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地球化学数据信息系统助力闪锌矿大数据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7-23
  •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黄小文研究员团队在胡瑞忠院士和周美夫研究员的指导下,搭建了国际首个矿物地球化学数据信息系统MinerGeochem,该系统集成了超过6万条标准化矿物微量元素数据,为矿物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结合提供数据支持。以闪锌矿大数据为例,团队构建了标准化数据处理框架,优化机器学习算法,将矿床类型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5%。利用闪锌矿微量元素数据,建立了可迁移的矿床类型判别模型,为隐伏矿体识别及覆盖区找矿提供智能解决方案。通过对全球铅锌矿床闪锌矿数据的分析,重新评估了“铟窗效应”,揭示了其矿床类型专属性以及Fe等元素对铟富集的影响。这些研究为矿物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分析提供了标准化解决方案,深化了对成矿作用的认识,对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关报告
  • 《盐湖水菱镁矿成矿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3-07-13
    •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研究所在盐湖水菱镁矿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据悉,传统观点认为,湖相水菱镁矿的形成主要与超基性岩的风化提供富镁物源补给相关,但与超基性岩风化相关的地表河流水及地下水的Mg/Ca值,很难达到足以使盐湖直接沉淀水菱镁矿的阈值。因此,查明Mg在盐湖系统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是破解水菱镁矿成矿过程的关键环节。 针对上述问题,资源所林勇杰副研究员及其合作者依托自然资源部青藏高原盐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统开展盐湖水、河流水、地下水和水菱镁矿的Mg同位素研究。该研究率先建立了蒸发条件下杜佳里盐湖的Mg/Ca值和δ26Mg变化的半定量水化学演化模型,探讨了盐湖系统Mg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 《科技大数据快讯》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dingxq
    • 发布时间:2018-12-05
    • 南开大学教授唐梓洲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教授唐梓洲因其对微分几何的重要贡献,获得2019年度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英文简称TWAS)数学奖。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是一家致力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科研活动的国际著名学术机构,在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地球科学、工程学、数学、医学、物理学、社会学领域设立奖项,表彰各国学者。 2019年度数学奖由中国数学家唐梓洲与印度数学家迪彭德拉·普拉萨德分享。 自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数学奖设立至今,共有7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数学家获此殊荣,他们是廖山涛(1986年)、吴文俊(1992年)、张恭庆(1993年)、张伟平(2000年)、龙以明(2004年)、袁亚湘(2014年)和唐梓洲(2019年)。 唐梓洲教授多年来从事流形的几何与拓扑的研究,特别是在等参理论和调和映射领域成就斐然。他是教育部“相关人才计划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国家相关人才计划获得者,曾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荣誉。 清华博士后获超算杰出新人奖 系中国首位 IEEE计算机学会(IEEE-CS)评选清华大学、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甘霖,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Min Si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Edgar Solomonik,作为IEEE-CS技术超算领域高性能专委会杰出新人奖。 甘霖博士是无锡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助理总监和研发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助理研究员,并于2016年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基于最先进平台(如CPU,FPGA和GPU)科学应用的高性能解决方案。他目前领导几个主要项目,为中国本土的Sunway CPU开发高效软件和工具,并为下一代超级计算系统寻找新架构。 甘博士拥有超过30种高质量的出版物,并获得2016年戈登贝尔奖,2017年戈登贝尔奖,以及2017年清华大奖的最终入围者。浪潮计算地球科学青年研究员奖。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29日,总投资12亿余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添强劲原动力。 该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生物大数据与超级计算、冷冻电镜等尖端技术平台,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高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中国工程院等发布《全球工程前沿2018》 12月4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科睿唯安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全球工程前沿2018》报告。 《全球工程前沿2018》报告聚焦工程科技领域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对工程科技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引领作用的主要研究和技术方向,围绕机械与运载工程、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能源与矿业工程、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环境与轻纺工程、农业、医药卫生、工程管理9个领域,遴选出年度工程研究前沿95项和工程开发前沿96项,并对其中关键的27项工程研究前沿和27项工程开发前沿从国家布局、合作态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角度进行详细剖析。 该报告还对不同国家或地区工程研究前沿的表现进行了定量描述,以论文平均引用量作为刻画论文质量的测度,比较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核心论文的篇均被引量在65个研究前沿中进入前10,并且从各项指标上来看都名列前茅,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美国的工程研究范围广,并且被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中国则次之,在51个研究前沿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三到五名依次为英格兰、德国、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