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北京主要污染来源》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6-11-08
  • 11月2日起,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环境保护部5日向媒体通报,分析表明,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最主要组分,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北京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针对11月2日-5日期间东北、华北地区持续重污染天气过程,环境保护部组织专家进行会商,并派出12个督查组赴重污染地区进行督促检查。

    11月2日起,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最大影响面积分别达到63万和38万平方公里,污染范围覆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等7省(市)。

    11月3日至5日,东北地区相继有绥化市、哈尔滨市、大庆市、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沈阳市、辽阳市、鞍山市、营口市、大连市等11个城市的AQI小时值达到500,其中哈尔滨市、大庆市、绥化市等污染最为严重。4日下午,华北地区多个城市PM2.5浓度达到峰值,其中保定市为区域内污染最重城市,达到严重污染;5日,华北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有所缓解。

    东北地区重污染天气过程的PM2.5组分在线监测结果表明,燃煤、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是哈尔滨市PM2.5污染最主要的贡献源,占比分别为35-40%、20-30%和20%左右。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沈阳市PM2.5最主要的贡献源。对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分析表明,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最主要组分,表明机动车尾气排放仍是北京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11月5日上午,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再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应对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污染天气应对,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督查督办,切实保障公众健康。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专门协调辽宁、吉林、内蒙等省(区)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强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空气重污染的影响。

    环境保护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对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山东省等重点地区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督查,重点督查地方应急预案落实情况,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工作开展情况,企业执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情况,以及大气污染源排放情况。

    督查发现,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对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重视不够。此次重污染过程,多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但应急响应不及时,应对措施不到位,有39家企业大气污染排放异常,涉嫌超标。

    二是秸秆禁烧责任不落实。卫星遥感显示,黑龙江省秸秆焚烧火点达到415个,占全国总数的83%。督查发现哈绥高速呼兰段404公里至421公里处以及肇东市五站镇、黎明镇、姜家镇、肇东镇、巴彦县兴隆镇高速公路两侧均存在大面积焚烧秸秆现象。

    三是应急预案宣传贯彻不到位。哈尔滨市9月份对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重新进行了编修,但督查发现除小部分企业按要求完成应对措施修订外,其他停、限产名录中的企业均表示不清楚、不了解。

    环境保护部将密切关注空气质量状况,继续对各地政府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及时要求各地落实整改措施,重要情况随报。

相关报告
  • 《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比2015年削减1.3%》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07-12
    • 环境保护部3日公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2017)》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初步核算为4472.5万吨,比2015年削减1.3%。   年报显示,2016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95亿辆,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机动车污染防治的紧迫性日益凸显。 环保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说,2016年各地区及有关部门从新车达标监管、在用车环保管理、黄标车和老旧车加速淘汰、车用燃料改善及车用尿素供应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机动车环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介绍,监测表明,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至41%。 刘炳江表示,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机动车生产、使用、淘汰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同时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车、油、路”同步,大力防治机动车对大气环境和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
  • 《京津冀协同治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_中国环境新闻网》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lhy
    • 发布时间:2020-05-09
    • 月27日石家庄报道 今天下午,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人大常委会联合召开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物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新闻发布会。京津冀三地将于5月1日起同步施行条例,共享超标排放车辆信息,共建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统一登记管理系统,通过联防联控全面提升区域污染防治水平。  据介绍,条例由三地同步起草、同步修改、同步通过、同步实施,是京津冀第一个同步立法的实质性成果,也是我国首部对污染防治领域作出全面规定的区域性协同立法。  三地条例主要制度基本实现了一致性、协同性和融合性,重点强化了4个治理,即统筹油、路、车,推动综合治理;坚持预防为主,推动源头治理;坚持问题导向,推动重点治理;加强联防联治,推动协同治理。  贯彻落实条例,北京市将制定重型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远程监测管理承载终端安装管理办法、非道路移动机械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规范物流站、年检场等监管执法规程。天津市将重点抓好调整运输结构、天津港建设绿色港口、非免检柴油车注册登记前环保检验、柴油车安装在线监控等多项新任务,实现污染减排目标。河北省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推进公转铁和海铁联运,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比例;实施精准管控,全面排查重点用车单位,加快尾气治理和老旧车辆淘汰步伐,依法打击超标排放行为,并逐月溯源前十名排放检验机构倒查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