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诱导的发病机制,疫苗开发和人类新型H7N9禽流感A病毒的诊断:系统性文献综述。》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苑晓梅
  • 发布时间:2019-05-13
  • H7N9禽流感病毒(AIV)于2013年在中国引起人类感染。 系统发育分析表明,H7N9 AIV是一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新型重配株。 我们对病毒诱导的发病机制,疫苗开发和人类H7N9 AIV感染的诊断进行了系统评价。 我们遵循PRISMA指南并搜索PubMed,Web of Science和Google Scholar,以确定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发病机理数据表明H7N9 AIV属于低致病性禽流感,其在禽类物种中大部分无症状; 然而,H7N9诱导人类的高死亡率。 最近报道了由家禽中检测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散发性人类感染。 H7N9对金刚烷和奥司他韦耐药的AIV通过快速诱导进行性急性社区获得性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细胞因子失调而引起严重的人类感染;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068040
相关报告
  • 《Nature子刊:基于重组麻疹病毒的载体疫苗可保护小鼠免受禽类H7N9流感病毒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7-12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保罗-埃利希研究所(Paul-Ehrlich-Institut)和菲利普马尔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重组麻疹病毒(recombinant measles virus)”疫苗平台,在动物模型中测试了针对危险的禽类H7N9流感病毒的候选疫苗。携带血凝素(H7)或神经氨酸酶(N9)编码基因的载体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发了特异性抗体,可以有效抑制H7N9流感病毒。在疫苗接种两年后,这些小鼠体内仍能检测到H7特异性T细胞。 接种携带H7基因的载体疫苗(下称H7疫苗)可以完全保护小鼠在感染后不发病。接种携带N9基因的载体疫苗(下称N9疫苗)主要提供对严重疾病过程的保护。 禽类H7N9流感病毒于2013年在中国被发现。从那时起,已经有超过1500名确诊的感染者,其中39%已经死亡。传播方式主要是人畜共患,很少发生从人到人。然而,在雪貂身上已经观察到该病毒对哺乳动物的一些适应性。需要有效和安全的疫苗来为它的潜在大流行做好准备。 COVID-19大流行表明,疫苗平台技术可以快速调整疫苗,以防范其他病毒。这项新的研究使用了“重组麻疹病毒”平台,其中疫苗株衍生的麻疹病毒被用作载体,用于递送编码H7N9流感病毒H7或N9的基因。 所开发的两种模型疫苗,即MVvac2-H7(P)和MVvac2-N9(P),在小鼠身上进行了测试。小鼠每四周接种两次,并产生了高抗体滴度。接种N9疫苗接种在一只小鼠身上失败。 疫苗接种后形成的抗体不仅与H7N9糖蛋白结合,而且还阻止了H7与其受体的结合以及N9的酶活性,从而阻碍了新病毒颗粒的释放。因此,这种流感病毒被灭活了,不能再引起疾病。除了抗体反应外,在接种H7疫苗的小鼠中还检测到了H7特异性T细胞。 第二次疫苗接种三周后,一些小鼠被感染了H7N9流感病毒。对照组小鼠病情严重,不得不全部安乐死,而所有接种过疫苗的小鼠都活了下来,除了一只接种N9疫苗的小鼠。接种H7疫苗的小鼠没有显示出任何疾病的迹象,而且它们的体重在研究过程中稳步增加。除一只接种N9疫苗的小鼠外,所有其他小鼠在最初体重轻微下降的四天后都完全恢复了。 每种疫苗又有7只小鼠被接种,并保持了两年时间。在此之后,有三只接种H7疫苗的小鼠和两只接种N9疫苗的小鼠活着,接近其自然寿命的终点。虽然在两只接种了H9疫苗的动物身上没有明显的N9特异性T细胞反应,但在接种H7疫苗的小鼠身上仍能激起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这表明了这种免疫反应的持久性。 这项动物研究表明利用神经氨酸酶作为抗原的疫苗对流感的保护作用与利用血凝素为抗原的疫苗一样好。针对血凝素的T细胞反应的惊人持久性将是未来研究的主题。 参考资料: 1. Cindy Hörner et al. A protective measles virus-derived vaccine inducing long-lasting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influenza A virus H7N9. npj Vaccines, 2023, doi:10.1038/s41541-023-00643-9. 2. Measles-based vector vaccine protects mice against influenza A (H7N9) viru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7-measles-based-vector-vaccine-mice-influenza.html
  •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潜在快速诊断、疫苗和治疗的系统综述》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5
    • 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在线发表综述论文“Potential Rapid Diagnostics, Vaccine and Therapeutics f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A Systematic Review”,系统综述了2019-nCov的快速诊断及疫苗研制情况。 快速诊断、疫苗和治疗是应对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的重要干预措施。现在应系统地审查这些干预措施的潜力,包括针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CoV)的干预措施,以指导全球决策者确定其研究和开发资源的优先次序。文章在三个主要的电子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进行了系统的检索,根据系统审查和元分析(PRISMA)指南的首选报告项目确定已发表的研究进行分析,并通过Google搜索和个人采访进行补充。经过筛选,共有27项研究符合审查标准。使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确认2019-nCoV疑似病例的几种实验室方案已经公布。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开发的商业RT-PCR试剂盒目前在中国乃至亚洲广泛使用。但是,血清学检测以及即时检验工具包尚未开发。几个候选疫苗正在研制中。最早的一期疫苗试验是基于合成DNA的候选疫苗。一些新的化合物以及获得其他条件许可的治疗药物似乎对2019-nCoV具有体外疗效。其中一些正在针对MERS-CoV和SARS-CoV进行临床试验,而另一些已被列入针对2019-nCoV的临床试验中。但是,目前还没有高水平的证据支持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或药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