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风电业大概率会发生这些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8
  • 01 海上仍为风电技术创新最活跃之处

    2025年,海上风电技术仍将是风电技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继续推动风电技术水平的提升。在2024年,一个很明显的趋势是,由于海上机组运行的工况更为复杂且恶劣,整机与工程企业往往将最强的创新资源,均投入到海上风电领域,使海上风电技术带动陆上风电技术发展。例如,最大容量的风机、最长的叶片、最先进的测试设备、最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等,往往都由海上风电需求为目标,做到设计上的向陆上兼容,以最大化发挥企业资源并降低成本。

    02 长距离集中式送出技术与模式得到更多应用

    2025年,柔性直流长距离输电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低频输电技术则会在目前个别试验项目的基础上,开始规模化应用内。这些长距离输电技术,不仅将进一步降低深远海风电项目建设的成本,也可满足陆上风电基地跨省市输电需求。同时,集中共享式的海上风电输电模式也将得到大量应用,一片区域几个不同业主的海上项目,共建共用一条输电线路或一个升压站,可有效降低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成本。

    03 漂浮式风电将迎来批量项目

    截至2024年底,全球只有一个漂浮式批量项目完全实现了投运,而我国目前投运的5个漂浮式项目,均只有一台风机,并非批量项目。但2025年,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变。中电建万宁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项目一期工程,不久前公示了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透露了不少该项目的开发细节。据此前计划,该项目6台漂浮式机组有望在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

    04 整机大型化放缓,机组性能受关注

    在2024年北京风能展上,这一趋势已经开始显现。当时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分别针对沙戈荒市场,推出了GWH204 Ultra和Model T Pro机型。明阳智能也推出了类似超一类风区产品。它们相比2023年企业发布10-15MW机型,容量与叶轮都有所控制,尤其是对风轮大小的控制更为理性,采取回归发电本质、降低客户投资收益不确定性的产品开发策略。2025年在头部企业带领下,市场对整机产品的关注将从价格一定程度回归性能。

    05 陆上市场多点开花

    2025年沙戈荒三北基地与集中式项目,仍将是陆上风电开发的重点领域。2024年,风电开发布局在以往三北与中东南平分秋色的基础上,向三北明显倾斜。到年中时,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又开始出现弃风限电的苗头,未来陆上市场只有实现多点开花,才能避免上述问题严重化。好在2024年驭风行动推出,大多数中东南部省份都开始推动乡村风电发展,制定了开发方案,到2025年将进入集中实施阶段。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旧项目接近寿命终点,以大代小市场也开始崛起。这当然是个长期趋势,不仅体现于2025年,但总体来说,2025年这一市场的分量与感受对我们而言会明显增强。

    06 海上新兴市场开动

    2024年广西与海南分别实现了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的并网,其海上资源与产业的布局也基本清晰且明确起来。到2025年,除了传统的福建与广东海上风电市场仍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外,江苏、浙江、河北、辽宁海上风电市场,将出现一次集中井喷趋势。另外,国家各相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制定深远海风电开发政策,并推动深远海项目示范。有信息显示,深远海政策与规划虽然推动起来困难重重,但毕竟眼看“单三十”政策已经落地,海上风电不可能就此销声匿迹,加上“十五五”即将到来,解决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机制问题已势在必行。

    07 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

    2025年将有更多企业布局海外重点市场。这里提到的重点市场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欧亚发达国家组成的高端市场,另一类是以东欧+中亚+东南亚+南美组成的普通市场。在2024年,我国整机企业开始在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高端市场崭露头角,虽然引起了一些当地既得利益者的不满,但结局基本上是有利的。加上中国企业熟识的建厂换资源的打法,获得国际高端市场的认可并不是天方夜谭。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普通市场,实则空间更广阔,不仅能赚钱,还可成为进入高端国家市场的跳板。2025年,中国整机商的国际化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

