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让我们共同关注结核病》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门佩璇
  • 发布时间:2016-03-24
  • 结核,由来已久。

    距今5000年的埃及,3300年的印度和2300年的中国都有结核病的历史记载。

    结核,曾是不治之症。

    18至19世纪影视剧作品及小说中,你一定对那些苍白虚弱,经常咳血,瘦削不堪的身影感到并不陌生。在有记载的历史中,在工业革命的浪潮里,它曾是美国和欧洲人的主要“杀手”之一,被称为“白色瘟疫”。也许是一种巧合,结核更“偏爱”文艺青年。我们所熟知的肖邦、拜伦、契诃夫、卡夫卡,都曾被“结核病”所折磨。中国的鲁迅文豪和林徽因才女,也是结核病患者。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链霉素问世,雷米封、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等相继合成,结核病从“不治”变为“可治”。随着居住条件和人群健康状况的总体改善,结核病例一度迅速减少。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政策上的疏忽,结核与HIV感染之间“相爱相杀”的纠葛,以及多种耐药菌株(MDS-TB)的出现,新发结核感染以每年10%的速度迅速增加,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4月22-23日在伦敦发表“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宣言”。

    纪念日的由来

    1882年3月24日德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宣布,结核分支杆菌是导致结核病的元凶。100年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痨协会等联合提议设立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5年底,WHO为进一步推动全球结核病防治工作,唤起公众同结核病作斗争的意识,与其他国际组织一起倡议,将每年的3月24日定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结核病疫情

    2015年WHO估算全球共有960万结核新发病例,平均发病率为133/10万。我国是世界上第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2015年中国报告肺结核患者86万例,在甲乙类传染病中排名第二(今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据WHO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肺结核病例93万,约占全球的10%。我国结核病疾病负担之可怕,防治形势之严峻,应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

    今天是第21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为“社会共同努力,消除结核危害”。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政府、社区、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世卫组织和合作伙伴们在促进对话与合作,将个人和社区以新的方式联合起来,力求终结结核病的流行。这些努力跨越不同的学科和部门,通过促进包括消除贫困、全民健康覆盖、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社会保障与正义等各领域,帮助加速朝可持续发展目标前进。

    我国结核防控在行动

    3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麻麻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活动中,彭麻麻给进城务工的人员发放了健康包,慰问了现场参加义诊的医务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等。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崔丽在活动中指出,此次活动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等重点人群开展,旨在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结核病的筛查服务与治疗管理,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崔丽还强调,各级各地方相关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深入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扎实做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为不断降低我国的高结核病负担不懈努力!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A1NzIwMw==&mid=405066374&idx=1&sn=beadeaa369fcd59cbf8271037aab9cbf#rd;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MzA1NzIwMw==&mid=405066374&idx=1&sn=beadeaa369fcd59cbf8271037aab9cbf#rd
相关报告
  • 《【盘点】2020年3月最值得关注的新药审批!》

