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暴发 — HIV 流行地区的 tecovirimat 耐药性、管理方法和挑战》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与重点传染病
  • 编译者: 张玢
  • 发布时间:2024-09-12
  • 猴痘是一种病毒感染,可导致人类急性疾病,并可能致命。2024 年 8 月 14 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正在进行的猴痘疫情为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过性途径改变传播模式是当前疫情的一个新特征。初步调查结果强调,通过异性性传播传播,刚果民主共和国女性性工作者的风险增加。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包括艾滋病毒在内的性传播感染的流行率仍然很高,而且与数十年的武装冲突有关的针对妇女的性暴力的高流行率加剧了这一情况。应特别关注 HIV 感染者 (PLWH),由于免疫力低下,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这可能使他们无法对 mpox 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

    在 2022-23 年 mpox 爆发期间,CD4 细胞计数低 (PLWH-CD4low) 的 PWLH 患重症和致命结局的风险增加。此外,它们表现出非常高的组织病毒负荷。在 2022-23 年疫情暴发期间,使用 tecovirimat(一种为天花开发的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 mpox)可降低患者的病毒载量,但对 PLWH-CD4low 可能无效。PALM007 审判的最新新闻稿 (NCT05559099) 报告称,tecovirimat 对刚果民主共和国中流行的 mpox 病毒 (MPXV) 分支 1 无效,尽管它对人类使用是安全的。

    编码 tecovirimat 靶蛋白 (VP57) 的 MPXV OP57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耐药性。8持续的人际传播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突变和对人类宿主的适应。在 2022-23 年已经显示出获得耐药性突变,并且可能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描述的抗病毒治疗导致的延长病程和选择压力进一步加剧。

    通过靶向 VP37,tecovirimat 最终抑制细胞外病毒的释放。tecovirimat 不针对细胞内成熟病毒颗粒的形成,但如果在细胞死亡和裂解后释放这些颗粒,则具有高度传染性,这在 PLWH-CD4low 中经常发生,可能是这些患者病毒负荷高的原因。

    关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 mpox 或接种疫苗后中和抗体丰度的数据很少。在 2022-23 年疫情暴发的 PLWH-CD4low 猴痘患者中描述了单核细胞失调。5此外,在 MPXV 驱动的深部组织病变中,组织巨噬细胞未能清除 PLWH-CD4 低的感染细胞。4T 细胞恢复对于组织巨噬细胞的正确指导和 MPXV 控制可能是必要的。

    东非五大湖地区承载着沉重的 HIV/AIDS 负担;因此,系统性的 HIV 检测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 (ART) 的实施应在全球应对 mpox 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在感染的急性期对 PLWH-CD4low 的 mpox 患者实施 ART 可能会导致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IRIS)。在晚期 HIV 感染者的病例系列研究中,开始 ART 后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为 57%。临床试验需要比较早期和延迟开始 ART 以及同时使用类固醇,就像预防结核病相关 IRIS 所做的那样。最重要的是,MPXV 感染风险高的 PLWH 应优先接种预防性疫苗,并在接种疫苗后评估这些个体的免疫反应。