    08 风电价格战得到遏制

    2025年风电机组价格是否会继续大幅走低,笔者认为可能很难。一是大型化趋势已经被抑制,整机商已经无法通过增加单机容量平摊产品单位千瓦制造成本,也就不会再轻易打价格战。二是国家明令禁止搞价格战,开发商已经或正在调整招标规则,尽可能与整机商找到价格和产品质量的平衡点,既不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被追责,又不会付出难以承受的项目开发造价成本。三是旧的风电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新的五年发展计划或规划还未出台,未来市场有一定政策不确定性。

    09 风电+,无论乐意与否都将成为必然

    2024年,已有甘肃等省份出台政策,要求新增风电开发项目附带消纳。也就是说,未来输送通道或消纳比较成问题的区域,搞风电开发要紧密结合消费端需求。风电+搞耗能,比如风电制氢、风电制铝、风电供暖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但问题是在整体经济发展不是太理想,国内消费能力提振难度增大,各类产品难以走出去的背景下,高耗能企业的产品需求会减少,投资意愿会降低,优化布局就成了难以抉择的问题。虽然风电+是2025年一个重要的风电开发市场,但结合消费端事情就不再简单,只能说任重且道远。

    10 供货难问题可能再度出现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在风电发展大大超出目标的背景下,谁也无法保证2026年国家不出台新的政策,调整风电发展节奏。其中当然也包括电价政策,这是最被一些自媒体所担忧的。有分析称,目前我国10MW级陆上风机的中标量已经超过3000台,再加上2025年新招标的项目,一旦政策波动,整机供货压力将增大。但笔者认为今时不同往日,风电已经实现平价甚至竞价、低价,国家没必要通过价格手段去调节节奏,因为其他手段多得是。所以笔者个人分析,2025年风电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供货难问题,除非出现极严重的黑天鹅事件,应不至于导致抢装发生。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3521-1.html
相关报告
  • 《中药材行业,未来三年会发生什么?》

