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 (SCD) 是指一个人意外死亡,据信是由心脏相关问题引起的。在目击病例中,它发生在症状出现后一小时内,在无人目击病例中,它发生在患者最后一次活着被看见后的 24 小时内。
39 岁以下人群的病因通常是心肌增厚或心脏电气问题。对于老年人来说,SCD 更可能是由供应心脏的血管变窄引起的。
先前的研究表明,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在所有年龄组中的全因死亡率增加,并且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一倍。然而,抗抑郁药对 SCD 风险的影响迄今为止尚不清楚。
在欧洲心脏病学会科学大会 EHRA 2025 上发表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明,与没有抗抑郁药 (AD) 使用史的一般人群相比,有 AD 使用史的个体罹患 SCD 的风险更高,风险因年龄和暴露时间而异。
作者通过审查所有死亡证明和尸检报告,调查了 2010 年丹麦 18-90 岁居民的所有死亡情况。
根据现有信息,死亡分为非 SCD 或 SCD。AD 暴露定义为在随访年 (2010 年) 前 12 年内一年内至少两次兑换 AD 药物处方。此外,暴露时间分为两组:一至五年和六年或更长时间。
2010 年,在 430 万名 18-90 岁居民中,共有 45,701 人死亡,6,002 例 SCD 病例。在随访前一年,共有 643,999 名居民接触过 AD 药物。AD 人群中有 1,981 人发生心脏猝死,未接触药物的普通人群中有 4,021 人发生心脏猝死。
除 18-29 岁年龄组外,所有年龄组中接触药物的人群的 SCD 发病率比普通人群显著更高,但 18-29 岁年龄组与普通人群的关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当调整年龄、性别和合并症后,与未接触药物的普通人群相比,接触抗抑郁药物一至五年的人群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高出 56%,而接触抗抑郁药物六年或更长时间的人群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高出 2.2 倍。
在 30-39 岁的人中,与未接触过抗抑郁药的普通人群相比,接触过一至五年抗抑郁药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大约高出三倍。接触过六年或更长时间的 AD 的人,这一风险增加到五倍。
在 50-59 岁的人中,与未接触过抗抑郁药的普通人群相比,接触过一至五年抗抑郁药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了一倍,而接触过六年或更长时间抗抑郁药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了四倍。
在老年群体中,不同抗抑郁药暴露期相关的风险差异有所缩小。在 70-79 岁的人中,与未接触过普通人群相比,接触过一至五年 AD 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了 1.83 倍或 83%,而接触过六年或更长时间的人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了 2.2 倍。
在 40-79 岁人群中,接触 AD 六年或以上人群的 SCD 发病率比接触 AD 一至五年人群高得多。
每个 10 年年龄组的风险增加情况不同,因此,对于 40-49 岁人群,接触 AD 六年或以上人群的 SCD 风险比接触 AD 一至五年人群高 70%,而 50-59 岁、60-69 岁和 70-79 岁人群的相应增加分别为 100%、40% 和 20%。
对于 39 岁以下和 80 岁以上人群,接触 AD 六年和一至五年人群的风险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抗抑郁药的暴露时间与心脏猝死风险增加有关,并且与患者暴露于抗抑郁药的时间长短有关。与未暴露于抗抑郁药的普通人群相比,暴露于抗抑郁药六年或更长时间的人比暴露于抗抑郁药一至五年的人风险更高。
关于这种关联的潜在原因,心脏猝死风险的增加可能归因于抗抑郁药的潜在副作用。然而,暴露于抗抑郁药的时间也可能是更严重的潜在疾病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