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开发新的航天级3D打印铜合金粉末》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3-22
  •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3D打印铜合金材料,并通过该材料和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设备制造了一种火箭推进部件。

    这一新材料是GRCop-42,它是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的铜基合金,由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MSFC)和俄亥俄州的美国宇航局格伦研究中心(GRC)的团队创建。

    图:NASA 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进行3D打印喷嘴的热火试验。 来源:NASA / MSFC。

    高导热性、蠕变性和高温强度

    GRCop-42 铜合金粉末可用于生产近乎完全密集的3D打印部件,如火箭燃烧室内衬和燃料喷射器面板。

    GRCop-42 3D打印铜合金粉末还有一个“前身“-GRCop-84。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NASA 从2014年开始开发这种用于制造火箭燃烧室的GRCop-84 3D打印铜合金粉末。

    继2016年和2017年,NASA 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对3D打印的GRCop-84组件进行热火试验后,该团队开始开发GRCop-42。NASA 希望通过该材料具有与GRCop-84相似强度,但具有更高导热率。NASA 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该材料制造的增材制造发动机燃烧室组件将“超过传统方式制造的上一代产品”。

    整个2018年,NASA团队对GRCop-42 金属粉末进行了测试,通过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技术证明了其可加工性。这类增材制造设备此前被用于制造GRCop-84 铜合金粉末材料。

    NASA研究团队在测试过程中使用Concept Laser M2 金属增材制造系统制造了25个小组件,打印层厚为之前制造GRCop-84材料时的50%(0.045mm)。

    研究人员观察到,用GRCop-42 材料3D打印的组件冷却得更快。NASA研究人员通过热等静压机(HIP)进行后处理,从而降低金属孔隙率,然后将组件送至格伦研究中心进行其他后处理和室温拉伸测试。

    NASA 测试结果发现,由GRCop-42制成的3D打印金属部件表现出高导热性,优异的蠕变(变形)性和高温强度。

    NASA团队预计将通过构建更大的3D打印组件,来测试GRCop-42 铜合金粉末的参数集。

    3D科学谷Review

    铜是一种导热性和反射性极佳的材料,这一属性也使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在进行铜合金零件增材制造时充满挑战。铜金属在激光熔化的过程吸收率低,激光难以持续熔化铜金属粉末,从而导致成形效率低,冶金质量难以控制。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观察,多家火箭制造企业在开发铜合金3D打印工艺,并通过这一技术制造功能集成的火箭发动机部件。

    Aerojet Rocketdyne在火箭铜合金推力室3D打印领域取得的突破,为制造新一代RL10发动机带来了可能性。3D打印铜合金推力室部件将替代以前的RL10C-1推力室部件。被替代的推力室部件是由传统工艺制造的,由多个不锈钢零件焊接而成,而3D打印的铜合金推力室部件则由两个铜合金零件构成。

    相比传统的制造工艺,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技术为推力室的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自由度,使设计师可以尝试具有更高热传导能力的先进结构。而增强的热传导能力使得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更加紧凑和轻量化,这正是火箭发射技术所需要的。

    从事小型火箭制造与发射的航天初创企业Launcher 也测试了铜合金火箭发动机部件。Launcher去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发概念验证发动机E-1 ,这是一种3D打印铜合金(Cucrzr)发动机部件,集成了复杂冷却通道,这一设计将使发动机冷却效率得到提升。

    图:Launcher与3T、EOS 开发的3D打印铜合金火箭发动机部件

    NASA在2015年取得了铜合金部件3D打印方面获得进展,制造技术也是选区激光熔化3D打印,打印材料为GRCo-84铜合金。NASA用这项技术制造的3D打印零件为火箭燃烧室衬里,该部件总共被分为8,255层,进行逐层打印,打印时间为10天零18个小时。

    这个铜合金燃烧室零部件内外壁之间具有200多个复杂的通道,制造这些微小的、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内部通道,即使对增材制造技术来说也是一大挑战。部件打印完成后,NASA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束自由制造设备为其涂覆一层含镍的超合金。NASA的最终目标是要是要使火箭发动机零部件的制造速度大幅提升,同时至少降低50%的制造成本。