    • 来源专题:广东省干细胞与组织工程技术路线图信息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4-10
    • 2020年03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截至3月31日23时,全球累计确诊已超过80万例,国外累计确诊超过72万例、死亡超过3.5万例。新冠疫情的大流行,不仅对全球各国带来了经济上的重创,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各个行业。 在医药行业,新冠疫情已经导致众多临床试验暂停、新药审批推迟、药品短缺加剧等诸多问题。尽管困难重重,但各国药品监管机构仍在尽最大努力,确保新药审批工作的顺利向前推进。在本文中,生物谷医药版块小编对3月份以来非常值得关注的药品审批进行了梳理,分享给大家! 【1】艾滋病治疗革命,365天变12天!全球首个每月注射一次的完整长效方案Cabenuva获得批准! 本月,葛兰素史克与强生合作开发的HIV药物Cabenuva(cabotegravir/rilpivirine,CAB/RPV,卡博特韦/利匹韦林,缓释注射悬液)在加拿大获得全球首批,该药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每月一次、完整的长效方案,用于治疗已实现病毒学抑制(HIV RNA<50拷贝/毫升)的HIV-1成人感染者,取代其但前的抗逆转录病毒(ARV)方案。此外,Vocabria(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口服片)也已获得了批准,该药将联合Cabenuva进行短期使用。这些批准,是Cabenuva和Vocabria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的第一个监管批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abenuva是全球第一个完整的、长效的HIV治疗方案,每月一次肌肉注射(IM)给药。该药的批准上市标志着一个重大里程碑,将为HIV治疗带来一场革命,将全年每天365天口服转变为每月注射一次全年仅需注射治疗12天。 Cabenuva由葛兰素史克的cabotegravir(CAB,卡博特韦)和强生的rilpivirine(RPV,利匹韦林)组成。其中,rilpivirine是一种长效非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cabotegravir则是一种长效HIV-1整合酶链转移抑制剂。 除了每月一次给药方案之外,双方也正在开发每2个月给药一次方案。本月在波士顿举行的2020年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新感染(CRIO)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III期ATLAS-2M研究获得了成功:Cabenuva每2个月给药方案与每个月一次给药方案具有相同的疗效。患者偏好性调查显示,与每个月一次方案相比,患者更喜欢每2个月一次方案。研究期间,2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都非常高。 【2】肺癌重磅!阿斯利康Imfinzi(英飞凡)获美国FDA批准,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 本月,阿斯利康抗PD-L1疗法Imfinzi(英飞凡,通用名:durvalumab,度伐利尤单抗)获美国FDA批准,联合标准护理(SoC)含铂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SCLC是一种侵袭性、快速生长的癌症,尽管最初对含铂化疗有反应,但会很快复发和进展。此次批准,将为ES-SCLC患者提供一个重要的一线治疗方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Imfinzi是被证实与SoC含铂化疗(依托泊苷+顺铂或卡铂)联合治疗能提供显著生存益处的唯一一个PD-1/PD-L1免疫疗法。 该批准基于III期CASPIAN研究的结果。数据显示:与SoC化疗组相比,Imfinzi+SoC化疗组将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7%(HR=0.73,95%CI:0.591-0.909,p=0.0047)、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中位OS:13.0个月 vs 10.3个月)、18个月存活率大幅提高(33.9% vs 24.7%)。此外,在所有疗效终点方面,与SoC化疗组相比,Imfinzi+SoC化疗组均显示出治疗受益,包括:12个月时无进展生存率显著提高(PFS率:17.5% vs 4.7%)、12个月时确认的客观缓解率提高(ORR:67.9% vs 57.6%)、12个月时缓解持续(DOR)的患者比例提高(DOR:22.7% vs 6.3%)。该研究中,Imfinzi+SoC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与先前研究一致。 基于该研究结果,Imfinzi是第一种在ES-SCLC患者中显示出生存受益和改善持久缓解的肿瘤免疫疗法。Imfinzi(英飞凡,度伐利尤单抗)是一种人源化的PD-L1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PD-L1跟PD-1和CD80的结合,从而阻断肿瘤免疫逃逸并释放被抑制的免疫反应。 2019年12月,Imfinzi(英飞凡)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该药是中国内地首个获批用于III期肺癌治疗的PD-L1免疫抑制剂,标志着在中国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迎来免疫治疗新时代。 【3】全球首批!小野制药BTK抑制剂Velexbru获批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 本月,小野制药BTK抑制剂Velexbru(tirabrutinib hydrochloride,80mg片剂)在日本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值得一提的是,Velexbru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或难治性PCNSL的BTK抑制剂。 该批准基于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非对照I/II期研究(ONO-4059-02)的结果。该研究共入组了44例复发性或难治性PCNSL患者,评估了Velexbru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显示,在空腹服用每日一次480mg剂量Velexbru治疗的17例患者中,总缓解率为52.9%(n=9/17)。研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血症各发生在11.8%(n=2/17)的患者中。 Velexbru的活性药物成分为tirabrutinib,该化合物由小野制药发现和开发,这是一种高度选择性、口服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在日本开发用于B细胞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治疗。