    • 来源专题:中医药情报监测服务
    • 编译者:李亦嘉
    • 发布时间:2024-12-30
    • 一、中药材行业变天了! 中药材行业变天,当前遭遇人气与价格“双降”!与前期人声鼎沸的景象相比,目前的药市人气一片低迷,很多品种价格滑落之快,跌幅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那么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未来三年,中药材行业会发生什么?”为题,来对中药材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推演,也算是一个前期预判和未来展望吧,希望能得到大家的互动。 二、中药材产地种植基地,即将成为香饽饽 第一,中药材产地方面,未来会发生哪些情况。实际上,从去年由山东牵头启动的中药饮片省际联采中,我们已经能清晰地看到,随着中药溯源化的建立与整个产业链体系的逐步完善,在中医药领域最前端,也就是中药原料供应最前沿,中药材产地种植基地已经成为香饽饽。 可以看到,当前正在进行的中药饮片集采同样出现升级,由原来的省际联采上升到“国采”层面。并且,其中的加分项更是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来源可追溯的规范化、规模化GAP种植基地方面,给予的政策性鼓励更加细化与突出。 从这方面来讲,也可以说,随着宏观政策倾斜性扶持和行业的未来必然趋势发展,未来的中药材产地发展层面,那些规范化、规模化的GAP种植基地产品,必将迎来“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 那么,这说明了什么? 从追溯系统的建立来说,今后中药材产地,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药溯源已经不是新话题,但是今年受行业的重视程度却是历年不曾出现的。尤其是今后对于一些中药饮片企业而言,要想进入集采联采投标,产品的来源可追溯成为必须的敲门砖,如此,这将给产地种植端大大赋能和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及意义。过去很多企业虽然在产地也像模像样的建了一些GAP种植基地,但是这些种植基地多为有名无实,看似配套齐全和管理非常规范,甚至部分承包土地都是正规的,负责人也存在,但有多少不含水分则需自行看待。 而现在随着行业形势的发展,情况已经有所不同,制药企业在向产地合作社、种植基地公司或种植大户借力的同时,企业同样也会被制约。合作层面必须脱虚向实:想用我们的种植基地做溯源,可以,至少你企业在这个品种采购方面,今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货量要由我方真实供应。再像过去那样,你随便漂亮话一说,指山卖磨画个大饼,跑到我们种植基地竖块大牌子了事肯定不行。 如果这样做的话,种植基地今后肯定会毫不客气地严正声明“掐掉”你的追溯源,发现继续违约使用,后果自负。那么企业愿不愿意从这些基地进货呢?当然愿意!只要不是要价特离谱,企业今后都将会拿出最大诚意从这些合作伙伴手里拿货。因为只有让合作的基地看到希望,种植方才会遵从企业指导意见去规范化种植,而企业也才能掌握基地种植方面规范化的主导权,这本来就是一个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事情,企业今后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未来三年,中药材品质将在产地呈现两极分化! 那么,中药溯源的脚步快速提速,中药材产地规范化的种植基地从此得以重视,是不是就说明,今后随着行业供需垂直化的对接,从此之后,中药材产地就会真的即时一跃而起,全面开挂,就一往无前毫无阻碍了呢?当然不是!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的三年中,中药材产地在种植层面,仍将会出现一个比较混乱的两极分化状态。 前三年红红火火的中药材行业,给中药材产地种植端带来多大的福利,未来三年就会给很多品种扩种方面,带来多大的隐患与伤害!尤其是现在的很多药农,只顾低头拉车,却很少抬头看路。由于前期获利丰厚,今后随着诸多品种大面积的种植,将造成严重的价低伤农现象必将无可避免。 可以预见,未来三年中,至少会有80%以上家种品种价格持续低迷,甚至一些品种在“地板价”上将继续被凿穿,出现“地下室”价格的滥市行情都不足为奇。并且,基于此,一些规范化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受其影响,在“优质优价”方面也会显得力不从心,无法完全得到充分的价值体现。 毕竟未来三年的时间太短,尚不足以全面修正和完善产地诸多中药材品种种植乱象沉疴,很难一下子把所有中药材种植户引入正规,毕竟这种乱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这样讲也不是在故意哗众取宠和夸大其词,而是有许多事实当前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当前是不是已经看到,太多的中药材品种道地产地已经出现混乱苗头?