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泽深:助力构建完善的动力电池再回收利用体系》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6
  • 新央企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近日在天津成立,并将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纳入其业务范围。此举再度引发了对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废旧电池业务的关注。

    “目前,政府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日前在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鼓励回收利用,构建完善、健康、环保的回收产业链,提升对废旧动力电池的创新再利用的措施和标准,并逐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以确保废旧电池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

    近年来,天津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园区循环化改造、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作为总部设在天津的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一直积极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工作。

    今年4月,在由协会主办的CIBF重庆国际电池展期间召开了理事会,会上全票审议通过了对筹备成立电池回收再利用分会的建议。并在CIBF2024展会同期,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上海励择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召开了第二届国际电池回收论坛,围绕“绿色闭环电池供应链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邀请众多国内外专家分享了自己对回收电池行业未来发展动向的思考。

    今年8月16日,协会发布“关于征集《梯次利用(汰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及剩余寿命的评估》团体标准参编单位的通知”。基于行业背景和海峡两岸共通标准论坛,协会计划成立《梯次利用(汰役)动力锂离子电池性能及剩余寿命的评估》团体标准和两岸共通标准编制工作组。

    在王泽深看来,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的产业现状,一方面是市场规模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废旧动力电池的数量也随之增加,预计未来几年内废旧电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据协会和鑫椤资讯共同发布的《2023锂离子电池行业白皮书》统计,2021-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会逐渐增长,累计退役规模预计达380GWh;而2026-2030年,市场将迎来全年爆发,累计退役规模预计达1.2TWh。

    另一方面,规范化程度不足。“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符合了工信部的标准,但市场上仍然存在非正规回收渠道,这可能对环境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王泽深说,尽管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方面仍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行业标准和规范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废旧动力电池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为回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王泽深也提到了,当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面临的一些挑战,如回收利用率低、电池回收准入门槛低、溯源管理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监管、技术和环境挑战等。

    “我们将继续强化协会在行业中的‘桥梁纽带、规范引领、服务支撑、协调沟通’作用,推动废旧动力电池行业标准的提升。”王泽深进一步介绍了协会下一步工作,如筹备海峡两岸互通标准工作,积极开展CIBF展会和论坛活动,搭建政企互动平台,引领行业规范发展。

    协会计划于明年在深圳举办CIBF2025第十七届国际电池技术交流会暨展览会。届时,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将现场展示新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同期,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的前沿议题,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一个包括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在内的全国性的资源循环产业服务平台——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成立,无疑会提速这项工作。同时,作为一个千亿赛道的新兴朝阳产业,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也获得了宁德时代、天齐锂业、长安汽车等头部企业的青睐,他们也纷纷进军这个赛道。

    未来如何参与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王泽深表示,协会将助力构建一个完善的动力电池再回收利用体系,避免废旧动力电池回收不当对环境生态和公共安全造成的负面影响,助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责任编辑: 李颖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79742-1.html
相关报告
  • 《工信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5
    • 1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汽车工业发展有关情况。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了动力电池回收方面的情况。 王卫明介绍,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退役量也在逐年增加,做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等配套措施,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我们已在京津冀等17个地区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深化跨区域合作与产业链协同。发布《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2021年版)》,推广应用退役电池柔性拆解等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制定发布了一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截至2021年12月底,173家有关企业已在全国31个省市区设立回收服务网点10127个,培育的45家梯次和再生利用骨干企业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初步建立。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推动以下工作:一是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国家和地方等有关部门的监管具体职责,细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各环节的监管要求,加大监管约束力度。二是研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控联动机制,强化线上线下协同溯源监督管理,压实有关主体责任,提高监管效能。三是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行业标准,抓好标准宣贯落实。加大高效再生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力度,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四是开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验收,遴选推广一批典型模式和企业案例经验。持续实施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树立一批梯次和再生利用标杆企业。
  • 《撬动“千亿级”市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备受追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15
    •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急速增长。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火热的市场需求难以抵挡。 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作为整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不仅成本高,回收难度更高。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政策愈发明晰,二级市场投资热情也瞬间被点燃。 动力电池回收“催生”新蓝海 众所周知,电池并不能像普通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理掉,如果置之不理对于土壤和水源可能产生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动力电池处理回收亦不简单。 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梯级利用和回收再生两种处置方式。 具体看,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筛选再生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 相较而言,报废拆解回收流程相对简洁,为目前电池回收的主要技术手段。而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电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回收回来的电池,还需要经过炼制,形成再生可利用原料才可供上游厂商生产销售。即是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 要知道,2021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供应格局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得到了重视,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站在市场的角度,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放量的背景下,回收产业链有望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国家能源署预测,未来1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会达到1648亿元,或将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 巨头争相抢食大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回收系统尚未成熟,正规的回收企业仍然比较少,目前经过工信部“认证”的拥有合格回收资质的企业只有27家。 其中,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现有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12万吨/年,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均属亚洲前列。 “钴爷”华友钴业已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能6.5万吨/年以上;主营报废汽车拆解业务的天奇股份,现有回收规模达2万吨/年,计划2023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 “固废回收龙头”格林美则与全球超250家整车及电池厂签署电池回收协议,共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量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2025年预计回收动力电池达25万吨。 面对庞大的电池回收市场,以及可预见的市场前景,汽车后市场龙头也开始顶上这块“肥肉”。 比亚迪作为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也是最先布局动力的电池的回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近40个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成立新的电池公司,重点对废旧蓄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整车厂蔚来汽车选择与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企业共同投资了电池资产公司“蔚能”,目标不只是做回收,而是要做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福特汽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面对各方巨头的加速入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回收企业的各项要求正在补充完善,对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相关责任亦逐渐明确。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定速度加快,未来相关细分领域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会逐步扩充,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市场放量在即。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占比逐步提升,2030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61%,2035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70%。电池回收再生作为电池后周期行业,将显著显著受益于客观的累计装机规模与未来持续装机高增,电池回收行业维持长周期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