B细胞受体(BCR)信号在B细胞淋巴细胞的存活、激活、增殖、成熟和分化中发挥着核心作用。BTK是BCR信号通路的重要调节因子,tirabrutinib通过抑制BTK发挥治疗作用。BTK是一种胞浆蛋白,在BCR受体激活后,受体下游Lyn、Fyn等激酶得到激活,进一步激活下游的BTK激酶,BTK激活后调节下游的多条信号。 PCNSL为B淋巴细胞来源的一种恶性神经性淋巴瘤,病变通常局限于脑、脊髓和(或)眼睛,很少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外扩散。PCNSL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因病变部位而异,包括局部神经病、神经精神症状、与颅内压升高相关的症状、癫痫、眼部症状、头痛、运动困难、颅神经病和神经根病。 【4】肺癌精准治疗!默克Tepmetko获批,全球首个治疗METex14跳跃改变NSCLC的口服MET抑制剂 本月,默克口服MET抑制剂Tepmetko(tepotinib)在日本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携带MET基因第14号外显子(METex14)跳跃改变的不可切除性、晚期或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Tepmetko是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携带MET基因改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口服MET抑制剂。 该批准基于正在进行的单臂II期VISION研究(NCT02864992)的数据。该研究共入组了99例携带METex14跳跃改变的NSCLC患者(包括15例日本患者)结果显示:根据独立评审委员会(IRC)评估,采用液体活检(LBx)或组织活检(TBx)检测证实为携带METex14跳跃改变的NSCLC患者中,Tepmetko治疗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2.4%(95%CI:32.5,52.8);在LBx、TBx识别的患者中,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均为12.4个月(LBx识别的患者[95%CI:8.4个月,不可评估];TBx识别的患者[95%CI:9.7个月,不可评估])。对130例患者的安全性分析中,Tepmetko的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为外周水肿(53.8%)、恶心(23.8%)和腹泻(20.8%)。TRAE导致11例(8.5%)永久性停药。 在全球范围内,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每年确诊200万例,死亡170万例。目前,在多种类型癌症中,已发现了3种MET信号通路改变(包括METex14跳跃改变、MET扩增、MET蛋白过度表达),这与肿瘤的侵袭行为和不良的临床预后相关。据估计,MET信号通路改变发生在3-5%的NSCLC病例中。 tepotinib是默克内部发现的一种口服MET激酶抑制剂,可强效、高度选择性抑制由MET(基因)改变——包括METex14跳跃改变、MET扩增、MET蛋白过度表达——引起的致癌信号,具有改善携带这些特定MET改变的侵袭性肿瘤患者治疗预后的潜力。除了NSCLC之外,默克也正在积极评估tepotinib联合新疗法治疗其他肿瘤适应症。 【5】首个肝癌双重免疫疗法!百时美施贵宝Opdivo+Yervoy组合获美国FDA加速批准! 本月,美国FDA批准百时美施贵宝(BMS)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1mg/kg与抗CTLA-4疗法Yervoy(ipilimumab,易普利姆玛)3mg/kg免疫组合方案(O1Y3组合),用于治疗先前接受过口服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sorafenib)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值得一提的是,Opdivo+Yervoy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晚期HCC患者群体的双重免疫疗法。 Opdivo+Yervoy是美国FDA批准的唯一一种双重免疫疗法,该疗法具有潜在的协同作用机制,通过靶向免疫系统中不同的调控元件,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肿瘤,其中Opdivo靶向阻断PD-1/PD-L1通路,Yervoy则靶向阻断CTLA-4。截至目前,Opdivo+Yervoy组合已获FDA批准用于治疗4种类型的癌症(黑色素瘤、肾细胞癌、结直肠癌、肝细胞癌)。 在全球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正在上升,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肝癌类型。尽管近年来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HCC仍然是一种难以治疗的癌症,需要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案。Opdivo+Yervoy(O1Y3)组合疗法将为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治疗的晚期HCC提供一个新的双重免疫治疗方案,为患者群体带来更多的生存希望。 该批准基于I/II期CheckMate-040研究中Opdivo+Yervoy组合治疗先前接受过索拉非尼的晚期HCC患者队列的数据。该队列数据显示,最小随访28个月,接受O1Y3组合方案治疗的患者:(1)客观缓解率(ORR)为31%(16/49;95%CI:20-48),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8%(4/49)、部分缓解率(PR)为24%(12/49);(2)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7.5个月(范围:4.6至30.5+),病情缓解的患者中,88%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6个月、56%≥12个月、31%≥24个月。研究中,Opdivo+Yervoy组合表现出可接受的安全性,未产生新的安全信号。 【6】首个进行性间质性肺病(ILD)药物!勃林格多激酶激酶抑制剂Ofev获美国FDA批准第三个适应症! 本月,勃林格殷格翰Ofev(nintedanib,尼达尼布)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具有进行性表型的慢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ILD)患者。值得一提的是,Ofev是首个获批治疗进行性表型慢性纤维化ILD的药物,标志着该病治疗的一个重大里程碑,Ofev将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第一个可帮助减缓肺功能下降的治疗方案 Ofev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抑制ILD中参与肺纤维化的关键通路。