东北的赤芍和苍术在华东落地生根,浙江的白术和安徽的白芍在新疆被大面积引种,多倍体的金银花和嫁接在大枣树上的酸枣仁,用到疾病患者的身上到底还有多大的疗效?谁来给一个确切的答案? 于此方面,我们虽然不认可这种对千年传承的中医药文化的践踏与伤害,但是,太多的利益纠葛与贪婪,依然在上演着狠狠地将中药的道地性、本真性踩在脚下,而我们却又无能为力,阻挡不了这种利字当先的泛滥洪流。所以说,任何行业的改革或提升都很难一帆风顺,都要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中药材行业前景有多辉煌,现在就有多尴尬,这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面。但是,无论怎样,有一条我还是坚信的,三年,也就是最多三年吧。 三年之后,行业必将会从这种乱局中走出来。并展现出一个新的不凡与开端,那就是今后诸多中药材道地产地,按GAP标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出来的中药材品种,在溯源化进程和集采联采的推动下,供需垂直化的产业链将得以快速建立与整合,行业将逐步走向成熟并得以重塑。产地农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公司与制药生产企业必将合为一体,成为最亲密的战略合作伙伴进程谁也阻挡不了,并将持续健康地一直发展下去。 四、中药材市场,未来路在何方? 以上行业第一个层面种植端我们讲过,那么,下面我们来继续畅谈第二个层面,也就是关于当前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未来将走向何方? 最近几年,我们大家已经看到,对于当前的一些中药材专业市场,随着诸多品种行情的飞涨,近年太多的信息部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并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群雄逐鹿景象。其实这个无须惊讶,时势既能造英雄,同样也会大浪淘沙。随着市场高潮退去,未来三年内,一些没有内涵和缺乏远景战略规划的草台班子信息部,很难在市场生存下去,十不余一,纷纷关门倒闭或成为僵尸信息部的现象将是必然结果。 而那些所谓的行业品种分析师,则也会从过去的风口期跌落神坛,而最终真正能在行业站稳脚跟的信息人,依然是那些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力派。 这些具有深厚功底的信息部和信息人,在今后为广大药商、药农、药企服务的同时,等同于也在为自己服务,并将在行业博得一席之地和深受行业大众欢迎与尊重。 但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当前许多资深信息分析师,对行业相关药材品种的行情预期判断,依然在延续使用过去的那种老传统思维模式的计算方法,还在利用水分极大的已经老掉牙的落后推演模式,在给一些品种的产量和年用量下十分武断的行情结论。 而中药材行业当前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如果我们仍然止步不前,不去重视大数据,还在延续使用过时的盲猜妄估套路,对一些品种的未来行情指点江山,是既缺乏事实依据,又不具备真正说服力的表现。 五、“二八定律”与“三不卖”现象! 对于当前的中药材行业市场层面,随着近三年的大行情过去,可以说二八定律已经呈现。有些品种对于深陷其中的很大部分人来说,已经确定被套牢。但是当前这部分人目前还没有达到完全绝望的地步,依然处于“三不卖”的最后一个环节上作苦苦挣扎。 何为“三不卖”?“三不卖”既是:前期涨价舍不得卖!中期够本不愿意卖!后期落价不忍心卖!前两年行情好的时候,某些人对自己压储的品种期望值高。随着相关品种行情的上升,他也在一直不断拔高自己的期望值。行情上涨一块钱,他的期望值上涨两块钱!行情越高他的期望值跟着越高。这样的人早期不是没有出货逃仓的机会,而是出货逃仓的机会一大把他不知道离场。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压货方面,他进入这个行业的“使命”就是给人家垫底的,没有他的失败哪有别人的成功。涨价舍不得卖也罢,关键是手中的货行情出现了回调,勉强够本的时候,这些人就更不愿意卖了!等到后来价格越掉越猛,赔钱赔到睁不开眼的时候,这些人更不忍心卖了。而事实上,曾经的很多品种高价位行情就是这些人在支撑和堆高的,所有的二八定律中,基本上那些20%人群的获益,也是靠这些80%人群成就的。 六、“地板价”与“收尸队”!“ 三不卖”的现象市场可以有,但却代表不了中药材行业所有人的态度。有些人看到行情不好开始躺倒摆烂,也会有些人认清形势想尽快斩仓出逃。但是“逃仓”哪有那么容易?终端生产消化不力,前沿种植如火如荼,市场货量逐年累加。其结果就是一些品种“地板价”行情的出现。 地板价出现不算稀奇,部分品种“地下室”的价格在未来也不是不会发生,这个时候就会有“收尸队”出现。什么是“收尸队”?