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和印度的基因改造:当前的监管框架和农业非转化RNAi的特殊情况。》

  • 来源专题:实验室生物安全
  • 编译者: 张虎
  • 发布时间:2019-11-29
  • 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例如RNA干扰(RNAi)的使用,已拓宽了作物基因修饰的范围。 RNAi策略已在保护作物免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改变植物性状和提高产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随着来自RNAi的农作物品种在该领域变得越来越有用,重要的是要检查当前监管系统处理此类品种的能力,并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更改以改善现有框架。我们从越来越多地参与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包括RNAi应用)的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审查生物安全框架,并提出一些建议。马来西亚和印度已经批准了有关改性活生物体及其产品的法律,并强调指出,任何转基因步骤的使用都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查。考虑到外源应用双链RNA的生产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基于双链RNA的产品的潜在风险,我们认为基于过程的系统可能不适用于非转化RNAi技术。我们在此建议,当前立法需要重新措辞,以考虑到非转基因RNAi技术,并与其他国家的现有框架相比,讨论印度和马来西亚监管体系的最佳替代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1350570
相关报告
  • 《基因编辑和农业食品系统》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23-03-13
    • 基因编辑技术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动植物育种的一种有前途的新工具。与目前的育种方法相比,它们提高了精度和效率,并可能导致改良植物品种和动物品种的快速发展。然而,对于任何新技术来说,它们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到目前为止,关于是否以及如何对基因编辑生物进行监管,以及它们的释放是否属于《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监管框架,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这篇关于基因编辑和农业食品系统的科学和循证问题论文对基因编辑最相关的方面进行了平衡的讨论,包括对人类饥饿的后果、人类健康、食品安全、对环境的影响、动物福利、社会经济影响和利益分配。讨论了内在的道德关切和治理和监管问题,并总结了公共和私营部门单独和合作的作用。还介绍了未来如何使用基因编辑来帮助改造农业食品系统的各种场景。
  • 《农业部制定转基因生物监管方案引热议》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01
    • 日前,农业部制定了《2018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并予以印发。方案一出,网上的一些文章就热议,这是农业部代表国家开始出手整治转基因食品乱象;更有议论认为方案出台是因为我国存在着广泛的转基因品种偷种现象。事实是否如此?6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相关专家。 市场基本没有非法转基因食品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我国并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乱象,目前市场上的食品基本没有农业部定义的非法转基因食品。 实际上,农业部并非首次出台相关规定。农业部其他部门,比如兽药、农药化肥、种子等,也会发布工作方案并进行信息公开。或许此次正是因为与转基因相关,才会成为新闻热点。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该方案的通知就明确:为切实做好农业转基因监管工作,确保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口和加工等活动规范有序,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规章,农业部制定了该方案。 “我国农业部是代表国家管理转基因,这与美国不同,美国是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环境保护署(EPA)三家协同管理,他们被统称为转基因管理的有关部门。往年我国农业部也都有过专项整治甚至打击违规转基因制种种植等行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说。 2016年夏季,农业部就部署过打击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专项工作。 姜韬认为,此次出台该方案,表明近两年来,农业部对于转基因违规种植情况的分析、查处的针对性和工作的系统性更加明确和全面。 此外,对于监管,王大元建议,已被农业部批准作为“加工产品”的转基因作物中的“加工产品”具体是指什么,应有明确的定义。 “与此同时,有些转基因成分并没有被列入农业部以前的监管目录,应如何监管?此次方案是否包括检测饭店或者菜市场出售的食品的转基因成分,应予以明确?而对于过去已经取得了农业部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作物,如果被种植,或被国外认可可做食品、可用来做加工食品,是否违反了哪一条法规,都应有明确的说法。”王大元说。 农民喜欢种是无法杜绝的原因 对于更多人关心的转基因品种私自偷种现象,此次方案明确:春耕备耕前开展专项检查,对种子企业和制种基地开展拉网式排查,加大种子抽检力度和苗期检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非法转基因种子下地。 至于我国是否存在着广泛的转基因品种偷种现象,目前尚未得知。 姜韬表示:“应坚决反对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行为,这不尊重原创性研发,也会损害科学家的创新努力。” 同时,姜韬解释,第一代转基因作物是具有人文关怀的平民化产品,其目标就是改良农艺性状,降低作物种植成本,提高农民生产效率,因此深受农民欢迎,也降低了作物市场价格,这已在转基因种植发达的国家得到了证实。 “而农民喜欢种,也是转基因种植无法杜绝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国际粮食生产成本高、我国农民种植收入不高的宏观形势下,愿意务农种粮正成为农村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姜韬说。 对此,姜韬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在确保种植活动合规有序的同时,爱护和鼓励农民种地积极性,加快推广转基因品种,让农民获利,让消费者获益,打破跨国公司在转基因作物市场占有率上的垄断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