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发首个海水鱼活疫苗,建立健康养殖新模式》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05-09
  • 家畜、家禽可以通过注射疫苗防病、抗病,鱼类水产如何确保养殖期间不因病死亡?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业疫苗使用尚处于一片空白,在大多数情况下,养殖者会通过在养殖池中大面积投放抗生素,甚至一些违禁药物,来保证“鱼儿不死”。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张元兴团队从源头入手,通过自主开发鱼类疫苗代替抗生素,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鱼类药物残留问题。该团队研发的迟钝爱德华氏菌活疫苗,是我国注册的第一个海水养殖动物活疫苗,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政府许可的针对迟钝爱德华氏菌的鱼用疫苗。目前,该疫苗产品已正式投产,逐步应用到实际生产,覆盖全国半数多宝鱼养殖基地。

      该疫苗的研发成功,填补了我国的海水鱼类疫苗空白,突破了我国水产疫苗产业化开发的技术瓶颈,将推动并建立以免疫防治为核心的海水鱼类健康养殖新模式。

相关报告
  • 《开启夏季健康养生模式》

    • 来源专题:离退休部门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9-07-01
    • 夏天已到,气候越来越热。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祥生介绍,夏季开始烈日炎炎,人体新陈代谢旺盛,阳气外发,伏阴于内,因此,在炎热的夏季要注意保护体内阳气,避免暑邪侵袭,热毒积于体内。中医养生强调“春夏养阳”,夏季在五行中对应“心”,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如何开启夏季健康养生模式,让自己舒适地度过夏天?一起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早起晨练养阳养心 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四时”。入夏后,日出早,人就应该早起晨练促进阳气升发。晨起后饮用一杯白开水,再进行短时的晨练,运动不要太剧烈。   午时养心宜小睡 中医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睡眠,而且能够改善冠脉血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午时是指11时~13时,这个时候心经当令,宜小睡30分钟至1小时以养心。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对身心也很有好处。   下午喝杯养心茶 夏季炎热,与心血管病关系密切的钾元素以及其他人体微量元素易随汗液流失,夏季常喝茶既可消暑又能补钾。   除了茶叶水,还可调配一些简单的中药茶,清热解暑兼养心安神。例如,用荷叶和莲子心泡水,能够养心益智、清心火、解暑热。用西洋参6片、麦冬10粒,开水浸泡代茶饮,适合暑热所致的神疲虚弱乏力、头晕、口渴、汗多者;对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可用莲子6克、栀子6克、酸枣仁6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心除烦安神之效。还可以煲药膳养心,如益气养心粥:山药30克,太子参30克,莲子(莲心)30克,粳米200克,煮烂成粥,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作用。   傍晚放松利身心 夏季心神易扰,养心宜静。夏季傍晚可以做一些伸展性、放松性的运动,以放松骨骼肌肉为主,可以促进夜间睡眠。运动方式推荐散步、做操等舒缓的运动。舒展肢体的运动能够促进周身血液循环,从而减轻心脏负荷。   夜间养心要泡脚 夏季湿气较重,湿邪最易侵袭人体的脾脏。湿邪困脾,久之易伤心阴。夜间泡脚配合按摩涌泉穴,有助于祛除暑湿,预防热伤风,让人精神振奋、增进食欲、促进睡眠。按摩涌泉穴还可以激发肾精、滋养心神。   此外,养心还要保持好心情、平和心态。中老年人要避免大喜大悲,防止“情绪中暑”。炎热的天气难免使人心情烦躁,注意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可以练书法、听音乐、种花、钓鱼等,以调节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保你健康度过炎炎夏日。   饮食养生牢记“三宜三不宜”   宜多吃果蔬 夏季炎热,人体水分流失快,饮食必须注重补水,除了多喝水以外,要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西兰花、菜花、包菜、黄瓜、西红柿等。尤其一些深色的果蔬,如胡萝卜、红黄番茄、西柚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及有益健康的植物化学物,天天食用,可增强免疫力、有益心血管健康和预防癌症。   宜清热解火 夏季气温高,人体火气较旺,体内热气无法排出体外的话容易造成便秘、长痘痘、口舌生疮等问题,夏季饮食宜清淡,以清热解火为主。多吃高丽菜、绿豆芽、黄豆芽、海带、木耳、蘑菇、黄瓜、冬瓜、苦瓜等有助于清热泻火的食物。   宜健脾养胃 夏季人体新陈代谢较快,脾胃功能相对低下,为了减轻脾胃负担,保证脾胃健康,应该多吃养胃食物,如一些质地软、口味清淡的食材,例如小米、燕麦、薏苡仁、山药、莲子等健脾开胃的食物熬粥喝,可以起到养胃的作用。   不宜辛辣油腻 夏季炎热,人体容易上火,吃辛辣食物只会加重体内火气和毒素,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辛辣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等。还要少吃油腻食物,有助于平静心气。如果吃过多油腻食物则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会感到腹胀,不思饮食、疲倦感加重,要少吃。   