所谓的“收尸队”,就是那些赢家赢了并不急于出局,而是在伺机等待一些品种价格落到超低位,反手“抄底”再割输家韭菜的情况。 那么谁是“输家”?输家压储的品种价位最后到底有多低?也可以说,未来三年,最低价位的药材,不在产地,也不在市场,而是在冷链仓储。冷库之中那些经过反复抵押,最终难以赎身被迫遭到极低价位拍卖的药材,那些由于合作生意闹纠纷,或两口子因为压货赔钱吵架,或兄弟阋于墙反目成仇愿意共同大放血便宜甩卖的药材,都将会成为未来“收尸队”收割的对象。而这些被收割的药材价位之低,或许会低到惊掉你的下巴。 七、中药材冷链仓储,今后将面临哪些方面的压力? 中药材行业这波大行情过后,一些相关的产业链同样会被波及。比如像许多存储中药材的冷链仓储方面,就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近三年来,随着中药材行业诸多品种行情普涨,冷库存储业务方面也红火一片。许多药商的药材托运到市场,由于围绕市场建立的相关冷库库容有限,客货量暴增之下,导致很多药商的药材根本进不去冷库,出现了排队等号的现象。也因此,引发冷库建设高潮骤起,像亳州这一块,能叫上名字的大大小小冷库就达100多家,大的冷库拥有万吨级库容,小的也可以放置几百或上千吨药材。当前的冷库存储计费,多是按年计算,货物放进去,存储一年,也是收那么多费用,存储一天,也是收同样额度的费用。前两年的时候,由于市场生意好,冷库的存储业务不仅十分繁忙,而且存储的药材品种周转率走动极快。有的药材放进冷库十天半月或三五天就会出库,甚至有的货上午放进去,下午就会被客户买走出库。更有一些药材品种,根本就在冷库没有动地方,就会被压货跟风的商家“过票”形成一次次交易。而每次“过票”交易,货物一旦易主,冷库方面就能多收益一次(年)存储费用,如此丰厚复利,更加刺激诸多冷库的建设,纷纷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 另外,不仅中药材存储方面冷库收益可观,同时,银行放贷方面的抵押担保业务,也让诸多冷库赚得盆满钵满。 很多药商想要压储更多的品种货量,又资金不足,就需要把放置在冷库的药材抵押给银行,才能贷出款来。而抵押担保一方自然是非冷库莫属。如此相应的担保费用将会在银行利率上叠加体现,三厘的利息变成五厘,多出来的二厘“利率”自然会被冷库收入囊中……但是,随着今年下半年中药材行业火爆行情急转而下,许多压货商纷纷离场,冷库与银行合作的这种担保业务也紧跟着陷入停顿状态,额外的利益分成已经成为昨天的故事,冷链仓储方面的抵押担保收益,相当于被陷入萎顿低迷的市场无情地打断了“一条腿”。 而“另一条腿”,冷库客户药材存放的“周转率”状况也不是太好,随着冷库建设的越来越多,中药材存储业务上,昨日繁荣景象不再,并且很多新近存储入库的品种,也不再属于“快进快出”的药材,都是一些打算长周期存放的品种。像白芷、牛蒡子、苦杏仁、桃仁、山药、川芎等等药材当前就是这个情况,都是因为视低价才介入压储,打算在冷库作长期“趴窝”的品种。而很多药材如果在冷库做长周期的存放不见流通,而冷库工人工资、电力机械、折损维修等等费用开支照常不减,这对冷库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一面。因为货物一旦“存死不动”,少量的存储付费是很难让冷链仓储方获利的。亦因此,在冷链仓储方面,不仅今后将要面对竞争激烈的尴尬,当前亦已经遭遇上述两大压力,并且这种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 八、高质量的药材,今后在市场依然会走俏! 未来三年,中药材品种优质优价的现象不仅会在产地呈现,同样也会体现在市场层面。质量及价格上出现两极分化走向毋庸置疑。高品质的药材在哪里都是香饽饽!同样会被生产企业或企业供货商选中。这些在市场流通的高品质药材,在来源追溯方面身份上也会发生转变,基本上多是挂靠在产地合作社或种植基地名下“名正言顺”的走进药厂。甚至在今后,一些品种出现“产地接单、市场发货”的现象都将成为行业常态,算不得什么稀罕事。而一些低品质的药材,也并非完全没有出路,会成为那些农牧渔业、饲料配方、色素提取、化工生产方面的原料首选对象。 九、市场专营商,未来会拥有“多重身份” 对于市场专营商而言,靠过去那种从产地“搬砖”到市场销售的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历史。今后许多市场单品种专营商,将会紧跟行业形势,把握时代脉搏,携手产地布局种植基地,继续做强做大自己的生意。 中药材专业市场未来聚散功能弱化,众多的单品种专营商身份也不再“单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由原来的简简单单开始变的有内涵有深度,遇变则变,遇强则强。产地有基地,市场有门店,终端有消化渠道,既是产地种植户,又是市场专营商,并且还是生产企业供货商才是他们未来“多重身份”最精准的定位与标签。 十、大健康时代来临,市场呈现“多元化”! 行业在变革,中药材专业市场同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革新。一些中药材专业市场,比如亳州,就会呈现一体多元化的景象与布局。 