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增重工在氢能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5
  • 近日,中国船舶重庆公司所属江增重工自主研发的氢燃料电池用空压机HC08通过了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国家燃气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检验和中国船级社型式认可。

    图源江增重工

    该型空压机研制获重庆市科技局立项和支持,研制过程中,技术研发团队攻克了“无油离心式空压机”这一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通过精密智能制造工艺、基于神经网络在线参数辨识的智能控制算法等研究,实现了精密空气动压轴承设计、关键部件智能制造工艺、超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等核心技术的突破,成功研制了宽流量无油离心式压缩机及超高速电机控制系统,可满足 60kW 电堆的需求。

    HC08空压机的成功开发,有效推动了江增重工燃料电池空压机系列化研制工作,加速了氢燃料电池空压机的生产能力建设,助力重庆市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能力建设。

  • 原文来源:https://h2.in-en.com/html/h2-2425664.shtml
相关报告
  • 《复合材料构件高质加工“卡脖子”难题攻克了》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09
    • “使用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后,某大型客机的翼盒紧固孔可从3万多个减至1万余个,减重可达15%。”大连理工大学相关人才计划特聘教授贾振元说,利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增效,对航空、航天、交通等领域高端装备的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碳纤维复合材料是典型难加工材料,加工时极易产生不可控的损伤,导致性能难以保证且会危及安全。 由大连理工大学贾振元领衔完成的“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构件高质高效加工技术与装备”,从源头上一举攻克高性能复材构件低损伤数字化加工“卡脖子”难题,荣获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当时的难点在于弄清楚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因为影响碳纤维复材去除过程的因素复杂,加工损伤的产生随机且不可控。” 项目第三完成人、大连理工大学教授王福吉说,沿用传统金属等均质材料切削理论,加工碳纤维复合材料时损伤严重、质量差,难以满足复材构件的高性能要求。 作为团队领军人,贾振元拍板定调,“必须突破传统金属等均质材料切削理论体系的束缚,建立一个适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论体系。” 要建立理论体系,谈何容易?成百上千次实验后,团队揭开了碳纤维复材去除机理和加工损伤形成机制,当力小且集中时,纤维易剪断且损伤小。通俗来说,10微米和30微米的切深相比,前者的小切深可减少纤维界面的开裂;而当刀具圆弧半径小于纤维半径时,纤维更容易被剪断而不是折断…… “搞科研一定要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高校要解决企业、行业‘卡脖子’的问题, 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一条链的创新体系。”贾振元说,十几年来,团队在摸清机理后,建立了适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工的新理论体系,通过开发工具和设计工艺的调整,实现了碳纤维复材的低损伤加工。 当贾振元团队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斩获成果后,再回头进行应用实践研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之后,相继发明三类9个系列的制孔、铣削等刀具,不仅寿命高于进口刀具2—7倍,价格仅为其1/6—1/4;研发出13台套数控加工工艺装备,填补国内空白,成为我国航空航天多个重点型号复合材料关键构件加工的唯一装备。 自2010年起,该项目新研制的技术装备和刀具开始应用,使复合材料加工损伤由原来的厘米、毫米量级减至0.1毫米内,实现了从无法加工或手工加工到低损伤数字化加工的跨越,加工技术进入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在航天一院、三院、中航工业和商飞等企业中,都有他们的成果应用。某新型航天装备舱段、某系列直升机旋翼、大型客机复材机翼试验件……这些关键构件的加工难题,都被贾振元团队一一攻破,为国家重点型号研制、定型及批量生产作出重要贡献,提升了高端装备的性能和核心竞争力。
  • 《黑龙江加强“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01
    • “今年黑龙江省要防范化解科技领域重大风险,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抓紧排查梳理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聚焦重点技术创新短板,加强基础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原始创新。”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张长斌在近日召开的2019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会议作工作报告时强调。 黑龙江将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研究开发一批战略新产品,培育壮大一批高水平研发应用创新平台。今年拟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3—5项;推进新兴产业技术研发,新启动实施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项左右;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建立黑龙江省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专项小组;加强民生科技创新发展,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2019年黑龙江省还将优化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加大科研院所改革创新发展力度,进一步落实科研院所自主权;加强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分类管理和引导支持,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30家左右;推进和完善省级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15家左右;加强院士工作站和科学家工作室建设,新增院士工作站、科学家工作室10家左右。 2019年黑龙江还将加快推进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新登记且有纳税申报的科技型企业4000家以上;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左右,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00家;精准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新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15家左右;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孵化能力,新增入孵企业1000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增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7家,培训技术经纪人300人,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180亿元。 黑龙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大春在当天会议总结讲话中说,黑龙江省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等战略任务中,都离不开科技支撑,黑龙江省广大科技人员要筑牢底线思维,强化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提高科技风险防控能力,要化危为机争取在支撑发展上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