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在经济警告中滑落》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19-06-18
  • 2019年6月17日由于美国工厂和住宅建筑商提供了需求疲软的最新迹象,油价进一步下滑至熊市。纽约期货下跌1.1%,而伦敦交易的布伦特原油下跌近2%,因欧佩克及其盟友努力选择会议日期以讨论减产问题。在美国,美联储6月份发现纽约州工厂创纪录放缓,而住房承包商的情绪在全年首次意外下降。与此同时,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淡化了本月在日本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上对美中贸易突破的预期。多伦多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商品策略主管巴特梅莱克(Bart Melek)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石油输出国组织将不可避免地做它需要做的事情,但这不可能没有延迟。” “所以现在市场的问题就是需求方面的情况。”周一的跌势阻止了上周中东油轮遭遇袭击后的价格连续两天上涨。膨胀的美国库存和美中贸易裂痕帮助推动价格进入熊市,自4月底高峰以来下跌超过20%。

相关报告
  • 《IEA警告:疫情再度爆发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5-19
    • 国际能源署周四 (5月14日)表示,市场近几周在石油需求上展示了“主导力量”,但人们仍担心第二波疫情爆发的可能性。 国际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在周四触及日内高点 29.00美元/桶,上涨约1.8%,而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油25.84美元/桶,上涨超过2%。 此前,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 Fatih Birol将其描述为“黑色四月”,当时美国原油期货价格跌至-37美元/桶左右。此后,能源市场的前景有所改善,油价从4月份的低点反弹。 国际能源署表示: “石油生产正在对市场做出强烈的反应,经济活动正在开始循序渐进但又脆弱的复苏。主要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 国际能源署补充说: “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是否可以在不引发新冠疫情再度爆发的情况下放松锁定措施。” 该组织表示,另一个风险是石油生产商欧佩克及其非欧佩克盟国,是否会高度合作其商定减产的协议,并表示: “这些都是大问题,我们未来几周获得的答案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在其受到密切关注的月度报告中,国际能源署的石油需求前景显示,今年的石油日需求量下降了 860万桶,至今年的9120万桶。这比先前报告中的预期多出70万桶/日。预计石油消耗量的下降将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在供应方面,预计本月的“壮观”跌幅将为1200万桶/日,跌至9年低点的8800万桶/日。 此前,非欧佩克盟国同意在 5月和6月将产量削减至创纪录的970万桶/天。此后,欧佩克的主要代表沙特阿拉伯表示计划在6月将日产量再减少100万桶,至750万桶。 国际能源署表示: “在供需方面,市场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力量,并表明较低价格的影响到所有生产者。我们看到国际能源署协议之外的国家大幅削减了产量,并且超出了预期。” 非欧佩克盟国协议之外的国家, (例如美国和加拿大)的减产意味着4月份的产量比年初减少了300万桶。该组织表示,6月份可能会降低400万桶/日,可能还会再减产。 一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意味着全球各国实际上不得不实施封锁措施,许多政府对数十亿人的日常生活实施了严格的限制。 这些限制在能源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需求冲击,预计将导致自 1930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下滑。 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汇编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全球已有430万人感染了冠状病毒,死亡297,226人。 一些国家试图缓解封锁措施,允许一些商店和工厂重新营业。限制的逐步放松正在帮助能源市场的需求。据估计,到 5月底,生活限制措施之下的人数将从最近的40亿下降到全球的28亿。但是,该组织强调,新冠肺炎的复燃将是石油需求的“主要风险因素”。再度爆发将对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 《国际油价暴涨!石油巨头退出俄油气业务!俄罗斯官员发出警告》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4
    • 当地时间3月8日,白宫正式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美国总统拜登当天签署了一个“禁止美国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行政令,内容包括:禁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某些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和煤炭;禁止美国对俄罗斯能源部门进行新的投资;禁止美国人资助或支持在俄罗斯投资能源公司。 一位俄罗斯高级能源官员警告称,如果欧洲跟进禁令,那么欧洲国家将可能需要承担油价升至300美元/桶的恶果。 国际油价8日盘中暴涨7% 隔夜,受美国总统拜登宣布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以此加大对俄经济打击力度的消息影响,国际油价继续冲高。纽约轻质原油盘中涨幅达7%,布伦特原油盘中则一度上涨7.7%,一度突破每桶130美元大关,不过尾盘涨幅都有所收窄。 