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个液冷型储能电站 2小时可充电10万千瓦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07
  • 近日,武汉黄陂区临空产业园50MW/100MWh集中式(共享式)储能电站,一排排集装箱式白色锂电池储能舱整齐坐落。

    这是武汉市首个大规模液冷型储能电站,项目投资约2亿元,总装机容量50MW/100MWh,2022年10月开工,2023年6月建成,为周边临空产业园内的卓尔宇航、翰宇药业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以及天河机场提供重要供电保障。

    据介绍,电池储能舱内配备了液冷技术,通过液体在储能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将电池产生的热量迅速带走,能够长时间保障舱内储能电池在25℃恒温、60%恒湿的环境中工作。电站储能电池选用磷酸铁锂电池,共建设15套3.45MW/6.7MWh储能单元。电站接入电网,在低谷时蓄电,高峰时供电,电能通过变压器降压,随后再通过变流器转换成直流充入电池舱中,放电时则相反。当所有单元的储能设备连在一起,就构成了这个巨型“充电宝”。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1674.html
相关报告
  • 《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四川首个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3-19
    • 3月12日,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首批次52.8兆瓦发电单元成功并网,标志着四川省首个构网型储能光伏电站正式投产发电。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位于阿坝州红原县,项目海拔超4000米,总装机250兆瓦,建设76个光伏阵列区、安装45万块光伏板。配套建设的50兆瓦/100兆瓦时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在2小时内可充电或放电10万千瓦时。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达4.5亿千瓦时,可满足21万户家庭用电需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2000万棵。 当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占比持续提升,“靠天吃饭”的特性催生对新型储能“超级充电宝”的需求。“如果说传统的跟网型储能技术为电站配备了‘调节器’,构网型储能技术则构建起功能更强大的‘稳定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四川华电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朱福康举例,通过自主智能调节,构网型储能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新能源送出和消纳的能力,其短时过载能力还可以在电网故障时提供保障,帮助电网恢复运行。 华电新能红原安曲一期光伏项目相关负责人补充,项目创新采用“光伏+”融合发展模式,光伏支架最低点距离地面达2米,既保障光伏板高效发电,又为牧民放牧留出了空间,形成“板上发电、板下养殖”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项目建设期间,同步建设高原草甸土养护智能暖棚,可养护草甸超18000平方米。同时,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光能资源优势,拓展“光伏+清洁供暖”“光伏+制氢”等产业链。
  • 《长春投运新储能电站:充电2小时可供3万户全天用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27
    • 25日,富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通过送出线路接入五棵树220千伏变电站,顺利并入长春电网。这是吉林省首批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的储能项目,对于保障电网“迎峰度冬”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该储能电站总容量为200兆瓦,具备新能源配储消纳、电网调峰等多重功能,能够在2小时内完成蓄能充电,满蓄状态下可供3万户居民全天用电。此举有助于推动吉林省新能源“源网荷储”的协调发展。 国网长春供电公司负责此次并网工作,并表示储能电站如同电网中的“稳定器”,可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储存电能,高峰时向外放电,及时补充用电缺口,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 为确保该电站在寒潮负荷高峰来临前并网投运,国网长春供电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包括3支施工队伍、5台机械设备及80余名工作人员,在低温天气下连续作业22天,完成了输电线路新建、改建及变电站内设备安装施工等任务。 此次富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的成功并网,将为吉林省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