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OAA国家环境信息中心发布创新灾害预警制图工具》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1-12-17
  • NOAA的国家环境信息中心(NCEI)于2021年12月9日发布了一款创新制图工具,可提供美国各地自然灾害危害的县级信息。这一新工具显著增强了NOAA十亿美元灾难网站(NOAA’s Billion-Dollar Disasters website)上的州级数据。

    由NCEI使用NOAA、FEMA和学术机构的数据开发的这种交互式NOAA制图工具提供了一个地点对天气和气候灾害(这些灾害可能导致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如野火、洪水、干旱和热浪、龙卷风和飓风等)敏感性详细信息。该工具扩展了FEMA的国家风险指数,以提供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每个县和县级别的天气和气候灾害的单一或多种组合的风险和脆弱性视图。

    Adam Smith是这项十亿美元灾害计划的负责人,他提到,了解县级灾害风险和社会脆弱性对于减轻天气和气候灾害越来越重要。一个地点的风险取决于几个因素,包括人口、基础设施和自然灾害的暴露程度。脆弱性反映了一个县基于社会经济因素准备、应对和从灾害中恢复的能力。这种绘图工具可以成为居民、社区规划者、应急管理人员和其他决策者的一个参考,帮助他们预防和减轻社区自然灾害。

    仅2020年,美国史无前例地经历了22次数十亿美元损失的气候和天气灾害,至少造成262人死亡。截至2021年10月8日,美国已经受到18起十亿美元灾难的影响,直接损失总额达1048亿美元,远高于2020年的成本。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遭受308次天气和气候灾害,总损失/成本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这308起事件的总成本超过2,085万亿美元,在过去五年中造成7,000亿美元的损失。

    NCEI气候分析和综合处负责人Russell Vose提到,数十亿美元灾难的数量和成本不断增加,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风险增加、社会动荡和气候变化。这项工具能够为支持在美国各地拯救生命和保护财产方面提供帮助。NOAA将继续开发此类工具,以便向公众提供权威的气候和数据服务。(李桂菊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oaa.gov/news-release/new-noaa-tool-pinpoints-natural-disaster-risk-down-to-county-level
相关报告
  • 《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 中科宇图成功举办“环境监测与预警研讨会”》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发布时间:2017-10-27
    • 以“创新驱动助推绿色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科学与技术年会在厦门市杏林湾大酒店成功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王志华主持,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中国科学院院士倪晋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等领导与嘉宾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报告。中科宇图作为中国领先的地理信息与环保科技服务商受邀出席本次大会,并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共同主办“环境监测与预警”专题研讨会。期间,中科宇图的环保项目还荣获了“2017年度环保科学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   在本届年会的展会中,中科宇图围绕“大数据”与“大环保”两大产业生态圈,重点展示了环保无人机监测、精准治霾、系统治水、生态环境大数据、环境遥感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等创新型产品体系及综合解决方案,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与会者的高度关注。   中科宇图本次展示了空气质量微型监测站与空气质量数据监测屏,二者共同实现对环境空气质量精准的网格化实时监控。微型监测站布设的多个点位会按照大气污染源的重点分布进行精细分配,可实时反映辖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按照污染物浓度的不同,这些点位的数据会在数据监测屏幕上以不同的颜色呈现出来,为政府部门精准执法、合理化控霾提供决策依据。   围绕本次年会主题,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中科宇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协办的“环境监测与预警”分会场于20日下午、21日上午顺利举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刘廷良副站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科技处处长付强主持本次专题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刘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陈传忠主任、中科宇图副总裁侯立涛、中科宇图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伟伟等与会嘉宾分别就“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与创新”、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发展状况”、“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思考”、“大数据背景下的环境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讨”、“多源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等议题作了主题报告。   刘文清院士表示,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为建设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美的中国提供环境技术和基础。   刘锐院长表示,对控制雾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是首要任务。但是环境监测数据的应用手段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大数据为环境监测应用和实施过程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中科宇图在大数据在环境监测领域做了一些工作,相信更多的大数据分析,建设项目我们还会继续开展。   侯总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环境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的报告中表示,中科宇图在16年的发展期间一直致力于大数据、大环保的企业,因此在相关技术方面优势明显。未来,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将聚焦三个领域,一个是环保云的建设方面,二是大数据应用,三是环境大数据产业。