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或超200GW,中美欧日印怎么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彭博社新能源财经的最新预测显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能会超过200GW,成为一个创纪录的年份,可能性的范围在160GW至209GW之间。相应的,2019年和2020年的新增装机量是118GW和135GW。
    展望未来,彭博社新能源财经给出了两个不同的发展版本。保守角度来说,2021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可能是160GW,2022年和2023年将分别达到163GW和179GW。
    从更为乐观的角度看,2021年新增装机量将突破200GW,达到209GW,而之后两年的新增装机量可能达221GW和240GW。
    2020年影响行业发展的玻璃、硅料供应问题不会继续拖累行业,因为这些原材料供应将逐步恢复正常,大多数国家的光伏市场将在2021年继续增长,特别是在印度,2020年积压的大量项目将重新启动。中国光伏市场也将继续保持增长,以实现未来“碳中和”目标。
    印度市场
    根据JMK研究预测,2021年,印度新增光伏装机量可能达到9.7GW,上半年并网安装量将达到5.7GW。这项预测是基于印度2020年第四季度集中式、组串式逆变器4.5GW进口量、3GW组件进口量来推算的。2021年屋顶光伏装机量增长预计达到2GW,而2020年是1.17GW。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印度在光伏增长方面表现欠佳。该年新增装机量只有2.6GW,比2019年减少了65%。其中古吉拉特邦屋顶新增装机量是496MW,Rajasthan和Tamil Nadu分别增长了180MW和154MW。
    去年第四季度,印度安装了1016MW的太阳能,比前三季度安装总量还高出86%。在逆变器进口方面,华为以超1.7GW领先其他企业,而晶科名列印度组件进口的榜首,占比为25%。高效单晶PERC组件备受安装商的青睐,在第四季度占印度组件进口量的58%。
    美国市场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经济萎缩也在发生,但2020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继续创出记录,风能和太阳能的发电容量高达33.6GW。
    根据BNEF彭博新能源财经和BCSE可持续能源商业委员会的联合报告显示,2020的太阳能发电量达16.5GW,风能17.1GW。可再生能源已占到美国总发电量的五分之一。当然,天然气还是美国最大的发电来源,达到了41%。
    EIA预测,太阳能会在2021年占美国新增发电量39.7GW的39%,也就是接近16GW,其次是风能,占比或为31%。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最新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在“参考情景”(按市场趋势最可能发生的情景),2021-2050年美国发电装机光伏装机量净增435GW,风电装机增114GW,燃气(油)发电装机增375GW,核电增2GW,其他电源增26GW。煤电退役111GW、天然气(油)发电退役49GW、核电退役29GW。
    2020年美国发电量的构成为:天然气40%、可再生能源21%、核电19%、煤电19%。在参考情景下,美国到2050年发电量的构成为:天然气36%、可再生能源42%、核电11%、煤电11%。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强力的政策鼓励和高水平的碳价,到2050年美国电力构成中,化石能源仍占47%。
    2020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为:风电41%、水电24%、太阳能16%、地热2%、其他7%。2050年,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预计为:太阳能47%、风电34%、水电13%、地热2%、其他4%。
    美国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纷纷涌入新能源市场,大量投资拥有太阳能和风电场的公司。美国佛罗里达州的NextEraEnergy是一家私营的太阳能和风能公司,拥有22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最近提出了“到2030年在佛罗里达拥有3000万块新型太阳能电池板”的目标。2014年,NextEraEnergy的市值为366亿美元,而到了2021年2月,则涨到了1624.6亿美元。与此相反,传统国际油气巨头埃克森美孚的市值2014年以后一直下降,到2021年,公司市值只有2014年的一半。

    欧洲市场
    据Wood Mackenzie的报告,到2021年,欧洲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将增长到20GW。2019年欧洲光伏装机容量就达到了16.7GW,根据发展态势,2020年初欧洲太阳能协会发布的欧洲光伏回顾与展望报告调整了2021年欧洲光伏发展的预期,认为2021年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21.9GW,接近年度光伏装机容量的历史最高纪录,即2011年的22.2GW。而到了2022年,年度装机容量将超过最高纪录,新增24.3GW;2023年,更预计将达到26.8GW。
