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澈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孙澈,1969年出生,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和美国罗得岛大学物理海洋学专业,在普林斯顿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 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回国工作。研究方向为大洋环流的观测和数据分析,在海洋大气流动的低维结构和低频变异方面取得一系列发现。主持三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曾担任国家重点基础973计划课题负责人和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爱思唯尔Deep-Sea Research I杂志副编辑。邮箱: csun@qdio.ac.cn。

  • 原文来源:http://yjsb.qdio.ac.cn/tutor_detail.asp?AutoID=2752
相关报告
  • 《王东晓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5
    • 王东晓,男,1969年2月出生,汉族,浙江省浦江县人,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相关人才计划获得者。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现任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兼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从事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在南海暖事件、南海通风温跃层和太平洋-印度洋年际年代际变率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命名了南海贯穿流,并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近年来,他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如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相关人才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重大专项等等。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包括SCI刊物50余篇、专著与译著三本,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名二十余名。王东晓积极开展海洋交叉学科研究,积极带领团队开展海洋观测研究,曾7次担任南海和印度洋航次首席科学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深水海洋站:中国科学院西沙研究观测台站。电子邮箱:dxwang@ scsio.ac.cn。
  • 《于非研究员》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2-04
    • 于非,1969年4月出生,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相关人才计划入选者,山东省泰山学者。主要从事海洋调查与区域海洋学研究工作。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黄海暖流三维结构与黄海冷水团的形成维持机制、北黄海冷水团锋面日变化特征研究、黑潮与东海水交换、太平洋环流与气候变化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承担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等。根据承担的观测及研究项目,在黄东海海域共布放海床基潜标观测系统24座,在西北太平洋布放深海潜标6座,对黄海暖流的三维机构、黄海冷水团形成机制、西太平洋次表层环流结构等科学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曾经承担的“西北太平洋海洋环境调查与研究”专项获得国家海洋局科技创新特等奖。邮箱:yuf@qdio.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