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藻土经气-液-固过程生长的二氧化硅纳米线》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10-08
  • 硅藻土是一种多孔二氧化硅微粒,长期应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器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良好的材料性能、巨大的表面积和增强的光散射能力使硅藻纤维有望成为下一代生物医学器件和能源应用的候选材料。本文采用气液固相(VLS)法将硅纳米线引入硅藻实体表面。与原来的柱状结构相比,柱状-纳米线复合材料的表面积增加了3倍以上,光散射能力增加了10%。通过在VLS过程中改变金催化剂的厚度,可以调整合成的纳米线的长度/密度。通过材料表征,确定了悬浮生长和根系生长过程共同导致了二氧化硅纳米线的生长。从热力学的角度来看,硅藻子实体上的金纳米粒子具有巨大的局部表面积,导致了硅纳米线在子实体上的优先生长。结果纳米线复合材料在新型生物医学传感器件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并可能大大提高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文章发布于2018年10月04日

相关报告
  • 《金装饰多孔生物二氧化硅纳米器件的高级医学。》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4-17
    • 硅藻土是一种由无定形多孔硅制成的化石材料。在这项工作中,聚乙二醇(PEG)-改性硅藻土NPs (PEG- dnps)被一罐液相合成的金NPs (AuNPs)修饰。纳米复合物(PEG-DNPs@AuNPs)的平均尺寸约为450纳米,其特征为动态光散射、电子显微镜、氮吸附/脱附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和光致发光光谱。对纳米复合材料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生理条件下进行的培养PEG-DNPs@AuNPs的试验显示了材料的良好稳定性。在与人类子宫颈上皮样癌(HeLa)细胞孵育48小时后,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对标记的PEG-DNPs@AuNPs进行细胞吸收,观察到高效的细胞质定位。体外细胞毒性的nanocomplexes浓度高达400μg毫升−1 72 h也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PEG-DNPs@AuNPs作为先进的纳米器件,在纳米复合材料中加入了成像特性,这是由于作为对比剂的AuNPs。 ——文章发布于2018年4月10日
  • 《二氧化锡纳米粒子作为等离子体辅助下密度可控的硅纳米线汽液固生长的催化剂前驱体》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8-21
    • 利用气-液-固工艺制备表面覆盖良好的硅纳米线阵列要求对金属催化剂的密度和尺寸分布有良好的控制。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和二氧化锡(SnO2)纳米颗粒作为锡催化剂来源的低温沉积技术制备硅NWs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自底向上方法。该策略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方法来选择特定的颗粒大小的传统胶体技术,并调整表面覆盖使用聚电解质层,有效地固定粒子在基板静电接枝。通过氢等离子体处理进一步还原为锡金属液滴,催化剂颗粒用于硅NWs的生长。这种方法允许生产可控Si NWs阵列,可作为辐射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模板 ——文章发布于201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