    日本市场
    根据彭博社的统计显示,2020年日本光伏装机量超过8GW,2021年日本市场可能继续在全球领跑,处于前5~6的位置。短期来看,光伏新增装机量将会有所减少。根据协鑫集成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日本累计的光伏装机量为63GW,受高额FIT的促使,大型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发展较为快速,户用项目也同比增加了2.4倍。
    在去年11月举行的太阳能拍卖活动中,当时的最低竞标价为0.095美元/千瓦时。目前日本当地新政尚未确定,所以2021年新增装机情况还没有最终明确,短期而言2021年第一季度呈现良好态势,第二季度可能相比来说表现弱势一点。日本光伏项目主要集中在关东、九州、关西、中部四个区域,北海道存在大量光伏+储能项目在建,九州、东北区域市场趋于饱和。预计未来几年光储结合的形式在日本更为普遍,农光和水上光伏项目也会在政府推动下有所增加。
    从2014年开始,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市场达到顶峰,并开始逐渐缩小。在经济产业省于2020年11月发表的资料中可以了解到,目前参与FIT认证的太阳能容量总计为80GW左右。其中进行导入的容量为57GW,也就是说还有23GW的太阳能项目没有实际运作。为此该国经济产业省出台了处置措施,已有2.08GW的电站因没有依法运作而受到惩罚。从目前还没有进行运作的电站来看,23GW之中,或许会有约一半的电站最终放弃进行发电项目。
    中国市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预测显示,2021年国内新增装机规模或约55GW~65GW,2020年国内光伏装机为48.2GW,因此今年或继续呈现增长趋势。
    去年,国内的分布式新增装机占比27%,集中式项目占比73%。全国光伏发电量为2605kWh,同比增幅16.2%,光伏发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3.5%,2020年,全国累计光伏装机量已达253GW。
    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的光伏新增装机规模或在70GW~90GW左右。
    硅片市场方面,2020年产量为161.3GW,同比增长19.7%。多晶硅产量是39.2万吨,同比增长14.6%。电池片产量是134.8GW,同比增长22.2%。
    组件看,去年产量为124.6GW,同比大增26.4%。而今年(2021年),组件方面50%的市场份额将可能由210mm和182mm系列的大硅片组件把持,160到166尺寸的硅片组件占比将为45%,其余158.75尺寸的硅片组件占比是5%。
    硅料和背板胶膜将会出现一定紧缺,但比2020年要好很多,各大企业也已纷纷签订长期订单(或准备签约)以求保证产品供应。
    总体来说,IHS Markit预计,今年上半年的组件价格将保持高位,在供应链状况的预期宽松政策生效并允许它们从年中开始下降之前。该咨询机构的约瑟芬·伯格(Josefin Berg)说:“一旦价格开始下降,那些已能够等待的买家就会争相购买组件。”
    预计中国和美国的光伏产业仍将占主导地位,二者占全球安装量的一半以上。但是,除此之外,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表示,“十个最大的市场中的其他八个市场仅占全球需求的四分之一,而2019年为40%。”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guangfu/2021/02/26/detail_2021022691896.html
相关报告
  • 《2024年,功率半导体怎么走》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4-01-25
    • 功率半导体,又称电力电子器件或功率电子器件,是电子产业链中最核心的器件之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消费国,贡献了约 40% 的功率半导体市场。MOSFET 和 IGBT 为功率半导体产品主力。 2023 年,半导体正式步入下行周期。在下行的背景下,整个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功率半导体在瑟瑟的寒风中,却显得与众不同。本文中,我们将一起看看功率半导体的 2023 以及 2024 的变化情况。 MOSFET 的 2023 先来看看 MOSFET 的情况。MOSFET 器件具有开关速度快、输入阻抗高、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低中高压的电路中,是覆盖电压范围最广,下游应用最多的功率器件之一。 今年,低、高压 MOSFET 市场分化。从供应中,低压 MOSFET 供货情况缓解,低压 MOSFET 的交付周期约为 46 周或更长时间;高压 MOSFET 的交付周期为 50 周以上;中高压汽车 MOSFET 的短缺问题一直持续到年底。 