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 利用激光直接控制原子核的自旋以用于编码量子信息》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husisi
  • 发布时间:2023-02-17
  • 图:显示了两个波长不同的激光束如何影响原子核周围的电场,如箭头所示,以推动原子核自旋的方式推动电场

    原则上,基于量子的设备,如计算机和传感器,在执行许多复杂任务时,可以大大优于传统的数字技术。但是,尽管科技公司以及学术和政府实验室进行了大量投资,但在实践中开发此类设备一直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目前最大的量子计算机仍然只有几百个“量子比特”,即数字比特的量子等价物。

    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制造量子比特并控制它们读写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在现阶段是理论上的,它基于测量和控制原子核的自旋,使用两种颜色略有不同的激光器发出的光束。

    相关研究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X》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

    长期以来,核自旋一直被认为是基于量子的信息处理和通信系统的潜在构建块,光子也是如此,光子是电磁辐射的离散包或“量子”。但要让这两个量子物体协同工作很困难,因为原子核和光子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它们的自然频率相差六到九个数量级。

    在麻省理工学院团队开发的新过程中,入射激光束频率的差异与核自旋的跃迁频率相匹配,从而推动核自旋以某种方式翻转。

    Cappellaro教授说:“我们发现了一种新颖、强大的方法,可以将核自旋与激光产生的光光子相结合。”。“这种新颖的耦合机制使它们能够进行控制和测量,这使得使用核自旋作为量子比特成为一种更有前途的尝试。”

    研究人员表示,这个过程是完全可调的。例如,其中一个激光器可以被调谐到与现有电信系统的频率相匹配,从而将核自旋转变为量子中继器,从而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

    以前使用光影响核自旋的尝试是间接的,而是与围绕核的电子自旋耦合,这反过来又会通过磁相互作用影响核。但这需要附近存在不成对的电子自旋,并导致核自旋上的额外噪声。对于新方法,研究人员利用了许多核具有电四极的事实,这导致了与环境的电四极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受到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原子核本身的状态。

    “核自旋通常是非常弱的相互作用,”Li说,“但通过利用某些核具有电四极的特性,我们可以诱导这种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这种效应直接耦合到核自旋,而没有任何中间电子自旋。这使我们可以直接操纵核自旋。”

    除其他外,这可以精确识别甚至绘制材料的同位素,而拉曼光谱是一种基于类似物理学的成熟方法,可以识别材料的化学和结构,但不能识别同位素。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能力可能有很多应用。

    至于量子存储器,目前用于或考虑用于量子计算的典型设备具有相干性时间,这意味着存储的信息可以可靠地保持完整的时间量,通常以微小的几分之一秒来测量。但对于核自旋系统,量子相干时间是以小时为单位测量的。

    该团队表示,由于光学光子被用于通过光纤网络的远程通信,因此将这些光子直接耦合到量子存储器或传感设备的能力可能会为新的通信系统带来重大好处。此外,该效应可用于提供将一组波长转换为另一组波长的有效方式。“我们正在考虑使用核自旋来转换微波光子和光学光子,”Xu说。

    到目前为止,这项工作是理论上的,因此下一步是在实际的实验室设备中实现这一概念,可能首先是在光谱系统中。“这可能是原理证明实验的一个很好的候选,”Xu说。他说,在那之后,他们将研究诸如记忆或转导效应等量子器件。

