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新型透明“补丁”或能有效检测诸如沙门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18-04-11
  • 近日,来自麦克玛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帮助确定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吃的肉类或其它食物是否是安全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

    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透明检测“补丁”,其能通过无害的分子被“打印”出来,一旦食品被污染其就能够发出指示信号,这种“补丁”能够直接被置于食品包装中,从而能够对食品中有害的致病菌进行监测,比如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这种新型技术或能替代传统的食物的最佳食用日期,同时也能够有效指示食物是否是时候该被扔掉了(暗指食物已经坏了)。

    研究者Hanie Yousefi表示,未来如果你去一家商店购物,想要确保所买的肉在食用前是安全的,你或许拥有了比观察食物保质期更加可靠的手段来进行甄别,如果包装内的食物或饮料存在病原体的话,其就会食品包装上触发一种特殊信号,而这种信号就能够被智能手机或其它简易的设备所读取,而这种新 型检测手段本身并不会影响包装内的食物成分。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食源性致病菌都会诱发将近6亿人患病,同时还会造成42万人死亡,而其中大约30%的患者都是5岁及以下的儿童;研究者将这种新型材料命名为“Sentinel Wrap”,批量生产这种“补丁”材料相当便宜而且简便,能够检测食品中病原体的DNA分子或许能被打印到这种检测材料中;Didar教授表示,食品制造商能够很容易将这种材料纳入到食品的生产或包装过程中,目前要将这项发明推向市场需要一些商业伙伴以及监管部门的批准,此外,这项技术还能被用于其它领域中,比如用作医用绷带来提示患者的患处是否被感染了,或者用于包装手术器械中来确保物品是无菌的。

  • 原文来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7b08010
相关报告
  • 《ISO制定新标准检测水中的沙门氏菌》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09-09
    • 2010-9-9 食品伙伴网讯:为帮助检测实验室检测水中潜在的致病性沙门氏菌,支持联合国最近一份关于安全应用水的决议以及相同议题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ISO制定新标准检测水中的沙门氏菌。 《ISO 19250:2010 水质- 沙门氏杆菌的检测》规定了水样中推定或证实沙门菌的检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拟用于饮用的水和文娱场所用水。沙门氏菌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发病机制取决于物种和宿主的易感性。
  • 《食源性致病菌和疾病 》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xinning
    • 发布时间:2015-05-12
    •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在猪屠宰时影响肠炎耶尔森菌感染的农场层面的因素。本文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100个农场,收集了农场各个方面的数据(如管理和住房制度,生物安全和卫生的措施)。在屠宰场,对每批育肥猪的扁桃体进行采样以确定其感染状况。文章提出的模型表明,越来越多的仔猪供应商,猪在养猪场中的密集养殖以及在育肥猪单元使用半板条地板都使得扁桃体中的菌架增加了。养猪户可以简单通过减少仔猪供应商的数量,正确使用消毒浴,并且禁止马厩中养宠物来降低肠炎耶尔森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