高、低压 MOSFET 的整体货期和价格趋势略有不同,与下游需求结构性分化不无关系。低压 MOSFET 大量应用于消费性电子中,中、高压 MOSFET 则用于工业、通讯、电动车等产业,技术要求与产品需求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消费、部分工业类需求偏弱,汽车、光伏等新能源需求仍强劲。因此市场对低、高压 MOSFET 的需求也不一致。 IGBT 的 2023 再来看看 IGBT 的情况。根据 Yole 预测,至 2026 年,全球 IGBT 市场规模将达到 121 亿美元,2019 年至 2026 年复合增长率达 13.1%。中国是全球 IGBT 最大的消费市场,根据预测,至 2026 年,国内 IGBT 市场规模将达到 35 亿美元。 自问世以来,IGBT 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主要向着降低开关损耗和创建更薄的结构方向改善和发展。其在纵向结构、栅极结构以及硅片加工工艺方面不断升级改进,共经历了七次大型技术演变,各项指标在演变中不断优化。目前,IGBT 芯片已经迭代至第七代精细沟槽栅场截止型 IGBT,但考虑成本后,应用最广泛的仍是 IGBT 第四代产品。 市场表现 3 月份 IGBT 出现大缺货,不仅价格涨翻天,业界更以「不是价格多高的问题,而是根本买不到」来形容缺货盛况。之后特斯拉宣布要大砍 SIC 用量,IGBT 更是成为了潜在方案。可以说,今年全球 IGBT 持续紧缺。 导致 IGBT 缺货、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四点:其一,需求旺盛,车用、工业应用所需 IGBT 用量大增;其二,供给不足,产能扩增缓慢;其三,风光储需求旺盛带动 IGBT 需求强劲;其四,特斯拉大砍 75% 碳化硅用量。 光伏方面,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系统的心脏,而 IGBT 是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器件。从需求侧看,2023 年光伏产业还在持续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长速度都超过了多数行业分析师的预期。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 年全球将新增 280-330GW,其中中国装机量有望达 95-120GW,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IGBT 作为光伏逆变器的核心元器件,一定会受到这一市场发展的直接带动。光伏储能用 IGBT 模块尤其是大功率模块、大电流单管等产品,非常紧俏。由于国内厂商暂时只导入了 IGBT 单管,在模块方面还没有太多份额,基本由海外巨头主导,英飞凌和安森美占据了全球光伏 IGBT 80% 以上的份额。 不过,今年国内厂商也有所动作,士兰微在三季度财报交流会上表示,已经在用新一代 IGBT 产品去争取光伏市场更多的份额,已经有很好的方案,预计 2024 上半年会有突破性进展。新洁净能在光伏领域增速很快,在光伏储能领域,公司的 IGBT 产品已经大量供应国内 80% 以上的 TOP10 企业。从上年财报来看,新洁能的新品大电流 IGBT 单管逐渐上量,IGBT 模块产品在客户端的验证顺利推进,更大功率的 IGBT 模块产品亦在有序开发中。 汽车方面,IGBT 与动力电池电芯并称为电动车「双芯」,是影响电动汽车性能的关键元器件。电动汽车所使用的 IGBT 数量高达上百颗,是传统燃油车的 7~10 倍。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 7%~10%。 中国汽车产业持续狂飙。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 年 1-11 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711.1 万辆和 2693.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10% 和 10.8%。其此前预计,2023 年我国汽车总销量为 3000 万辆左右。 今年,车规级 IGBT 年内的订单基本都被锁定,供不应求极为严重。作为 IGBT 全球龙头,英飞凌目前积压的汽车订单为 290 亿欧元,是汽车行业预期收入的 2 倍。时代电气在与机构交流中直言,从市场的订单状况来看,目前 IGBT 的需求很旺盛,很多重要客户选择签了 3 年的长约(2024-2026 年)。宏微科技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在电动汽车主驱 IGBT 模块产品上形成了批量化供应,主要出货给整车和 Tier1 客户,汽车端订单饱满。 IGBT 的现货与交期 再来看看今年 IGBT 的现货和交期情况。从库存周转天数来看,自 2022 年 Q4 开始,头部 IGBT 厂商的库存天数始终在升,这个趋势从年头一直持续到年尾。 具体来看,去年四季度,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安森美的 IGBT 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 117 天、97 天、127 天;到了今年三季度升至 143、110、152 天。