相关报告
  • 《探索 | 钻石用于量子传感》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20
    • University of Tsukuba的科学家演示了如何利用超快光谱学来提高量子传感器的时间分辨率。通过测量金刚石晶格中相干自旋的方向,他们表明即使在很短的时间内也可以测量磁场。这项工作可以促进超高精度测量领域的发展,即量子计量学,以及基于电子自旋的“自旋电子”量子计算机。 量子传感提供了以纳米分辨率极其精确地监测温度以及磁场和电场的可能性。通过观察这些性质如何影响传感分子内的能级差异,纳米技术和量子计算领域的新途径可能变得可行。然而,由于发光寿命有限,传统量子传感方法的时间分辨率以前被限制在微秒范围内。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改进量子传感。 现在,由University of Tsukuba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方法,用于在著名的量子传感系统中实现磁场测量。氮空位(NV)中心是金刚石中的一种特殊缺陷,其中两个相邻的碳原子被一个氮原子和一个空位所取代。这个位置额外电子的自旋状态可以用光脉冲读取或相干操纵。 “例如,负电荷的NV自旋态可以用作具有全光读出系统的量子磁强计,即使在室温下也是如此,”第一作者Ryosuke Sakurai说。研究小组使用了一种“inverse Cotton-Mouton”效应来测试他们的方法。当横向磁场产生双折射时,就会产生正常的Cotton-Mouton效应,双折射可以将线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在这个实验中,科学家们做了相反的事情,用不同偏振的光来产生微小的受控局部磁场。 作者Muneaki Hase和他的同事Toshu An表示:“利用非线性光磁量子传感,可以测量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先进材料中的局部磁场或自旋电流。”该团队希望,这项工作将有助于使量子自旋电子学计算机成为敏感的自旋态,而不仅仅是像当前计算机那样的电荷。这项研究还可能使新的实验能够观察磁场的动态变化,甚至在实际设备操作条件下观察单个自旋。 图:测量的光学装置
  • 《探索 | 激光增益材料中的热导率和管理》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2-23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回顾了纳米/微结构对多晶陶瓷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能的影响,各种常用晶体激光材料的最新发展,以及用于高功率应用的更稳健激光增益材料的潜在未来方向。 在设计固态激光系统时,热管理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因为一部分光泵功率被转换为废热,而不是光激光功率。增益介质中的热梯度会导致热透镜效应(降低光束质量)并最终导致热应力断裂。系统级的管理策略包括激光晶体的水冷和高导热散热器的使用。图 1 显示了边缘泵浦激光器设计的示意图,其中增益介质与两个散热器直接接触。增益介质和散热器之间的大接触面积允许有效散热和高总激光功率。无论泵浦/冷却方案如何,最大可传输激光功率直接与增益介质的热导率 k 成比例, k 增加 10 倍意味着激光功率提高 10 倍,因此增益介质本身的热导率对激光器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 1960 年 Maiman 首次展示红宝石激光器以来,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许多材料系统作为固态激光增益介质的候选材料。其中,应用最广泛的主体材料包括钇铝石榴石(YAG)、玻璃、蓝宝石等。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提高激光功率的愿望越来越受到关注。如前所述,基本功率限制由热导率(控制热梯度)和机械性能(控制断裂)决定,从而导致识别和开发具有根本优越的热/机械性能的主体材料至关重要。 图1  (a)将多晶陶瓷增益介质集成到二极管泵浦激光器设计中的示意图。(b) 三个轴分别用于泵浦、激光和冷却。(c)陶瓷在冷却方向上具有微米尺寸,但在光学方向(泵浦和激光)上具有纳米尺寸,以便提供高导热性(最小声子散射)和优异的光束质量(最小双折射散射) 为此,在未来的高功率激光器设计中,有用的策略是开发微结构设计同时考虑光学和热性能的增益材料。该提议的微观结构设计中,晶粒尺寸是高度各向异性的。沿着泵浦和激光光轴时,晶粒尺寸处于深亚波长、纳米级,以减少光散射。相比之下,沿冷却轴,它们的晶粒尺寸更大,在微米范围内,以尽量减少沿晶界的声子散射。 为此,研究人员对微结构对多晶陶瓷透明度和导热性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探索未来具有优异泵浦能力的激光增益材料。首先他们对微观结构对光学特性影响和微观结构对热导率影响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讨论了各种晶体材料系统的热和机械性能,包括单晶和多晶形式。对光学各向同性材料,包括YAG,倍半氧化物,CaF2,和光学各向异性材料,包括正钒酸钇(YVO4),氧化铝(Al2O3),氟磷灰石,氮化铝,以及耦合光热建模进行了分析。他们回顾了最有前景的晶体材料的导热率和断裂韧性。由于立方激光材料(如 YAG 和倍半氧化物)的热导率有限,因此使用更高热导率和更好机械韧性的非立方材料(如 Al2O3 和 AlN)将是未来高功率激光器的关键。为了实现高光学透明度和高热导率,具有排列的高纵横比晶粒(棒或盘)的排列微结构尤其有益。同时,与单晶相比,多晶陶瓷表现出的断裂韧性增强可能对提高激光功率特别有益。 虽然各向异性材料氧化铝和氮化铝具有显着的热机械优势,但双折射散射在制造具有极低光损耗的材料方面带来了挑战,利用精心设计的各向异性微结构的概念,将为未来在高功率激光器中使用这些材料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