    靶向 MPXV 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和抑制细胞内成熟病毒颗粒形成的替代抗病毒药物,例如 brincidofovir,需要在病程早期给药。此外,PALM007 最近的试验表明,住院治疗和高质量的支持性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将刚果民主共和国参与者的总体死亡率从之前数据的 3·6% 以上降低到 1·7%。由于分了持续的人际传播,目前的病毒传播途径涉及多个亚分支,超过了以前的人畜共患和局部爆发,这表明生物学发生了支 Ib 推动潜在变化。因此,纵向测量病灶和粘膜拭子中的 MPXV 病毒滴度将有助于监测病毒脱落时间的延长,并评估新病毒变体的出现以及对抗病毒药物耐药性的潜在出现。因此,在集中精力应对当前疫情并更好地了解人类宿主中 MPXV 生物学的变化的同时,确保获得抗病毒药物(尤其是 ART)和全面的 HIV 护理仍然至关重要。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473309924005917?dgcid=rss_sd_all
相关报告
  • 《耐药性结核病:诊断和治疗的挑战和机会》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研发动态
    • 编译者:杜慧
    • 发布时间:2018-07-13
    • 2016年多重耐药结核病(TB)发病率为49万例,对其主要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效果较差,对全球健康构成了重大挑战。 治疗效果不佳加上需要二线治疗的患者和接受治疗的患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治疗差距,这突显了迫切需要采取新方法来解决耐药结核病。 在此背景下,在理解结核病耐药性和疾病发病机制的复杂生物学以及建立新药物和药物组合的管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本综述中,我们强调了耐药结核病的挑战以及如何利用新的进展来改善治疗结果。
  • 《Nature:老药新用抗猴痘,作用更持久,且不易导致耐药性》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8-11
    •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份,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这491人均为男性。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几乎全部(98%以上)猴痘确诊病例为男同性恋者。 猴痘(monkeypox),是一种人畜共患病,1958年首次在用于研究的猴子中发现,主要在动物中传播。1970年首次在刚果(金)发现人类猴痘病例,此后猴痘一直在非洲的一些国家流行,包括尼日利亚、刚果(金)和中非共和国等。非洲以外地区的猴痘病例通常是因为去非洲旅游所感染。 而在2022年上半年,猴痘开始在欧洲和北美地区传播,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赛宣布,猴痘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天花作为一种疾病,早在1979年就已经被根除,但导致天花的天花病毒,仍然被保存在两个高度安全的实验室里——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俄罗斯。天花病毒被用于生物恐怖袭击的威胁导致了一种名为特考韦瑞(Tecovirimat)的药物被批准用于治疗天花,这是一种广谱包膜蛋白抑制剂,对正痘类病毒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在过去一年里,特考韦瑞被用于治疗严重的猴痘患者,但这也导致了猴痘病毒多种耐药株的出现。因此,急需开发新的猴痘治疗药物。 2023年8月9日,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 Geoffrey Smith 教授团队(赵奕祺博士、陆泳旭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TRIM5α restricts poxviruses and is antagonized by CypA and the viral protein C6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细胞蛋白TRIM5α能够抑制包括猴痘病毒(MPXV)在内的多种正痘病毒,而亲环蛋白A (CypA)和病毒蛋白C6则会拮抗TRIM5α。 更重要的是,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现有的靶向亲环蛋白A (CypA)的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包括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在内的多种正痘病毒的感染和复制,此外,由于这些药物不直接作用于病毒,这意味着病毒也将更难以进化出耐药性。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剑桥大学 Geoffrey Smith 教授表示,该研究确定的药物比目前用来治疗猴痘的药物作用更持久,预计它也会对一系列其他痘病毒有效,包括天花病毒。 痘苗病毒(VACV)是用于根除天花的活疫苗,目前正被用于对猴痘高危人群(男同性恋者)进行免疫接种。痘苗病毒(VACV)、牛痘病毒(CPXV)、猴痘病毒(MPXV)、骆驼痘病毒(CMLV)和天花病毒(VARV)都是正痘病毒,具有免疫交叉保护作用。在根除天花之后,人们还在继续研究痘苗病毒(VACV),将其作为疫苗开发平台。 一旦痘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这些病毒必须保护自己免受宿主细胞蛋白的攻击,这些细胞蛋白会限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这项研究开始于一个简单的观察发现——痘苗病毒(VACV)感染会导致人类细胞中TRIM5α水平降低。为了找出背后的原因,研究团队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敲除TRIM5的人类细胞,然后分别过表达TRIM5α、TRIM5γ或TRIM5δ,证实了TRIM5α具有抗病毒活性,TRIM5α通过其SPRY结构域与正痘病毒衣壳蛋白L3结合,减少病毒复制并激活先天免疫。 该研究还发现,包括痘苗病毒、兔痘病毒、牛痘病毒、猴痘病毒、骆驼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在内的几种正痘病毒对TRIM5α的攻击产生了两种防御措施——首先,病毒产生了C6蛋白通过RING结构域与TRIM5结合,诱导其蛋白酶体依赖性降解;其次,亲环蛋白A (CypA)通过与病毒衣壳蛋白L3相互作用被招募到病毒工厂和病毒颗粒中,以拮抗TRIM5α。 现在已经有许多以亲环蛋白A(CypA)为靶点的药物,例如CsA,以及CsA的非免疫抑制衍生物Alisporivir和NIM811,实验结果显示,这些药物能够良好的抑制包括猴痘病毒在内的一系列正痘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CsA是一种已被FDA批准上市免疫抑制剂,用于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还具有抗HIV作用,但其存在比较严重的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而Alisporivir和NIM811是两款无免疫抑制活性的CsA衍生物,目前至少已进行了2期临床试验。 由于这些药物是作用于人体的亲环蛋白A(CypA),而非作用于病毒本身,因此很难导致病毒耐药性的出现。这些结果为使用CsA衍生物对抗正痘病毒(包括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的试验提供了依据。 Geoffrey Smith 教授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完全出乎意料,一开始进行这项研究是为了了解痘病毒是如何逃避宿主防御的,完全没想到这可能会发现治疗猴痘病毒和其它正痘病毒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