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政策红包下防止“虚火”》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7-22
  •   近年机器人产业增长迅猛,推动“机器换人”也不能单靠政府补贴设备,而是要着力建造机器人产业链,“把机器人用起来,维护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未来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业内人士表示,在三部委共同吹响的机器人发展集结号中,国内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发展机遇期。

      面对日趋火热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有关专家建言,火爆背后需冷静,要通过规范发展,防止产生新一轮产业过剩。

      机器人产业政策红包密集发布

      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加剧、制造业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得到快速发展,自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09年—201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59.5%的速度增长。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最新统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达22257台,比上年增长31.3%。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据了解,多年来国家一直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在科技部、工信部制定的“十二五”规划中,都规定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2012年4月,科技部出台《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培育发展工业和服务机器人新兴产业。2012年8月,财政部公示2012年智能制造装备项目拟支持单位名单,共有64个项目入围。2013年4月21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在京成立,大力推动我国机器人的产、学、研、用,加速机器人技术与产品在各行业中的普及应用。2013年4月28日,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正式成立,向外界昭示了重庆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宏大构想。国家及地方支持政策的逐步加码,推动机器人市场从示范性推广到全面运用。

      随着《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红包的密集发布,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较“十二五”末新增4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较“十二五”末增加140万台。多个权威机构预测,到“十三五”末,我国机器人产业集群年产值预计将突破1000亿元。

      各地抢占机器人产业发展市场

      机器人革命轰轰烈烈,“机器换人”已经是大势所趋。面对新形势,我国各地纷纷作出战略部署,抢占机器人产业发展制高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北京、上海、深圳、浙江、重庆、黑龙江、洛阳、广州、东莞、佛山、顺德等地方政府出台机器人相关扶持政策。各地政策支持主要包括机器人产业链、机器人用户两个方面;支持措施主要是利用资金、税收、土地以及人才等优惠政策,促进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

      上海市对企业以自主研制的机器人、数字化生产车间以及自动化生产线应用改造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项目,通过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重庆市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机器人产品的示范应用及产业化。深圳市每年投入5亿元发展智能装备产业,对行业细分龙头给予500万元资助。青岛市建设专业孵化器,提供孵化空间、创业投融资、创业辅导与培训和技术转移等服务。广州市对工业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采用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予以重点支持,在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采用无偿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连续5年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相关项目建设。广东省东莞市财政扶持资金向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项目倾斜,大力支持银行信贷、融资租赁、信用担保等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为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和实施“机器换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南京市政府产业和科技专项资金每年扶持一批机器人产业发展项目,建立机器人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机制,构建南京机器人产业投融资平台、重大装备租赁机制和“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等。

      机器人产业应理性发展

      受到利好政策助推,机器人产业园目前已从珠三角、长三角一直蔓延到内陆县城。随着全国各地机器人产业“热潮”的涌动,一些地方出现了机器人企业一窝蜂而上的局面。

      中航工业信息技术中心首席专家宁振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整体上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有关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还远远落后于产业发展。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上不能蛮干,要理性发展。最近几年,光机器人产业园就有接近40家,和当年光伏等产业一样出现了过剩的现象。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要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在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机等市场中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还比较少,但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低端产品到处可以看见,这种现状一定要改变。

      全球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abb集团中国总裁顾纯元博士表示,中国无疑已经是世界工业机器人最大的市场,近年机器人产业增长迅猛。他认为,目前“机器换人”的经济性还存在问题,推动“机器换人”也不能单靠政府补贴设备,而是要着力建造机器人产业链,“把机器人用起来,维护好”。

      近日,一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议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讨论稿)》浮出水面。这份文件旨在规范日趋火热的机器人产业,防止产生“虚火”。文件提出了对机器人整机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集成企业多方面的要求,包括生产设施、设备、检测和校准、技术创新、产品以及人员方面的规范。

      专家表示,行业新规的酝酿出炉,有望从产业准入着手,规范产业竞争,消除骗补现象,遏制机器人产业的“虚火”。同时,鼓励企业做大做强,通过并购重组形成优势企业,引领机器人产业发展方向。