电商时代的来临,网上有店,线下有铺,学会两条腿走路,将会是今后更多市场商最大的特色。 在这方面,走在行业最前面的依然是亳州药市,花茶康养产业、物流配送园区、冷链仓储体系等等近年不仅围绕着中药材大市场纷纷异军突起,首屈一指,别开生面地愈加壮大,同时,亳州的华佗中药城也在不断地革新,积极探索未来。市场内旅游观光街打造,香料市场区块划分,药食同源产品专区的设置,一品一店的精准推送,都体现着亳州华佗中药城的不凡与改革者的智慧。而这些建树,都将成为大健康时代新型市场的销售增长点。毫不夸张地说,无论将来行业如何发展,亳州都依然必是整个中药材行业电商最多、养生保健茶饮、药食同源产品最大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行业信息最发达、品种行情变化发布最准确、最及时的晴雨表,以及冷链仓储和物流体系最庞大、最完备的大市场。 十一、把握“时代脉搏”,压货商今后会盯住哪些品种不放? 行业的改革,市场的变化,并不代表所有市场商都会被淘汰,对于思想落后的人来说这是彷徨和迷茫的开始,而对于思想敏锐洞察力极强的人群来说,这恰恰是机遇的来临。 比如一些市场压货商,真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淘汰一族吗?当然不会!药典标准对一些中药材品种检项的改变,政府对行业相关品种新政策出台禁止采挖与捕捉,国际局势风云变化将会影响哪些进出口、海陆产品品种的行情走势,疫情敏感品种、资源枯竭性品种、旱涝灾害引发减产的品种、伤农严重的低价位品种、易受庄家操控的中小品种,每年受集采联采影响,容易造成行情波动的品种等等,都将会成为“压货商”这个群体关注的对象。 十二、面对行业未来发展,部分药商并没有认清形势! 在时下正在积极开展的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活动中,由于品种的产地种植基地对投标单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一些生产企业要求合作多年的市场专营商,提供可追溯的产地种植基地。但是很多市场专营商出现抗拒心理不愿配合,认为自己如果把产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基地提供给了生产企业,那么自己作为一个中间商,今后生意上就会被掐掉,其实这种想法看似聪明,但却是不明智的。时代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堵不如疏,疏不如认清形势。如其等待着被合作多年的企业淘汰,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到产地建种植基地,或与别人合作建自己专营的品种种植基地。也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掌握主动权与企业平等对话,并能持续永久地合作下去!否则的话,等待自己的结果只能是被刷掉淘汰出局。 十三、终端生产企业,今后同样面临“生死大考”! 下面的话题我们将开始进入到第三个层面,也就是终端生产企业方面未来将遭遇哪些状况的问题。对于当前那些终端生产企业来说,受新药典颁布,很多品种检项的增加,和集采联采方面“择优录取”的影响,很多制药企业同样面临严峻的“生死大考”。新药典对一些品种化学成分、农残、激素检项的变化与增加,虽然更有效的保障了药品的质量,但同时也更大程度增加了企业产品尤其是饮片产品难以合格的风险。 而“集采联采”开展虽然能倒逼行业步入规范和加速产业链的闭环,从长远来看有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于一些当前实力较弱、资产有限、远景布局规划等等方面依然不够完善的中小企业来说,如果自己的产品进入不了集采联采,随着市场销售份额的空间被别人挤占瓜分,那么就意味自己的未来发展空间愈加受限。因为未来的中医药行业,对于终端生产企业来说,将是一个资源整合、收购兼并、合纵连横、强者恒强、弱者积弱、赢家通吃的开始。有实力的生产企业可以继续在产地布局,建立自己产品独立的原料供应基地,或与产地合作方发展共建共享基地。而这些远景规划和战略布局均将成为生产企业坚强后盾,并能完全实现双向奔赴合作共赢的目标与方向。 十四、高品质药材与低品质药材,在生产用途方面,将进入两个赛道! 应当说,与中药材行业相较,中药产品生产领域的竞争更残酷、更卷!因为在中药材行业,一些难以过检,被药典标准判定“不合格”拒之门外的“低品质”药材,我们前面已经讲过,其实在其它领域仍有很大转圜和销售空间。比如像农牧渔业、饲料配方、化工原料、兽药使用以及色素提取等等方面,这些所谓的“低品质”药材依然有市场。甚至在药典标准方面,有些性状不符、含量不够被视为“劣药”拒之门外的中药材,在养生保健领域,却恰恰是茶饮膳食、美容养颜、药浴泡脚等等用途方面最佳的上品,比如青桑叶、青瓜蒌、奶芎、嫩蒲公英等等。 而在中成药或中药饮片方面却不是这样,一旦产品抽查不合格就意味着产品被召回被销毁和企业被罚款,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当然,亦因此,回过头来说,这也意味着许多中药产品随着产业链的愈加完善和闭环,在“优质优价”的背后,将诠释着“放心药等于高价药”的答案。 总之,在今后的三年里或更长远的未来,无论是中药材行业还是中成药生产领域,这都是一个一路向好的大健康产业!随着整个产业链的逐步修正与完善,必将踏平坎坷成大道,再过100年中药材行业都是朝阳行业,依然是蓝海一片、前景广阔无垠。 而我们大家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份子,究竟还能不能继续在这片蓝海里遨游或捞金,这将取决于你的能力与眼光、格局与维度、发展与创新方面是否能达到那个层面!
