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新型靛蓝染料谷氨酸棒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19-05-09
  • 本发明涉及一种构建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生产新型靛蓝染料的方法,属于生物工程领域。通过将靛蓝合成酶基因(bpsA)及4’?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基因(sfp)克隆重组,共表达至谷氨酸棒杆菌中,构建重组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ATCC 13032?(BpsA?SFP),该重组谷氨酸棒杆菌能以L?谷氨酰胺为底物合成靛蓝染料。摇瓶发酵培养LBG液体培养基中,温度为30℃,发酵培养至菌体生长OD600达到0.6?0.8时,加入0.8mM IPTG及L?谷氨酰胺11.68g/L,18℃,继续培养48h,靛蓝色素indigoidine产量最高,达到1.75g/L。本发明采用生物工程的策略,构建的重组谷氨酸棒杆菌来合成目的产物靛蓝色素indigoidine,为生物法高产indigoidine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报告
  • 《利用色氨酸生产泰紫色靛蓝染料》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9
    • 泰紫色靛蓝(Tyrian purple)是一种从海螺中提取的古老染料,主要由6,6’-二溴靛蓝(6,6'-dibromoindigo,6BrIG)组成。最近的研究发现泰紫色靛蓝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半导体材料。然而,由于其生物合成途径尚未明确,区域特异性溴化技术难度较大,泰紫色靛蓝的合成和使用都受到限制。 2020年11月2日Nature Chemical Biology报道,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在大肠杆菌中使用来自链霉菌(Streptomyces toxytricini,SttH)的色氨酸6-卤化酶(Trp 6-halogenase)、大肠杆菌tnaA基因编码色氨酸酶和来自甲基营养菌(Methylophaga aminisulfidivorans,MaFMO)的单加氧酶来生产6BrIG的策略,从而为泰紫色靛蓝的合成开辟新的方向。 由于色氨酸卤化酶在大肠杆菌中以高度不溶的形式表达,黄素还原酶(flavin reductase,Fre)可再生为卤化酶反应的FADH2,因此被用作SttH的N端可溶性标记。研究者通过溴化和溴色氨酸降解的时空分离,设计了一个连续的双细胞反应系统,以过量生产区域特异性溴化6BrIG前驱体。该方法利用色氨酸生成315.0mgL−1 6BrIG,并成功合成了区域特异性二卤化靛蓝。此外,该研究还证明了过度增殖的6BrIG细胞可以直接用作细菌染料。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0-00684-4?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nchembio%2Frss%2Fcurrent+%28Nature+Chemical+Biology+-+Issue%29 原文标题:Production of Tyrian purple indigoid dye from tryptophan in Escherichia coli
  • 《利用谷氨酸杆菌发酵生产的l -精氨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所有动物物种提供了KCCM》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niexiuping
    • 发布时间:2018-05-31
    • 精氨酸被认为是大多数成年哺乳类动物的非必需氨基酸,但它被归类为鸟类、鱼类、可能爬行动物和严格的食肉动物的必需氨基酸。该评价的产品主要是用非转基因的谷氨酸杆菌(KCCM 10741P)发酵生产的l -精氨酸。它的用途是用于所有动物种类和种类的饲料和饮用水。确认了生产生物的物种特性,在EFSA规定的阈值以下或低于阈值时,菌株对抗生素敏感;因此,C. glutamicum KCCM 10741P可以被认为是安全的合格的安全假设(QPS)方法。在最终的产物中没有发现谷氨酸的活细胞。鉴定材料的含量超过99.8%,未发现杂质。C.谷氨酸KCCM 10741P的l -精氨酸的使用对目标物种来说是安全的,在适当数量的饮食中,对消费者和环境都是安全的。C.谷氨酸KCCM 10741P产生的精氨酸被认为对皮肤和眼睛有腐蚀性,因此吸入是有风险的。添加剂是所有物种的精氨酸的有效来源。对于补充的l -精氨酸在反刍动物中作为反刍动物的有效成分,它需要保护瘤胃中的微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