此前,Ofev已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以及减缓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SSc-IL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此次最新批准,使Ofev可用于肺纤维化持续性恶化的慢性纤维化ILD患者。 该批准基于III期INBUILD研究的结果,这是在ILD患者群体中达到主要终点的首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根据52周内对进行性表型纤维化ILD患者的用力呼气量(FVC)年下降率进行评估,在整个研究群体中,Ofev将肺功能下降减缓了57%。研究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腹泻,Ofev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发生率分别为66.9%和23.9%,Ofev安全性与之前的研究中一致。 【7】中国首个胃癌免疫肿瘤学药物!百时美施贵宝Opdivo(欧狄沃)在华获批第三个适应症! 本月,百时美施贵宝抗PD-1疗法Opdivo(欧狄沃,通用名: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两种或两种以上全身性治疗方案的晚期或复发性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作为第一个在中国获批用于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Opdivo突破了中国胃癌治疗‘后线缺药’的僵局,将重振晚期胃癌治疗信心,具有里程碑意义。 Opdivo(欧狄沃)于2018年6月获批在中国上市,成为中国市场首个获批的免疫肿瘤(I-O)治疗药物。此次胃/胃食管交界腺癌适应症的批准,也是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CCHN)之后,Opdivo(欧狄沃)在中国获批的第三个适应症。 该批准基于III期ATTRACTION-2研究的数据,这是全球首个启动的胃癌免疫肿瘤治疗II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结果首次明确了胃癌免疫治疗在东亚人群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使Opdivo(欧狄沃)成为了首个且迄今唯一经III期临床研究证实能为中国晚期胃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的PD-1抑制剂。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Opdivo治疗组死亡风险降低38%(中位OS:5.26个月 vs 4.14个月;p<0.0001)、一年生存率翻倍达到27.3%(12个月生存率:27.3% vs 11.6%)。该试验中,Opdivo安全性与既往实体瘤临床试验报道一致。基于此项结果,欧狄沃成为了全球首个获批用于晚期胃癌治疗的免疫肿瘤药物。 在中国,胃癌已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种,其发病与死亡数均占全球近50%。其中,死亡数占全球近一半的主要原因在于,约80%的中国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少且疗效存在局限。因此,帮助这部分患者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是当前的首要目标。ATTRACTION-2研究结果证实,Opdivo用于胃癌三线或三线以上治疗安全性良好,且这部分患者一旦获益,其中有61.3%患者的生存期可延长至两年以上。 【8】中国炎症性肠病新药!武田全球唯一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Entyvio(安吉优®)获批! 本周,武田具有全新机制的人源化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Entyvio(安吉优®,vedolizumab,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对传统治疗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成年患者。 Entyvio是目前炎症性肠病(IBD)领域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其临床数据表明能够快速起效,并实现长期持久的临床缓解和黏膜愈合,同时安全性好,是欧美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生物制剂。在中国,Entyvio被列入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获得加快审评。此外,2019年9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IBD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首个生物制剂头对头比较的临床研究VARSITY,这是一项针对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随机、双盲、双模拟、全球多中心的IIIb期研究。该研究显示,第52周的临床缓解和粘膜愈合,安吉优®(注射用维得利珠单抗)均显著优于阿达木单抗。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预计到2025年,我国的IBD患者将达到150万人。目前用于治疗中重度炎症性肠病的方案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但患者治疗仍不达标。 Entyvio可与表达在记忆T淋巴细胞表面的α4β7整合素特异性结合,阻断α4β7整合素与粘膜地址素细胞粘附分子-1(MAdCAM-1)相互作用,抑制记忆T淋巴细胞迁移至肠道的炎症组织,从而减少肠道黏膜炎症,为IBD患者提供了精准肠道选择的全新治疗方案。 【9】中国肺癌靶向新药!豪森药业阿美乐®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全球第二个三代EGFR-TKI创新药! 本月,豪森药业自主研发1类创新药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进展、且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肺癌的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患者中有超过40%是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于EGFR敏感突变患者,目前主要使用第一/二代EGFR-TKI靶向药物治疗,较传统化疗优势明显,但约1年后会出现耐药和疾病进展,其中超过半数是T790M突变所导致。 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是继阿斯利康Tagrisso(泰瑞沙,奥西替尼)之后的全球第二个三代EGFR-TKI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超过1年(二线使用)的三代EGFR-TKI。阿美乐®的获批上市,给临床医生提供强效、安全和可及的新型选择,为更多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带来长期、高质量生存的希望。 