截至8日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23.70美元,涨幅为3.6%,创2008年8月以来收盘新高。5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27.98美元,涨幅达3.87%,也创下13年半以来新高。 美国对俄能源进口禁令促国际油价大涨 对于美国最新公布的禁令,原油市场有什么反应?从中长期来看,这一措施又会对国际油价造成什么影响?是否有其他替代来源能够填补俄罗斯能源的空缺? 在禁令传出后,国际油价在隔夜交易时段一度飙升到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而标普500指数中,能源板块是出现逆市上涨的板块,另一个是非必需消费品板块。目前市场还在观望欧洲国家的实际行动,以及俄罗斯方面是否可能采取反制措施。 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俄罗斯动用北溪-1项目,控制对欧洲的能源供应,一位俄罗斯高级能源官员警告称,如果欧洲跟进禁令,那么欧洲国家将可能需要承担油价升至300美元/桶的恶果。而行业人士预计,美国国内消费者将很快感受到油价上涨带来的支出压力。 不过,在隔夜交易时段,油价在冲高之后出现了一定的回落。一方面是因为禁令正式下达前,一些主要能源公司就已经宣布不再采购俄罗斯能源了。另一方面,市场也在讨论可能填补俄罗斯能源的替代性渠道。从美国自身的角度来讲,其原油进口主要来自加拿大、墨西哥和沙特,其中加拿大占到60%。 不过,加拿大媒体采访的专家认为,这无法完全填补俄罗斯能源的空缺。而对于国际市场来说,主要的替补来源可能在于OPEC产油国,据悉,目前OPEC主要有四个国家有闲置产能,这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沙特。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全球大宗商品策略主管 克罗夫特:现在的问题在于沙特是否愿意重新担任其作为“原油央行”的角色,但如果沙特决定动用闲置产能来填补对美国的供应,我们就需要面临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俄罗斯大规模出口缺口的冲击,就没有任何其他闲置产能可以作为缓冲了。 而在天然气方面,同样没有太快的填补源。行业人士表示,美国液化天然气的新订单需要2年的时间才可能抵达欧洲。 所以现在,能源市场存在不小的变数,虽然美国银行认为目前原油市场上的冲击还不足以引发美国经济衰退,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对此表达担忧,尤其是美联储还即将开启加息周期。 美国汽油价格创14年来新高 近日,美国国内汽油价格正以惊人的速度大幅上涨,部分地区油价连续多日每天上涨10%,而全美平均油价更是打破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油价上涨进一步推高供应链成本,进而导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当地时间8日,美国汽车协会表示,美国汽油价格升至每加仑4.17美元,打破2008年7月以来每加仑4.11美元的最高纪录。油价暴涨给美国民众日常生活带来沉重负担。一家研究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油价上涨将迫使每个美国家庭今年的基本生活开销增加3000美元,其中,2000美元是油价上涨直接导致,1000美元则是因供应链成本增加间接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 益普索民调公司最新调查显示,全美85%的小企业主对眼下的通货膨胀感到担忧,去年第4季度时这一比例为74%。与此同时,59%的小企业主表示缺少足够的生产资料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分别有41%和39%的小企业主表示不得不裁员或依靠借贷来缓解现金流危机,67%的小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以应对成本增加。 数据显示,去年,美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近70万桶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这番禁止从俄罗斯进口能源产品固然将使俄罗斯每年损失数十亿美元收入,但同时数以万计的美国家庭也会在给汽车加油时感受到痛苦。据悉,此前美国政府已承诺在本财年从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超过9000万桶以稳定能源供应。 壳牌退出俄油气业务 全球石油巨头英荷壳牌石油公司8日表示,考虑到乌克兰局势,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并关闭其在俄罗斯的加油站、航空燃料和其他业务。 壳牌公司8日发布的声明称,将根据政府新的指导意见,分阶段退出所有与俄罗斯油气相关的业务,范围涵盖原油、石油产品、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壳牌将停止所有对俄罗斯原油的现货采购,并将关闭在俄罗斯的服务站、航空燃料和润滑油业务。 壳牌公司CEO范伯尔登还表示,公司“上周购买一批俄罗斯原油的决定是不正确的,对此感到抱歉。” 俄乌冲突爆发后,壳牌公司在2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发起制裁,但是在3月5日,壳牌称因“别无选择”所以购买了一批俄罗斯的原油。据悉,壳牌当天购买了72.5万桶俄罗斯原油,每桶价格较布伦特原油基准价低28.5美元。壳牌当时表示,替代供应源没有及时到位,不得已才购买了俄罗斯原油以便及时满足欧洲市场需求。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由荷兰石油与英国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总部位于荷兰海牙。 俄杜马主席:欧洲人将为制裁俄罗斯买单 针对美国8日宣布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的制裁措施,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称,美国推动对俄能源制裁的目的是寻求接管欧洲市场,欧洲人将为制裁俄罗斯买单,将不得不以更高的价格从美国购买化石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