不宜太过生冷 夏季果蔬丰富,人们往往喜欢生吃瓜果、海鲜等食物。但夏季气温高,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容易繁殖,如果不注意饮食卫生,很可能会染上疾病。夏季天热出汗容易口渴,不要猛喝冰镇饮料,会刺激脾胃,影响胃液分泌从而使食欲减退,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腹部胀痛、腹泻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女性,太多的寒性食物会引起宫寒等问题。   不宜多喝含糖饮料 夏季人们为了止渴,喜欢喝含糖饮料,研究发现,过量消费含糖饮料会增加龋齿、肥胖的风险,对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要少喝。白开水是公认的最好的饮品,水在体内起着物质运输、调节体温和润滑等作用。每天要足量喝水,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也可喝绿茶水、绿豆汤或酸梅汤等消烦除渴。   常按穴位 除烦消积   入夏后,气候多湿热,身体容易感觉烦躁疲倦,脾胃及消化系统也容易出现毛病,除了规律作息和饮食调养以外,可以按摩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达到养生的目的。如劳宫穴(手握成拳,中指尖所点之处)、后溪穴(握拳,在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间使穴(掌后3寸两筋间,仰掌在腕横纹上3寸)等穴位,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养心作用。脾胃不好,可以按揉中脘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天枢穴(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度)、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等穴位,每天按压6秒钟后放松,重复10次。还可以夜间入睡前和早上起床前绕脐揉腹,顺时针逆时针各50次,都可以起到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 《海水鱼类条石鲷性别特异性标记高效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22
    • 近日,国际综合性Top期刊GigaScience(JCR 1区,IF=11.8)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刊发了海洋所李军研究团队与刘静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创新性建立了一种鱼类低成本、高通量、易检测的大片段结构变异(SVs>100bp)性别特异性标记开发技术,解决了鱼类性别鉴定标记少、鉴定效率低、现场应用难的问题,为助力鱼类性别决定机制深入研究和性控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其他养殖生物类群性别特异性标记精准开发提供了借鉴。 鱼类性别特异性标记的开发始于20世纪90年代,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性别标记探索期(1991~2006)、性别标记筛选突破期(2007~2012)和性别标记筛选快速发展期(2013~2023)。前两个时期性别鉴定采用的方法主要是DNA指纹图谱识别技术,如RFLP、RAPD、AFLP、SSR等,这些技术存在性别鉴定标记少、实验操作过程复杂、鉴定效率不稳定等问题。自2012年来以Illumina为代表的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快速发展(如PE150),使得鱼类性别标记筛选进入到了SNP/InDel级别,精准度明显提高,但投入成本高昂、现场性别鉴定操作难以实现等问题,制约了鱼类性别控制育种产业发展进程。目前,随着以PacBio为代表三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Revio系统的推出,其长读长(10kb~20kb)测序技术使得基于大片段结构变异(SVs>100bp)的性别特异性标记高通量精准开发成为可能,这标志着鱼类性别特异性标记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将大大推动鱼类性别控制育种产业的快速发展。 条石鲷隶属于石鲷科石鲷属,为我国网箱、工厂化养殖以及海洋牧场增殖重要新对象。团队通过前期研究发现条石鲷类性状典型:具“鸟喙状”愈合齿;雌雄生长二态性;雄鱼(2n=47)染色体较雌鱼(2n=48)少一条,且雄鱼染色体中存在一条体型异常巨大的染色体(X1X1X2X2/X1X2Y)。肖永双副研究员于2019年和2020年在国际上率先系统揭示条石鲷雄鱼异型染色体融合起源机理(成果发表在iScience,GigaScience)基础上,针对具生长二态性X1X2Y系统鱼类雄性单性育种的需求,基于已发表的条石鲷雌、雄线性基因组信息采用全基因组变异位点高效扫描和双向比对的策略,生成雌雄基因组间大片段结构变异(>100 bp)DNA插入/缺失变异数据库,测算插入/缺失位点CLR数据深度并对标记位点排序,运用目标标记区域引物高通量设计技术和电子PCR(e-PCR)技术对候选标记进行高通量数字模拟扩增和筛选,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现场验证,构建了条石鲷雌、雄遗传性别鉴定的高通量精准标记数据库。研究团队基于上述技术开发流程,分别获得3645(2852 INS/874 DEL SVs)和3872个(3077 INS/833 DEL SVs)雌雄性别特异性标记,以及1021个(12.50,以♂为参考)和894个(5.48,以♀为参考)高置信的遗传性别鉴定标记。研究进一步发现,高比例的缺失序列标签变异位点主要定位在转座因子区域(78.44%)和串联重复序列区域(33.67%),研究为鱼类染色体大型结构变异的插入-缺失事件发生模式提供新的见解。 