  • 《未来十年,我国煤炭产消运格局会发生哪些新变化?》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27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产煤47.6亿吨,同比增长1.3%。我国煤炭进口量达5.43亿吨,同比增长14.4%。煤炭是我国能源供应体系的中流砥柱、基础保障和压舱石。未来10年,我国煤炭生产供应基地在哪里?煤炭消费重地在哪里?煤炭市场价格走势如何?铁路运输大通道将有哪些变化?煤炭发展趋势又将怎样? 未来我国煤炭调出的增量,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地区,增量的80%来自这些西部地区。其中,新疆将由国家煤炭战略储备基地逐渐转为战略开发重地。新疆地区预测煤炭资源储量2.19万亿吨,约占全国的40%,预计2035年产能将达到10亿吨左右。但由于新疆煤炭受限于运距太长、新铁路干道修建还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扩大“疆煤外运”量有一定困难。 在消费端,一是传统煤炭消费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包括华东、华南,还有靠近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这些地区依靠西部煤炭有效供应存在一定压力,需要从国外进口煤炭来缓解需求压力。二是中、西部地区目前不仅是煤炭生产重地,而且也逐渐转为煤炭消费地,消费的主要方向是煤炭产业链下游的煤化工、煤电等。 煤炭价格变动走势方面,2024年我国煤炭市场价格下降17.7%。煤炭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主要取决于市场煤炭供需情况、新能源发展情况、国家能源市场调控政策导向、进口煤量变化及国际煤炭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总体来看,在没有发生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未来一个时期内,市场煤炭价格会呈微波动状态,2025年煤炭整体供应保持平稳,煤炭市场表现供强需弱,沿海煤炭价格走向趋弱。 预计从目前至“十六五”末,我国煤炭产业将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大趋势。煤炭消费进入峰值平台(碳达峰)期,大约以2025年至2035年10年左右,每年煤炭产量约为50亿吨左右,保持相对较长的稳定期。二是大布局。中国煤炭生产布局将呈现东部产量减少、中部产量平稳、西部产量增长的新格局。三是大机遇。这10年间将是煤炭量增的最后机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50亿吨左右的峰值。也就是说,在十年左右时间里,中国煤炭生产还有一定的增长空间,这是最后的增量“晚餐”,应抓住机遇,抢吃增量“晚餐”。 运输方面,我国煤炭铁路运输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大通道格局已基本形成,破解了多年来制约北煤南运、西煤东运的铁路运输瓶颈。北煤南运铁路运输通道主要包括浩吉、洛湛、包西、西康等以煤运为主的主干道,以及京沪、京广、京九等综合性路网大通道等。西煤东运铁路运输通道主要有大秦、朔黄、唐包、瓦日、丰沙大、石太、集通、侯月、陇海、宁西铁路,以及“疆煤外运”主要通道兰新、临哈和格库线等。 此外,新疆未来铁路改造及建设的重点将是优化兰新铁路运输调度,加强南北两翼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实施淖梧铁路、临哈铁路增建二线、格库铁路增建二线、鄯善至敦煌铁路等重点项目,“十五五”末铁路外运能力将提升至2.6亿吨/年。 此外,神瓦(冯红)铁路,即国家规划的“包西铁路至瓦日铁路联络线”工程,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是国铁集团“联网、补网、强链”新开工重点项目。神瓦(冯红)铁路建成开通后,可将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与山西中南部瓦日铁路通道相连,使得陕北的优质煤炭运向东部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