在注册临床研究中,阿美乐®(甲磺酸阿美替尼片)单药治疗显示出优异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对脑转移有效,临床优势明显:(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12.3月,是目前最佳的三代EGFR-TKI二线获益;(2)客观缓解率(ORR)达68.9%;(3)疾病控制率(DCR)达93.4%;(4)有效控制脑部病灶,脑转移患者ORR达61.5%。 【10】中国首个CAR-T疗法!复星凯特FKC876(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上市申请被纳入优先审评! 本月,复星凯特CAR-T细胞治疗产品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纳入优先审评,用于治疗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 值得一提的是,FKC876是复星凯特在中国推进商业化的第一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也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迄今为止正式受理上市申请的第一个CAR-T细胞治疗产品。作为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手段,FKC876能够为中国接受了二线或以上系统性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和机会。 CAR-T免疫细胞治疗是通过基因工程修饰患者自体T细胞,以表达靶向肿瘤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分子,由激活的T细胞介导杀伤肿瘤细胞。FKC876靶向的是B细胞特异抗原CD19。 益基利仑赛注射液(拟定),代号FKC876,是复星凯特从Kite Pharma引进YESCARTA® (Axicabtagene Ciloleucel)技术、并获授权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的靶向CD19自体CAR-T细胞治疗产品。YESCARTA®已于2017年10月18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治疗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转化的DLBCL,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针对特定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AR-T细胞药物。2018年8月27日,YESCARTA成为欧洲第一批获批上市应用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MBCL)。 复星凯特CEO王立群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益基利仑赛注射液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上市申请受理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被纳入了优先审评,感谢国家监管部门为鼓励药品创新而实行的优先审评审批制度,以及对益基利仑赛注射液创新治疗手段和优势的初步认可,希望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评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指导,益基利仑赛注射液能够有机会尽早让中国淋巴瘤患者获益。”。(生物谷Bioon.com) 原文出处:生物谷
  • 《3月24日_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等呼吁要同时重视和应对结核以及COVID-19两大流行病》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3-26
    • 1.时间:2020年3月24日 2.机构或团队: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英国利物浦大学医院NHS基金会、宾厄姆顿大学、马拉维-利物浦-威尔康信托基金会、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 3.事件概要: 3月24日,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期刊在线发表了来自英国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团队的题为“Tackling two pandemics: a plea on World Tuberculosis Day”的评论文章。 该文章指出,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流行,结核病和COVID-19都是大流行病。在世界结核病日,该文章旨在将COVID-19与结核病大流行进行比较,以确保人们关注前者的同时,不要忘记后者。 该文章指出,两种大流行病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在世界范围内引发感染和死亡,COVID-19和结核病均可出现呼吸道症状,老年人和患有合并症的人罹患严重疾病以及两种疾病的不良后果的风险增加,这两种疾病都具有相当大的社会影响力,除了国家生产力损失以及个人和家庭遭受灾难性损失带来的经济影响之外还包括污名化、社会歧视和孤立感。 该文章指出,两者也有明显的差异:结核病是一种缓慢的大流行病,已伴随着人类数千年,而COVID-19是新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结核病多次成为大流行病,而COVID-19是首次大流行;儿童受COVID-19的影响较轻,而2018年有110万儿童患有结核病,其中20万人死亡;结核病的绝大多数病例和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并且高收入国家发病率低,而欧洲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个COVID-19疫情中心,这可能部分解释了为什么COVID-19可能在一年之内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重大影响。 该文章呼吁:不要忘记结核大流行,大流行仍然是传染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该文章认为,需要继续筹措资金推动结核病诊断、疫苗开发、新型疗法、平等的医疗服务以及创新的社会保护干预措施。应大力增加和维持对卫生系统的投资,这些卫生系统应能够满足穷人的需求,并能抵御感染的威胁,特别是那些通过空气传播并需要隔离设施的感染。需要继续为当地社区提供信息,倡导并赋予其权力,并游说政府和政策制定者,以确保结核病以及COVID-19仍然在全球议程中占据重要位置。 4.附件: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20)30151-X/ful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