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胶体蓄电池用气相二氧化硅实现国产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8-31
  • 广州吉必盛科技下属全资子公司连云港吉必盛硅材料有限公司承担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胶体蓄电池用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开发”被连云港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负责验收。

    胶体蓄电池属于铅酸蓄电池的一种改进型号,用胶体电解液代换了硫酸电解液,在安全性、蓄电量、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较普通电池有所改善,相较普通蓄电池需定期加水补充电解液,又被称为免维护蓄电池。气相二氧化硅作为关键的凝胶剂,近几年在胶体蓄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优质的气相二氧化硅,不含杂质,表面活性高,凝胶力强;进而,优质胶体可以使电解液分布均匀,不存在酸液分层现象。

    据悉,该项目建成 1000吨胶体蓄电池用纳米二氧化硅的生产线一条,申请专利2项,获得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新增销售额844.74万元,项目的完成结束了国外公司在胶体蓄电池用气相二氧化硅这一高技术领域在我国的垄断地位,实现了胶体蓄电池用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国产化,迅速缩短我国与国外先进生产水平的差距,将大大提高我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的制造水平,同时解决了我国胶体蓄电池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同时也将促进我国纳米气相二氧化硅工业的发展以及有机硅单体工业的发展,社会意义重大。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63566
相关报告
  • 《硅藻土经气-液-固过程生长的二氧化硅纳米线》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0-08
    • 硅藻土是一种多孔二氧化硅微粒,长期应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良好的材料性能、巨大的表面积和增强的光散射能力使硅藻纤维有望成为下一代生物医学器件和能源应用的候选材料。本文采用气液固相(VLS)法将硅纳米线引入硅藻实体表面。与原来的柱状结构相比,柱状-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表面积增加了3倍以上,光散射能力增加了10%。通过在VLS过程中改变金催化剂的厚度,可以调整合成的纳米线的长度/密度。通过材料表征,确定了悬浮生长和根系生长过程共同导致了二氧化硅纳米线的生长。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硅藻子实体上的金纳米粒子具有巨大的局部表面积,导致了硅纳米线在子实体上的优先生长。结果纳米线复合材料在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件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并可能大大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文章发布于2018年10月04日
  • 《Biopebble容器:用于细胞研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DNA定向表面组装》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9-04-25
    • 在固体表面上胶体自组装方法的发展对于生物医学科学中的许多应用是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描述了一类通用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其表面含有各种类型的DNA分子,使其能够自组装成可用于细胞研究的微图案化表面结构。单分散染料掺杂的MSN通过双相分层合成并用适体寡核苷酸功能化,所述适体寡核苷酸用作触发释放包封的分子货物的守门员,例如荧光染料罗丹明B或抗癌药物阿霉素。在MSN表面上安装一种或两种另外类型的寡核苷酸,以使DNA定向固定在带有互补捕获寡核苷酸模式的固体基质上。已经证明,该策略可用于微结构化表面结构的有效自组装,其不仅促进细胞的粘附和引导,而且还能够通过其货物的触发释放来影响粘附细胞的命运。据信该方法可用于组织工程和纳米生物科学中的各种应用。 ——文章发布于2019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