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动力电池回收课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12
  • 动力电池容量衰减,无法支撑续航里程,换一块新电池却花费不菲。近段时间,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亟待破解的课题。

    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回收处理,看似是一个末端问题,实则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销量中的占比已超过11%。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将迎来第一波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潮,大量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将进入报废环节。妥善做好回收利用工作,不仅能促进电池金属原料的循环利用、减少对源头矿产资源的依赖和环境污染,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还有助于更好激发消费意愿、促进汽车消费,培育壮大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近年来,为应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问题,相关部门接连发布一系列政策举措。今年7月初,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发布通知,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体系;今年8月,工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加快推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截至9月底,171家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综合利用企业已在全国设立回收服务网点9985个。也应看到,由于处理成本高、赢利困难、管控不严,在正规渠道之外,仍有不少退役的动力电池流入小作坊,带来安全和环保隐患,这一现象的治理需要相关部门及时出手、行业企业同心联手。

    规范竞争市场,“有形之手”须积极作为。破解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难题,规范流向渠道是当务之急。既要管好“增量”,让新增动力电池流向有迹可循,也要约束“存量”,以强制举措限制不正规回收企业的野蛮生长,净化电池回收市场。与此同时,收得进来,更要能用得出去,应进一步明晰梯次利用产品的生产、使用、回收利用全过程的相关要求,并大力培育和支持废旧电池梯次和再生利用的企业“能手”,引导退役电池有序回收利用。

    提升回收效率,“无形之手”须多主体共同发力。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涉及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生产商、终端利用企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发展好电池回收这一产业,还需上下游企业“多手联弹”。应该看到,无论是抑制灰色产业链生存发展,还是落实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都需要产业链相关企业采取联合行动,维护良好行业生态,培育梯次利用市场,有效开拓电池回收这片蓝海。

    多方出手,是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长远发展“留足后手”。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也必须步入规范化发展的正轨。有关部门应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对于相关企业而言,不妨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加速布局相关产业,为自身可持续发展、培育新增长点埋下更多“种子”,在未来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大显身手。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撬动“千亿级”市场!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备受追捧》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15
    • 近年来,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发展双轮驱动下,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急速增长。回顾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增长1.6倍,火热的市场需求难以抵挡。 然而,伴随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批量“退役”的动力电池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印发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建回收渠道,构建跨区域回收利用体系;推进废旧动力电池在备电、充换电等领域安全梯次应用。 作为整车“心脏”的动力电池,不仅成本高,回收难度更高。当前,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政策愈发明晰,二级市场投资热情也瞬间被点燃。 动力电池回收“催生”新蓝海 众所周知,电池并不能像普通的垃圾一般随意处理掉,如果置之不理对于土壤和水源可能产生长期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动力电池处理回收亦不简单。 根据国家规定,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额定容量的80%以下,就面临退役、被强制回收。对于报废的动力电池主要有梯级利用和回收再生两种处置方式。 具体看,梯级利用是将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即将剩余容量较高的退役电池在低要求的电池领域进行二次使用;回收再生则通过干法、湿法等特定回收工艺筛选再生得到有价值的金属材料。 相较而言,报废拆解回收流程相对简洁,为目前电池回收的主要技术手段。而梯次利用的退役电池目前主要被应用于储能、电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回收回来的电池,还需要经过炼制,形成再生可利用原料才可供上游厂商生产销售。即是说,动力电池回收产业链划分为“回收—再生利用—销售”三个环节。 要知道,2021年新能源上游原材料一度趋于紧缺,在供不应求的市场供应格局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逐步得到了重视,一定程度也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站在市场的角度,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逐步放量的背景下,回收产业链有望成为一个千亿级市场。国家能源署预测,未来10年该行业的规模将会达到1648亿元,或将成为一个新的爆发行业。 巨头争相抢食大蛋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回收系统尚未成熟,正规的回收企业仍然比较少,目前经过工信部“认证”的拥有合格回收资质的企业只有27家。 其中,电池厂商宁德时代旗下子公司邦普循环现有处理废旧电池总量超12万吨/年,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均属亚洲前列。 “钴爷”华友钴业已有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处理产能6.5万吨/年以上;主营报废汽车拆解业务的天奇股份,现有回收规模达2万吨/年,计划2023年回收处理能力达到5万吨/年。 “固废回收龙头”格林美则与全球超250家整车及电池厂签署电池回收协议,共同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目前该公司年回收处理废旧电池量占中国报废总量的10%以上,2025年预计回收动力电池达25万吨。 面对庞大的电池回收市场,以及可预见的市场前景,汽车后市场龙头也开始顶上这块“肥肉”。 比亚迪作为最早一批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也是最先布局动力的电池的回收工作,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近40个的动力电池回收网点。2021年12月比亚迪宣布成立新的电池公司,重点对废旧蓄力电池回收再利用。 整车厂蔚来汽车选择与宁德时代、国泰君安等企业共同投资了电池资产公司“蔚能”,目标不只是做回收,而是要做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福特汽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锂离子电池回收公司Redwood合作,致力于建立电池回收和电动车电池的供应链。 面对各方巨头的加速入场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值得期待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政策相继出台,对回收企业的各项要求正在补充完善,对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的相关责任亦逐渐明确。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制定速度加快,未来相关细分领域的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会逐步扩充,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再生市场放量在即。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占比逐步提升,2030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61%,2035年动力电池占比预计将达到70%。电池回收再生作为电池后周期行业,将显著显著受益于客观的累计装机规模与未来持续装机高增,电池回收行业维持长周期高景气。
  • 《深圳设置动力电池回收补贴》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18
    • 1月10日,深圳市财政委员会、深圳市发改委联合发布了《深圳市2018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共设置了三类补贴政策,包括车辆购置补贴、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动力电池回收补贴。 据了解,此次深圳2018年补贴政策分三个阶段,其中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为过渡期,避免了往年政策一刀切的做法。具体来看: 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11日上牌的车辆按照深圳市2017年政策对应标准补贴; 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客车按照深圳2017年政策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按对应标准的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 2018年6月12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纯电动客车、纯电动货车和专用车按照财建〔2018〕18号文对应标准的0.5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按照财建〔2018〕18号文对应标准的1倍补贴。 根据深圳2018补贴政策规定,对私人购买新能源乘用车、作业类专用车(含环卫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民航机场场内车辆等申请财政补贴不作运营里程要求。其他类型新能源汽车申请财政补贴要求运营里程达到2万公里。 除了车辆购置补贴,此次深圳2018补贴政策还设置了充电设施建设补贴和动力电池回收补贴。 对比2017年政策,此次深圳在充电设施建设补贴进一步细化,在“对直流充电设备给予600元/千瓦补贴,交流充电设备给予300元/千瓦补贴”的基础上,将其中交流充电设备分为“40Kw及以上”和“40Kw以下”两种,前者给予每千瓦300元的补贴,后者只给予每千瓦200元的补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深圳2018补贴政策还设置了动力蓄电池回收补贴,深圳也成为国内首个设立动力电池回收补贴的城市。根据补贴标准,对于在深圳销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包括本地生产企业和外地生产企业在深圳授权的法人销售企业,应按20元/千瓦时的标准专项计提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对按要求计提了动力蓄电池回收处理资金的,按经审计确定的金额的50%对企业给予补贴,补贴资金应专项用于动力蓄电池回收。 去年4月,深圳率先印发了《深圳市开展国家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监管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2018-2020年)》,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对所有纳入补贴范围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起完善的动力电池监管回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