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病原体和疾病》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huangzheng
  • 发布时间:2016-07-14
  • 众所周知,水龟和海龟传给人类沙门氏菌。然而,这种病原体的出现源自于知之甚少的软壳水龟,是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很受欢迎的美食佳肴。我们孤立和82(24.4%)分离的沙门氏菌特征从336年粪便样本的软壳水龟(51 172;29.7%)和宠物海龟(31日164;18.9%)在上海。汤普森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血清型(17.1%)。许多分离株(84.1%)对多种抗菌素(≥3)。汤普森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分子分析使用pulsed-field凝胶电泳公布了一项关闭几个人类遗传关系,水龟隔离。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风险处理和食用海龟,以及这些海龟在人类沙门氏菌病传播中的角色。

相关报告
  • 《扩增在食品中的应用通过使用毛细管链构象多态性加上多元探针同时识别13食源性病原体》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huangzheng
    • 发布时间:2016-08-18
    • 毛细管电泳链构象多态性(CE-SSCP)加上多元t探测器放大(MLPA)开发同时确定13种食源性病原体。九种特异的MLPA探测器设计了这些物种。这些调查是针对groEL glyA,MMS,tuf,发票,ipaH,nuc,vvh,和16 s rRNA基因,与蜡样芽胞杆菌、弯曲杆菌杆菌,Cronobacter坂,肠球菌spp,spp沙门氏菌,志贺氏杆菌spp,金黄色葡萄球菌,创伤弧菌,和鼠疫enterocolitica,分别。MLPA探测器,先前我们实验室开发的用于其他四个物种(空肠弯曲杆菌,perfringens梭状芽胞杆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CE-SSCP方法优化识别所有13食源性微生物同时在一个心电图,50 - 500 pg微生物基因组DNA检测。12个物种被发现从动物食物样本(具体来说,牛奶和切片火腿),人工接种12的食源性病原体,包括创伤弧菌,通常不与动物性食品有关。这里开发的方法可以作为在食品行业一个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早期预警系统。
  • 《转录组学:评估食品生产链中食源性病原体行为的有力工具》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李晓妍
    • 发布时间:2019-09-09
    • 近年来,诸如RNA-seq和微阵列等高通量转录组学工具的发展使生物科学研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尽管这些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们在食品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仍然有限。然而,转录组学的研究对于全面了解食源性病原体从农场到餐桌生存的抗性机制和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篇综述中,对主要的转录组技术进行描述和讨论。然后,对转录组学在食品生产链不同条件下评价食源性致病菌存活率的主要研究进行了评价。特别对生物膜的形成、食品基质及其环境、热处理、耐酸、杀菌剂、食品防腐剂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这些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对于在食品生产链的任何一个点制定新的控制策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