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RN预印平台于3月2日出版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等发表的预印本论文“The Viral Load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COVID-19) Has the Potential to Predict the Clinical Outcomes”,旨在研究临床因素、实验室检查和胸部影像学发现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病毒载量之间的关系。
论文回顾性收集了来自中国湖南省的5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病例。评估了基础临床特征、初始影像学特征和后续CT变化,并分析其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肺磨玻璃影(GGO)(48,85.7%)、血管扩张(44,78.6%)是COVID-19患者最常见的体征。64.3%患者的病灶边缘难以区分。在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和C反应蛋白之间没有发现显着相关性。相反,难以区分的病灶边缘与Ct值之间呈负相关性(r = -0.283,P = 0.042)。换句话说,难以分化的边缘意味着较低的Ct值(P = 0.043)。Ct值较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进展的随访变化(P = 0.022)。当AUC为0.685时,基线Ct值可以预测后续随访变化。CT表现正常的所有4位患者均在随访CT扫描中出现新病变。
结论:病毒载量与初始CT扫描图像上难以区分的病灶边缘负相关,并有可能预测随访CT的变化进展。诊断COVID-19病例时应报告Ct值。对于最初诊断时CT表现正常的患者,尤其是Ct值较低的患者,必须进行后续CT扫描。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手稿,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