相关报告
  • 《四大政策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路径日益清晰》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6-17
    •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技能不断提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受到高度关注。除了在医疗、音乐等新兴领域大展身手外,在传统工业领域,机器人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数据显示,到2018年年底,饱受招工难之痛的东莞市已经投入使用工业机器人8000台。越来越多的企业盼望使用自动化设备,众多企业正在构建自动化生产线,甚至是全自动的无人生产线。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行业,也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还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近日举行的2019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司副司长罗俊杰表示。 当前,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产业跨界融合日益明显,制造模式和企业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各国都把制造业放在经济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如,近期美国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战略》,德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2030》,日本提出2018——2019年度《综合创新战略》。 “这些举措的共同点都是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生产率,与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罗俊杰表示,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罗俊杰介绍说,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施策,以创新为引领,以需求为带动,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机器人产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智能机器人企业和机构170多家,企业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了70%,产业比重约占全国5%以上,园区机器人产业链条完整,涵盖了包括FESTO、安川、哈工大特种机器人在内的整机企业83家,SMC、智同在内的零部件生产企业46家,自动化解决方案及施耐德在内的配套企业和院所39家。 “北京经开区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机器人认证检测等方面建立了先发优势,在电子、汽车、医药等智能制造领域发挥了应用示范和重要的支撑作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绳立成表示。 我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挑战仍存需着力应对 整体上,我国机器人产业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机协作机器人、云智能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新品不断涌现,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手术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的产品类型日益丰富,运用领域快速拓展。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机器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23.8亿美元,截止至201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87.4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同时,中国机器人占全球机器人比重上升,2017年占比26.97%,2018年可达29.31%,2013-2018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年均增速接近30%。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上一直占有主导地位,2018年占比71.28%,较2017年(73.78%)略有下滑。服务机器人占比则持续上升,2018年达到约21.05%。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比一直相对稳定,保持在8%左右。截止至2018年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147682套,同比增长4.6%。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器人应用市场。 虽然如此,但罗俊杰坦言,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如,核心技术尚待突破、应用领域有待拓展、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等。 要提升创新能力 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充分利用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紧紧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着力改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整机的保持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努力提高产品的供给质量促进机器人高端化的应用。 规范行业发展 进一步实施好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继续完善机器人检测认证平台,制定行业急需的技术标准,引导产品品质提升,增强用户使用机器人的信心。 完善标准法规 随着机器人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人安全、伦理道德等问题逐步显现,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未雨绸缪,抓紧研究制定完善机器人安全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机器人创新应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开放合作 中国制造业应开放创新,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坚持走开放、合作、共赢的道路,落实好各项开放合作政策,为各类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环境。“我们要与世界各国同行携手应对挑战,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罗俊杰表示。 地方发力,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日渐清晰 为了推进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地方也都做了积极努力。 如上海印发《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支持人机共融特性的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抢占智能服务机器人发展制高点,以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为重点,大力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养老陪护、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 推进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升级,以机器视觉、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积极开发焊接、装配、喷涂、搬运、检测等智能工业机器人,实现高柔性、高洁净度、高危险等特定生产场景的快速响应,全面提升工业机器人传感、控制、协作和决策性能。