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8SdZJHdO02WiFSJucfSTpA
2023年11月22日,伊利诺伊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了题为Porin-independent accumulation in Pseudomonas enables antibiotic discovery的文章。
革兰氏阴性抗生素的开发受到了对这些细菌中可能积累的化合物类型了解不足的阻碍。铜绿假单胞菌中外排泵和底物特异性外膜孔蛋白的存在使这种病原体特别具有挑战性。因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抗生素选择很少,它的许多孔蛋白使得发现一般积累指南的前景似乎不太可能。
该研究评估了345种不同化合物在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中的全细胞积累。虽然某些带正电的化合物渗透到这两种细菌中,但铜绿假单胞菌比大肠杆菌更具限制性。计算分析确定了与铜绿假单胞菌积累相关的小分子的独特物理化学性质,如形式电荷、正极表面积和氢键供体表面积。摄取模式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分子通过不依赖于孔蛋白的途径渗透铜绿假单胞菌,从而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一般积累趋势,对未来抗生素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回顾性抗生素实例证实了这些趋势,然后将这些发现应用于扩大革兰氏阳性抗生素夫西地酸的活性谱,使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得到显着改善。该研究期望这些发现将促进高渗透反假单胞化合物的设计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