研究团队基于长读长测序技术(~10kb)开发的条石鲷性别特异性标记的新技术流程,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性别鉴定技术相比,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多的大型结构变异(>100bp)性别特异性标记,显著提高了扩增和现场检测识别效率,同时降低了性别鉴定检测成本,成果成功应用于条石鲷、斑石鲷雌、雄以及缟虾虎鱼属种质鉴定,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同时,该技术可以与PacBio和ONT等长读长数据无缝衔接。此外,该方法可适用于多种性别决定系统,尤其适合具有异形染色体的系统(如XY、ZW、XX/XY1Y2、ZZ/ZW1W2)及其他性别决定机制的物种。这一创新成果将为海水鱼类性控育种提供强大技术支持,推动海水鱼类育种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文章第一完成单位,肖永双副研究员和肖志忠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李军研究员和刘静研究员为文章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重点部署项目(前沿交叉类)等项目联合资助。 文章目录: 1、Yongshuang Xiao#, Zhizhong Xiao#, Lin Liu#, Yuting Ma, Haixia Zhao, Yanduo Wu, Jinwei Huang, Pingrui Xu, Jing Liu*, Jun Li*.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high-throughput exploiting sex-specific markers in Japanese parrotfish Oplegnathus fasciatus. GigaScience. 2024, giae045, 13: 1-16. https://doi.org/10.1093/gigascience/giae045 2、Yongshuang Xiao#, Zhizhong Xiao#, Daoyuan Ma, Jing Liu*, Jun Li*. Genome sequence of the barred knifejaw Oplegnathus fascia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4): the first chromosome-level draft genome in the family Oplegnathidae. GigaScience, 2019, giz013, 1-8. https://doi.org/10.1093/gigascience/giz013 3、Yongshuang Xiao#, Zhizhong Xiao#, Daoyuan Ma, Chenxi Zhao, Lin Liu, Hao Wu, Wenchao Nie, Shijun Xiao*, Jing Liu* and Jun Li*, Angel Herrera-Ulloa. Chromosome-level Genome Reveals the Origin of Neo-Y Chromosome in the Male Barred knifejaw Oplegnathus fasciatus. iScience,2020. 23, 101039. (Cell子刊)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目录: 1. 肖永双,赵海霞,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4/5/28,专利号ZL 2024 1 0257085.5。 2. 肖永双,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4/3/11,专利号ZL 2024 1 0269995.5。 3. 肖永双,马玉婷,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3/12,专利号ZL 2024 1 0275540.4。 4. 肖永双,吴燕铎,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4/5/31,专利号:ZL 2024 1 0275541.9。 5. 肖永双,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6/18,专利号:ZL 2024 1 0330538.2。 6. 肖永双,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4/6/4,专利号:ZL 2024 1 0338304.2。 7. 肖永双,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6/14,专利号:ZL 2024 1 0346897.7。 8. 肖永双,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6/11,专利号:ZL 2024 1 0354461.2。 9. 肖永双,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6/7,专利号:ZL 2024 1 0354464.6。 10. 肖永双,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6/18,专利号:ZL 2024 1 0355231.8。 11. 肖永双,陈少华,韦杰鸿,肖志忠,李军等。授权日期2024/3/1,专利号:ZL 2023 1 1733365.0。 12. 肖永双,吴燕铎,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2/5/6,专利号:ZL 2022 1 0083551.3。 13. 肖永双,马玉婷,李军,肖志忠等。授权日期2022/5/6,专利号:ZL 2022 1 0088031.1。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93/gigascience/giae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