到2020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孔磊介绍,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柏惠维康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等都是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明星展品,吸引了用户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8年大会结束后,北京市全面整合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医院等创新资源,成立了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了前沿技术、产品设计、检测评估、临床研究等六大中心,打造了手术机器人技术开发、产品研制、临床试验协同创新平台,全面巩固和提升北京市手术机器人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 在联合清华大学、天坛医院、宣武医院等十余家医院合作研发的基础上,北京市华科精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在去年年底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准产,成为了北京市第三家,同时也是全国第三家,获得生产许可的手术机器人。 经过几年发展,北京机器人产业进一步汇聚发展要素,产业创新发展的生态初具雏形,细分领域初步显现,机器人发展思路也逐步清晰。下一步,北京市将主要聚焦医疗健康机器人、各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4+1发展方向,重点支持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校企成果转化,用户需求为牵引的产学研用协同等创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器人产业配套体系和强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激活工业、民生、公共安全三大应用服务市场,全面培育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
  • 《技术鸿沟 国内机器人产业亟待去“虚”求“真”》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业机器人发展动态加工 > 2016年第2期(总第3期) > 编译情报条目 原文标题: 资源概要: 国产机器人 与国外有约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差距,最大差距是技术鸿沟。而在机器人产业中游地带,我国又存在“过热”和“虚火”现象,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就有40多个,而系统集成,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就是“全进口配件 自行组装”模式的拼装组合,很多机器人产业园实际是加工基地,不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驱动了产品同质化及恶性竞争。要塑造与增强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产机器人技术有待突破   伴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闪亮出炉,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机器人对国民经济尤其制造业升级驱动与体格武装作用更为饱满地凸显了出来,又一个全新的巨大产业空间即将打开。不过,在畅想未来美好愿景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我国机器人产业较为粗糙的现实。   据美国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比雇用一个工人的成本低约15%。当然,机器人投入使用带来的并不只是成本下降和相应效率的提高,由于在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机器人还能显著提升产品的精良化与个性化程... * 中文标题: (不得超过200个字符) * 资源概要: (不得超过7000个字符) 所见即所得编辑器 工具栏文档 源码 保存 新建 预览 打印 模板剪贴板/撤销 剪切 复制 粘贴 粘贴为无格式文本 从 MS Word 粘贴 撤消 重做编辑 查找 替换 全选 拼写检查 即时拼写检查 表单 表单 复选框 单选按钮 单行文本 多行文本 列表/菜单 按钮 图像域 隐藏域基本格式 加粗 倾斜 下划线 删除线 下标 上标 清除格式段落 编号列表 项目列表 减少缩进量 增加缩进量 块引用 创建 DIV 容器 左对齐 居中 右对齐 两端对齐 文字方向为从左至右 文字方向为从右至左链接 插入/编辑超链接 取消超链接 插入/编辑锚点链接插入 图象 Flash 表格 插入水平线 表情符 插入特殊符号 插入分页符 iFrame样式样式样式格式格式字体字体大小大小行距行距颜色 文本颜色 背景颜色 工具 全屏 显示区块 关于CKEditor▲ 元素路径 所属类型: [添加] 重点主题词: 删除 增加 编译者: icad 刘建华 admin 于改红 张智雄 张敏 师洪波 欧阳峥峥 唐小利 刘金石 许西可 石林 张明利 王雷 王淑芬 马守才 杨芳 wangyb 吴蓉 zhdg1989 赵龙 冯志刚 海雅制造 郭红梅 liuzh 李越 gdinlib 程冰 qianl timothyshuea [添加] 摘译自: 资源原文 原始页面 国产机器人 与国外有约10年甚至20年以上的差距,最大差距是技术鸿沟。而在机器人产业中游地带,我国又存在“过热”和“虚火”现象,全国“机器人产业园”就有40多个,而系统集成,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就是“全进口配件 自行组装”模式的拼装组合,很多机器人产业园实际是加工基地,不仅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反而驱动了产品同质化及恶性竞争。要塑造与增强机器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在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国产机器人技术有待突破   伴随着《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闪亮出炉,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路线图清晰地浮出了水面,机器人对国民经济尤其制造业升级驱动与体格武装作用更为饱满地凸显了出来,又一个全新的巨大产业空间即将打开。不过,在畅想未来美好愿景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我国机器人产业较为粗糙的现实。   据美国银行一份最新研究报告,目前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比雇用一个工人的成本低约15%。当然,机器人投入使用带来的并不只是成本下降和相应效率的提高,由于在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机器人还能显著提升产品的精良化与个性化程度。同时,机器的功能延伸和对人的替代,必然倒逼个体知识能力的提高与更新,进而优化一国的整体知识与就业结构。因此,在“机器人革命”的荡涤下,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内涵及所依赖的资源基础、国家间产业分工形式都将发生深刻变化。顺应并追随这一革命性潮流,自然就成了各国不二的选择。如美国发布的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现在的机器人与20世纪的互联网放在重要地位;欧盟启动了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入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就业岗位;日本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七大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韩国制定了“智能机器人基本计划”,并发布“机器人未来战略展望2022”。   另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4万台,同比增长8%,其中我国市场销量超过6.6万台,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地位。不过,按机器人密度即每万名雇员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韩国440台,日本332台,德国282台,美国152台,我国不足30台,低于全球约为50多台的平均水平。因此,国际机器人协会(IFR)预测,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数量或将增加接近一倍,数量达到40万台,我国有望成为增速最快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