国内市场方面,整体的库存有所波动,但大趋势和国际大厂相差不大。不过,随着连续 2 个季度的库存管控,相关厂商的库存整体和 Q1 相比,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 从订单、交期和价格来看,头部 IGBT 大厂整体状态全年处于饱满。相较于 2022 年英飞凌超负荷接单,排期超过一看年;安森美一季度全年产能售罄的状态,今年交期基本持续在 39-50 周左右。但是风光储 IGBT 等部分紧缺料交期还在 52 周以上。 SIC 的 2023 SIC 一直被归类于第三代半导体中,具有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电子饱和速率高、抗辐射能力强等优势,更适合制作高温、高频、抗辐射及大功率器件。 自从特斯拉大规模使用碳化硅模组以来,国内外众多车企跟进上车。从应用情况来看,SiC 功率半导体首先在高性能车型中取得应用。国内如比亚迪汉 EV、蔚来 ET7、小鹏 G9、吉利 Smart 精灵 #1 等量产车型均有搭载碳化硅器件。 不过,SIC 器件的成本不便宜。安森美的数据显示,在 650V 产品上,SiC MOSFET 的原厂报价,是硅基 IGBT 的 3.2 倍。在 1200V 产品上,硅基器件的原厂报价为后者的 2.2 倍。这也就是 3 月份,特斯拉宣布下一代电动车将削减 75% 的 SiC(碳化硅) 用量的原因。 实际上,碳化硅产业能否实现实质性突破,其根本在于性价比能否优于 IGBT。芯联集成赵奇表示:「只有当碳化硅器件的成本达到对应 IGBT 器件成本的 2.5 倍以下时,才是碳化硅器件大批量进入商业化应用的时代。」随着 SiC 器件的工艺升级,成本进一步下降后,将逐步渗透到 B 级车和部分 A 级轿车。 不管怎么说,SIC 还是引起了诸多大厂的兴趣,意法半导体甚至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意法半导体从 2017 年开始量产碳化硅器件,已应用于特斯拉、华为、现代、雷诺、宝马、小鹏、比亚迪、 Rivian、吉利、长城汽车等多个 Tier1 厂商和汽车制造商产品中。据统计,目前全球已搭载意法半导体的碳化硅产品的量产乘用车已经超 300 万辆,车规级碳化硅出货量已经突破一亿。 今年的 2023 碳化硅器件可以说是扩产之年。博世、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都与中国企业签订碳化硅合约。 今年 5 月,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两大厂商均在其官微宣布,与国际半导体大厂英飞凌签订了供货协议。根据协议,天科合达和天岳先进将为英飞凌供应用于生产 SiC 半导体的 6 英寸(150mm)碳化硅晶圆和晶锭,两家企业的供应量均将占到英飞凌未来长期预测需求的两位数份额。未来也将提供 200mm 直径碳化硅材料,助力英飞凌向 200mm 直径晶圆的过渡。 今年 6 月,意法半导体在官网宣布,将同三安光电在中国重庆建立一个新的 8 英寸碳化硅器件合资制造厂。新的 SiC 制造厂计划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开始生产,预计将于 2028 年全面落成,届时将更好地支持中国的汽车电气化、工业电力和能源等应用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三安光电将利用自有 SiC 衬底工艺,单独建造和运营一个新的 8 英寸 SiC 衬底制造厂,以满足该合资厂的衬底需求。 功率半导体的 2024 IGBT 供不应求,中国大陆是扩产主力 IGBT 产能紧缺下,不少企业都选择扩产。一条新的芯片产线从开始建设到最后投产需要 3 年时间,长于大部分科技产品的扩产周期。 大部分 6 英寸、8 英寸的晶圆厂折旧,由于成本效益问题,很少有 6 英寸、8 英寸晶圆厂会扩大 IGBT 的产能。 不过有部分 12 英寸的晶圆厂已经开始生产 IGBT,比如电装和联电子公司联合半导体日本有限公司(USJC)合作,今年正式进入量产。据介绍,新一代 IGBT,与早期元件相比,新一代 IGBT 可减少 20% 的功率耗损。预计到 2025 年,两家合作的 IGBT 每月产量将达到 10,000 片晶圆。还有英飞凌、安森美在 12 英寸晶圆厂 IGBT 生产上有所进展。2023 年,英飞凌的 IGBT 扩产选在了中国。11 月,英飞凌决定扩大其无锡工厂的 IGBT 模块生产线。无锡工厂扩产后,将成为英飞凌最大的 IGBT 生产基地之一。 在庞大市场需求带动下,新洁能、宏微科技、士兰微、斯达半导、时代电气等本土 IGBT 企业出货量大增,同时不断迭代新产品。 士兰集昕公司「年产 36 万片 12 英寸芯片生产线项目」已有部分设备到厂并投入生产,并且加快转 12 吋产线量产的进度;士兰集科加快车规级 IGBT 芯片、超结 MOSFET、高性能低压分离栅 MOSFET 芯片的产出和上量,已具备月产 2 万片 IGBT 芯片的生产能力。 捷捷微电宣布对全资子公司捷捷半导体有限公司投建的「功率半导体 6 英寸晶圆及器件封测生产线建设项目」增加投资,由最初的 5.1 亿元上调至 8.1 亿元。 中芯集成在今年 6 月表示,将发力高端功率半导体代工市场。中芯集成已经建成了国内最大车规级 IGBT 制造基地,预计 IGBT 产能在今年底前超过 12 万片/月。 低、高压 MOSFET 将进一步分化 未来低、高压 MOSFET 市场或将进一步分化。