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文章研究林冠化学特性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 wangqh
  • 发布时间:2014-05-05
  • 热带森林的功能多样性模式表现了多种地理尺度下的生态构建过程,这有助于预测生态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树木林冠的化学构建为森林的功能多样性奠定了基础,但植物系统发育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热带树木化学特性的决定作用,我们却知之甚少。通过对亚马逊西部数千个林冠树种的研究,卡内基科学研究所(CarnegieInstitutionforScience)全球生态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林冠树木化学特性的嵌套模式是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一种响应结果。相关研究发表于2014年3月3日的PNAS期刊,论文题为《来自森林林冠化学构建的亚马逊河地区的功能多样性》(AmazonianFunctionalDiversityfromForestCanopyChemicalAssembly)。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①林冠化学特性有规则地、随群落尺度的变化主要受海拔高度梯度与土壤肥力梯度的影响。②森林结构中强烈的系统发育分割与群落中的防御性化学成分是与环境条件的变化没有关系的。③树叶中的磷和钙是受环境的强烈控制的,这两种来自岩石中的成分限制了热带森林对CO2的吸收。

    为了得出这一结论,研究人员爬上亚马逊地区的林冠,并发现了涉及到数千种树木的大规模化学构建的模式。亚马逊地区的林冠树木为其他树木及动物的生存提供了生境,由于气候变化及其他人类干扰活动如采矿、牧场经营与农业等影响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调查人员爬上树梢,收集与分析了秘鲁境内19个森林区的2420种林冠的树叶,他们发现林冠的化学特点是按照马赛克方式组织的,而这种马赛克模式受土壤与海拔高度变化的影响与控制。因为森林的林冠非常难以接近,研究人员因此经历了很大的困难。调查者需要收集数千个样本,并确保这些样本暴露在阳光下的程度相同,以保证那些太阳驱动的化学合成物质具有可比性。这样做,需要调查人员爬上数百英尺高的树干,到达每个树冠的外缘,并将区域内大多数林冠树种全部包含在内。

    研究人员还发现共存树种的化学变异远远超出每个单独存在的树种。这一发现可以帮助解释这一事实,即亚马逊河地区的不同植物物种具有生长与成长基质多样性的战略,这也阐明了森林是如何经过多年而连成一片并不断发展的。

相关报告
  • 《《环境研究快报》文章关注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

    • 来源专题:气候变化科学领域监测服务
    • 编译者:刘建华
    • 发布时间:2014-04-08
    • 2014年3月19日,《环境研究快报》(EnvironmentalResearchLetters)发表的题为《多种气候变化未来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GlobalCropYieldResponsetoExtremeHeatStressunderMultipleClimateChangeFutures)的文章,估计了全球极端温度对玉米、小麦和大豆生产的影响,称如果气候变化现状没有得到解决或逆转,热浪可能会显著降低农作物产量并威胁全球粮食供应。 作物生育期的极热应激反应将直接影响作物产量。该研究采用全球作物模型PEGASUS首次在全球范围内预测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对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产量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全球作物产量对极热天气的响应并不一致。在RCP8.5情景下,热带和亚热带将面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玉米产量预计将损失约7%,若不考虑CO2的施肥效应,部分地区的玉米产量的损失率可能将增加一倍,小麦和大豆产量对极热天气的适应性较强,部分地区存在增产。假设CO2施肥效应可以忽略不计,RCP2.6情景下严苛的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可以避免RCP8.5情景下80%以上的粮食产量损失。热浪主要通过增加干旱胁迫强度、并在花期减少花粉不育,降低植物结实率极大地减少了作物的产量。 (董利苹编译)
  • 《Nature | 海洋浮游生物对新生代环境变化的生物地理响应》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1
    • 2024年4月17日,哈佛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Biogeographic response of marine plankton to Cenozoic environmental changes的文章。 在古生物学研究中,与物种和属相比,在一个支系的历史中具有一致生态和形态特征的群体(功能群)在生物多样性动态方面具有不同的视角,因为物种和属在进化上是短暂的。 在此,研究人员分析了Triton--一个新生代大型有孔浮游有孔虫出现的全球数据集--以了解纬度均等性梯度、功能多样性、古纬度特化和群落均等性的变化。研究人员发现 全球形态群落在白垩纪-古新世大灭绝后丰富度增加之前的专业化程度降低;早始新世气候最适期的生态专业化,表明新生代温室高峰期的赤道温度具有抑制作用; 在形态多样性丧失之前,整个始新世-更新世过渡时期的环流变化导致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约 1,900 万年前,形态专业化程度和丰富度发生变化,与中上层鲨鱼灭绝同时发生;在中新世中期浮游生物多样化期间,半球之间功能群丰富度和专业化程度的变化开始时间推迟。 海卫一数据集的详细性质为研究新生代浮游生物大演化提供了独特的时空视角,其中功能群落的全球生物地理响应和丰富度在新生代气候事件期间是分离的。功能群落对类似非生物选择压力的全球反应可能取决于一个群落所适应的背景气候状态(温室或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