业化过程做了深度解析,包括BC技术标准体系与第三方验证、BC技术组件核心性能优势、BC组件应用价值、BC生态构建、未来发展趋势等行业关切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全球光伏领域权威专家为《白皮书》作序推荐,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褚君浩,德国莱茵TüV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用产品服务技术专家、太阳能和研发技术能力中心负责人,Dr. Christos Monokroussos,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上海交通大学太阳能研究所所长沈文忠,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沈辉,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太阳能发电分会执行会长吴金华,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新能源事业部副主任张晓朝,隆基绿能总裁、创始人李振国,展现了光伏行业产、学、研各界对BC技术发展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得益于激光图形化、湿法工艺优化等诸多重大技术突破,BC电池组件生产成本大幅降低,量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为其快速进入大规模量产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基础。此次《白皮书》的发布,以权威数据和技术解析,为行业提供了BC产业化的科学指引。作为晶硅技术的“皇冠上的明珠”,BC技术将推动全球光伏产业迈向更高效率、更低度电成本的新时代,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