中低 MOSFET 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伴随着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下游需求的激增将不断推动更多厂家涌入中低压 MOSFET 领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最终出现产品拼价局面,导致利润空间受挤压。 反观高压 MOSFET 市场则有望持续增长。据 Omdia 统计,2020 年度全球/中国高压超级结 MOSFET 产品的市场规模为 9.4/4.2 亿美元,并将于 2024 年达到 10/4.4 亿美元。伴随下游高压领域需求增长,高压 MOSFET 将迎市场份额提升。根据 Yole 数据,汽车将成为 MOSFET 最大增量市场,至 2026 年占 MOSFET 市场份额有望超 30%,从而带动高压 MOSFET 市场增长。其中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分别占比 25% 和 8%。 SiC,加快上车 在已上市车型中,800V 快充技术大多只「标配」在高版本车型上,而入门或主打销量的中低版本车型依然沿用 400V 电池包。但今年,多款搭载 800V 平台的车型发布,包括哪吒 S、小米 MS11、智己 LS6、阿维塔 12、理想 MEGA、极星 5。 因此随着 800V 平台的车型发布,碳化硅会迎来更大的需求。明年 SIC 将加快上车,随着工厂的进一步扩产和建设,SIC 的产能将日益充足。 前文提到的天岳先进、天科合达、三安光电等公司均斥资提高碳化硅晶圆/衬底产能,目前这些中国企业每月的总产能约为 6 万片。随着各公司产能释放,预计 2024 年月产能将达到 12 万片,年产能 150 万。业界乐观预计,2024 年中国碳化硅晶圆在全球的占比有望达到 50%。
  • 《2023年新增光伏装机量预计将超95GW》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5
    • 5 月 31 日,江苏泽润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泽润新能 ")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申报稿),对光伏发电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据招股书,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21 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达到 940GW,相较于 2020 年的 772.2GW 增长 22%。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近十年增长约 24 倍,过去 5 年间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均保持了 20% 以上的增速。 分地域来看,中国在光伏市场持续保持较为明显的领先地位,2021 年累计光伏装机量突破 300GW 里程碑,新增装机量 54.9GW;第二大光伏市场美国 2021 年累计装机量实现 122.9GW;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日本 77.6GW、德国 60.6GW、印度 60.1GW。 从新增光伏装机量的维度分析,2021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 167.80GW,同比增长 21.16%,近 10 年保持稳健的增长态势。中国在 2021 年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新增光伏装机量是第二大市场美国的两倍,也相当于其他五大市场之和。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的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仍将保持可观的增长速度。在中性预测情景下,预计 2026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347GW,届时全球累计光伏装机量将达到 2,368GW。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13 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 10.95GW,首次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应用市场,并在此后保持持续增长。2020 年、2021 年及 2022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 48.2GW、54.9GW 和 87.4GW,新增光伏装机量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预计 2023 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超过 95GW,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 487.60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