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会使大数据与大环保的产业方面得以有效提升。   顾伟伟副院长在主题为“多元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的报告中从三个方面对于多元遥感的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一方面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知识,第二方面中科宇图在多源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第三个方面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中的应用案例。   中科宇图16年来坚持“集信息技术改善环境,用空间信息改变生活”的使命,依托大数据理念与技术,围绕大气、水、土壤、生态等资源环境业务,积极构建大环保生态圈,实现对资源环境领域的智能综合分析、评价、监测与预警,有力地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与环保事业的进步。
  • 《国家能源局发布重要指导意见!》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23
    •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国家能源局细化明确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节点、能力标准、保障要素等要求,推动建成7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跨区跨企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协同作战能力。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各派出机构,全国电力安委会各企业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论述,提升电力设施设备抢修恢复和电力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现就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健全电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一)健全指挥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属地为主、分工负责的原则,完善国家指导协调、地方属地指挥、企业具体负责、社会各界参与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电力应急指挥机制。 (二)落实各方责任。国家能源局负责电力突发事件应对的指导协调和组织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将电力应急纳入本地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完善指挥协调机制,牵头做好本行政区域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综合协调;电力企业要服从电力应急工作的统一指挥,具体实施电力应急监测预警、抢修恢复等工作。 (三)强化协同配合。国家能源局负责国家层面电力应急工作的总体协调,推动建立电力应急部际协作机制和跨区域协同机制,健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应急救援资源共享及联合处置机制。国家能源局有关区域派出机构根据授权,负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应急工作的具体协调。 二、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政策标准体系 (四)推进电力应急政策文件制修订。国家能源局完善电力应急预案管理、应急队伍调用、重要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等电力应急制度规范,加强相关文件宣贯落实,为灾害事故预防、应急事件处置和电力应急保障等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五)推动电力应急标准体系建设。相关单位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民生电力保障需求等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制定电力应急精准勘灾、灾损评估、快速救援等技术标准,不断完善电力应急标准体系。鼓励社会团体制定应急产品及服务类团体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力量建设 (六)加快推进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国家能源局细化明确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建设节点、能力标准、保障要素等要求,推动建成7个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2个研究中心并形成实战能力,不断提升跨区跨企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协同作战能力。 (七)推动省、市、县级电力应急力量建设。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区域电力企业情况和电力设施设备规划布局,深入分析电力突发事件风险,落实“专兼结合、平急结合、精干有效”的省、市、县三级电力应急力量。重点推进电力企业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灾害应急避险能力。 (八)落实电力企业应急力量常态化编组。各级电力企业要针对可能面临的电力突发事件和应急需求,明确“平时”应急专兼职队伍编组,定人、定岗、定责,落实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定期开展应急处置培训演练,与国家和地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建立协同机制,不断提高电力突发事件快速处置能力。 (九)注重发挥电力应急专家库作用。相关单位要建立电力应急专家遴选、管理、使用等机制,加强国家和地方电力应急专家库管理,在电力应急体系规划、电力应急预案编制、电力应急演练组织、电力应急能力评估、电力应急抢险和风险隐患排查中充分发挥专家支撑作用。 四、进一步提升电力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管控能力 (十)加强监测预警。地方电力管理部门要指导电力企业健全完善与应急、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地震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综合研判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地震地质灾害以及多灾种叠加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因素,采用有效途径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十一)强化风险管控。电力企业要加强大面积停电风险因素分析,强化对电力设备设施运行情况、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各类外部因素及水电站大坝状态的安全风险评估,利用情景构建等手段逐一排查安全风险隐患,不断优化电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电力安全风险隐患底数清、动态明,重大风险可控、在控。 (十二)落实信息报送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畅通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电力系统影响信息的报送渠道、规范信息报送要求、细化信息报送内容,聚焦民生供电保障,提高信息报送的敏感性、主动性和时效性。杜绝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等行为。 五、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预案体系 (十三)增强电力应急预案的实用性。相关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加快修订《国家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研究制定巨灾应急预案,推进省、市、县、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全覆盖和有效衔接。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电力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推进电力应急预案表格化、数字化、简约化,不断提升电力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十四)提高电力应急演练的实战化。各单位要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桌面推演、沙盘推演和综合演练方式,积极开展非剧本式、无脚本化随机场景电力应急演练。国家能源局选取重点区域定期组织开展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演练;省、市级电力管理部门及省级以上电力企业,每两年至少开展一次电力应急综合演练或桌面、沙盘推演,探索积累超大特大型城市电力应急处置经验。 (十五)加强电力应急培训的针对性。电力企业要健全电力应急培训管理制度,完善培训激励和约束机制。针对应急指挥、应急救援等不同人员每年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类别、全方位开展培训。依托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探索创新电力应急“线下+线上”融合培训方式,按照每年三分之一滚动培训模式,力争每三年完成一次电力行业应急人员培训全覆盖。 六、进一步增强电力应急抢修恢复能力 (十六)提升电力应急抢修恢复能力。相关单位要加强灾损评估、抢修计划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快速掌握电力设施受损程度和影响范围,科学合理制定抢险救援、抢修恢复计划。建立电力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提高电力应急过程中灾情统计上报、综合研判、方案制定、队伍调用、物资调配各环节反应速度。针对重要基础设施损毁情形,提前梳理备品备件、交通运输等薄弱环节,坚持“一设备一方案”提前制定抢修恢复方案。 (十七)提升重要用户电力自保能力。国家能源局出台重要电力用户认定及其自备应急电源监督管理办法,各级电力管理部门加强重要电力用户统一认定管理,督促重要电力用户按照规定配置、使用、维护自备应急电源,加强对重要电力用户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的检查指导,着力提高重要电力用户应对涉电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八)提高电力应急物资储备水平。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应急装备和重要设备备品备件储备,针对性优化电力应急专用物资的品种、规模、结构、布局。进一步规范应急物资和装备维护管理,提升电力应急物资全程监管、统一调拨、动态追溯等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灵活机动的储备运行机制,及时更新换代。 七、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科技创新和装备配备 (十九)推动电力应急技术创新。电力企业要充分利用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和研究中心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资源,开展多种方式的项目合作,加强高效实用的电力应急前沿技术研究。强化电网灾害监测预警、灾害防范、救援处置与保障、灾害应对仿真推演、灾损快速感知、智慧辅助决策等应急关键技术研发,加强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推进构建智慧应急体系,提高电力应急科技支撑水平。 (二十)推进电力应急产业发展。各单位要加快各类先进适用技术装备向电力应急领域转移转化,鼓励和支持先进电力应急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构建完善电力应急产业链,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打造电力应急产业发展集群。针对极端自然灾害等威胁,立足最复杂困难情况,加强对电力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空中支援装备、快速抢修装备、大容量应急电源等关键装备的应用。 (二十一)加强先进电力应急装备配备。各单位要加强电力应急亟需的指挥、通信、供电、照明、后勤等装备配备,从数量、种类、容量、地域等方面合理规划。建立全国和分区域电力应急装备台账,动态掌握装备数量质量情况。定期分析应急装备配备情况,鼓励电力应急装备在不同企业之间、企业与地方之间的共享互用。 (二十二)加快电力应急指挥手段建设。相关单位要加快推进各级电力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指导国家级电力应急基地建设极端条件下保底指挥通信手段,努力实现各级电力应急指挥机构与电力应急力量之间的互联互通。 八、进一步强化电力应急评估保障体系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国家能源局强化电力应急体系顶层设计和国家级电力应急力量规划建设;地方电力管理部门会同派出机构加强本地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省—市—县三级电力应急力量规划建设;电力企业严格落实电力应急体系建设要求,建强电力应急力量、配强电力应急装备、完善电力应急预案,有效遂行电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任务。 (二十四)加强相关保障。各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激励保障制度,保证电力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要加强电力应急经费投入和保障,将电力应急预案修编、处置救援、演练培训、装备物资配套、技术研发创新所需经费纳入财务预算优先安排。要加强电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为电力应急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 (二十五)加强应急评估。各单位要深入推动《电力企业应急能力建设评估管理办法》落实,加强电力应急能力建设评估,全方位提高应急水平。建立电力应急处置后评估及反馈机制,提升电力企业与重要用户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原电监会《关于加强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09〕60号)在本文印发之日同时废止。 国家能源局 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