    根据3D科学谷的市场研究,国内金属3D打印企业铂力特已在铜金属激光成形领域取得了进展,研制出针对难熔金属和高导热、高反射金属的3D打印工艺,实现了复杂流道的铜材料制造工艺,成功制备出3D打印铜合金尾喷管。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456327
相关报告
  • 《德国航空航天中心开发用于太空飞行的3D打印工艺》

    • 来源专题:工业强基
    • 编译者:张欣
    • 发布时间:2024-07-05
    • 航天部门的竞争对发射器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降低成本和可重复使用方面。DLR项目3D LoCoS已经证明,增材制造可以在未来的太空推进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Lampoldshausen的欧洲P8研究和技术试验台上,成功完成了3D打印燃烧室的热火测试。 最大的安全性、高性能和长使用寿命是空间推进系统必须满足的重要要求。目前的推进技术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但它们在成本效益和可重用性方面的表现才是衡量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标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的研究人员正在低成本空间组件3D打印项目(3D-LoCoS)中关注这些特性。重点是基于金属的增材制造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即3D打印工艺。这些方法使为新的空间组件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生产技术演示成为可能。 降低成本是空间部门的一个竞争因素 DLR材料研究所项目负责人Jan Haubrich表示:“新的制造工艺是提高性能、提高成本效益的关键,也是为可重复使用的发射器技术铺平道路的关键。”来自结构与设计研究所、太空推进研究所、软件技术研究所和材料研究所的跨学科团队正在合作开展3D LoCoS项目,其目的是扩大“激光粉末床融合”(LPBF)增材制造工艺应用的可能。LPBF方法适用于特别复杂的结构。 DLR太空推进研究所的Dmitry Suslov表示:“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具有特殊再生冷却概念的燃烧室,专门用于LPBF的制造过程。”铜、铬和锆的合金使燃烧室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导热性和耐热性。 P8试验台上的新制造工艺 在Lampoldshausen的P8研究与技术试验台上进行的热火测试表明,3D打印燃烧室的设计和制造过程都是成功的,该燃烧室能够产生25千牛顿的推力。Suslov指出,通过六次热火测试展示了这种新制造方法的巨大潜力和3D打印燃烧室的功能。现在DLR想迅速将这项技术引入工业应用。测试已经证明,增材制造为发动机部件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燃烧室的设计到测试台上的测试,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设计方法也被用于整个项目。 金属基增材制造的创新 Jan Haubrich表示:“与大多数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增材制造工艺实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组件生产方式,它相当新颖。未来,尤其是对于复杂的设计,它使组件能够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地打印。”然而,使用增材制造生产的材料与传统加工的材料表现不同,因此需要额外的测试和技术开发。后续项目将继续使用人工智能将铜燃烧室开发成可飞行的硬件。合作项目还旨在加强该技术向工业转移。 燃烧室的发展 在燃烧室的生产中使用3D打印必须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这是因为LPBF工艺的使用产生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会影响气密性、几何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等特性,这些特性对设计至关重要。因此,研究人员首先调查了新燃烧室设计的3D打印是否可行。通过材料测试和原型验证LPBF工艺和制造策略。新工艺使燃烧室能够在制造系统上单件制造。该系统必须具有特殊的尺寸,以适应一体生产长度超过60厘米的燃烧室。
  • 《NASA研发出可用于航天极端高温的新型3D打印金属合金》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8-25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NASA官网8月16日消息,美国NASA格伦研究中心研发出名为“GRX-810”的金属合金,该金属合金将用于3D打印耐极端温度的航天发动机部件。该金属合金由镍、钴、铬组成,表面覆盖纳米氧化物涂层,显著提升耐热性和寿命。其中,研究人员利用“共振声学混合技术”开发了“先进弥散涂层技术”,将氧化物涂层均匀地覆盖在金属颗粒上,并使它们非常坚固。在约1077摄氏度的高温下,GRX-810零件可长期承受应力。Elementum 3D公司已获得NASA专利许可进行批量生产,同时测试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动机和流量传感器等设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