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能源展望回顾》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pengh
  • 发布时间:2018-12-27
  • AEO2018的评估和以前的参考案例预测

    美国能源情报署(EIA)每年都会在《年度能源展望》(AEO)中对美国的能源生产、消费和价格做出预测。AEO是在一个交替循环中产生的:一个完整的AEO(包括完整的文档和大量的替代案例),然后是一个更短的AEO(更有限的文档和少数替代案例)。每年发布一份完整的AEO报告,EIA也会发布AEO回顾报告(AEO回顾性报告)。AEO回顾比较了最近的历史与参考案例预测从以前的版本的AEO。AEO回顾展示了过去的AEO预测与实际能源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了关于基本模型的讨论。

    AEO中提出的预测并不是关于将会发生什么,而是基于国家能源模型系统(NEMS)的假设可能会发生什么。这些假设包括对石油价格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并且可以公开获得。AEO参考案例预测一般假设其他趋势与历史和当前的市场行为、技术和人口变化以及当前的法律法规相一致。

    虽然AEO回顾集中于参考案例预测,但我们鼓励读者回顾AEO中的全部案例,这说明了长期预测中固有的不确定性。除了参考案例外,每年AEO的讨论和分析通常包括经济增长的高低速案例和油价的高低速案例。最近的AEOs还包括了一些备选案例,这些案例考察了拟议的政策变化的影响、技术改进速度的变化以及对能源资源大小的不同假设。

    AEO回顾通过比较1994年至2018年发表在AEOs上的许多主要措施的绝对差异和平均绝对百分比差异,总结了参考案例预测与实现的能源使用之间的关系。平均绝对百分比差是参考案例预测和实际值之间百分比差的绝对值的简单平均值。大部分历史数据来自《能源月报》(MER),可从EIA公开数据API获得。[3]

    表1根据AEO中预测的21项主要措施总结了25项比较。表2为1994 - 2018年AEOs计算的每一层H=0 ~ H=15的预测误差百分比(参考案例预测与实际值之间)的标准差。[4],[5]对于价格工程量,计算了对数误差的标准差。表3到23显示了详细的结果,包括参考案例预测、历史价值以及所有覆盖年份的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百分比差异。详细的表格还提供了每个覆盖年度所有AEOs的平均绝对差异。前一年的统计数据可能会随着一年的评估而变化,这是由于经济复苏周期中历史数据的更新和GDP计量的变化。表1的统计数字没有说明为了根据最近的经验更准确地捕捉发展中能源市场的趋势而对NEMS作出的持续改进。

    从表1第二栏中相对较低的平均绝对百分比差异可以看出,能源消耗的衡量指标比净进口和能源价格的衡量指标更准确。能源消耗变化的速度往往比其他指标慢;许多耗能设备,如电器、汽车和工业设备,购买起来都很昂贵,使用寿命也很长。这些大规模采购的大量提前时间,加上能源合同和其他机制的影响,往往会减缓消费者能源需求的变化。

    对于偏差较大的度量,许多因素导致AEO参考案例预测与已实现结果之间的差异,但两个主要因素是NEMS中使用的对未来油价和整体经济活动的初步预测。这些预测会对模型做出的其他预测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最近的每个AEO都包含了不同的案例,探索经济增长(低和高经济增长案例)和油价(低和高油价案例)的差异。

    在一个无偏倚的预测中,如果样本数量足够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估或低估的情况将以同样的方式出现。表1的第三栏概述了在可以比较实际值的年度预测总数中,某一特定措施相对于其实际值被高估的百分比。0代表一个总是被低估的度量,100%代表一个总是被高估的度量。在对比AEO参考案例预测与1994-2017年实现的结果时,在表1所列的25个变量中,15个变量的预测被高估了。

    行业特定市场条件的变化、重大技术突破以及AEO发布后的新法律或法规也可能导致预测和实现结果之间的差异。例如,在AEO2018年之前,AEO参考案例预测预测美国将在2017年继续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

    ——文章发布于2018年12月12日

相关报告
  • 《去年动力煤市场回顾及今年煤价走势展望》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03
    • 去年年初开始,煤炭供需格局发生错配,安监、环保、超能力检查等多项整治监管,主产地生产和发运受影响,市场供应出现紧张。进口方面,澳煤的减量,加剧了国内高卡低硫煤的紧缺,原本使用澳洲煤的水泥、化工企业需求转而采购国内高卡煤,这进一步推动了高卡煤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低卡煤价格跟涨。 需求方面,疫情过后,经济复苏,沿海地区煤炭需求激增,工业生产一路高歌;但供应端却出现问题,消费端与生产端复苏进度不同步。由于煤价高,电厂无力购买,多个城市在九月份就出现“拉闸限电”。受煤荒、电荒影响,上级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增产保供措施,包括:对露天煤矿批地、井工煤矿核增、产地和港口限价、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电厂增加库存及可用天数等;此外,煤矿与电厂新签订长协,努力实现供电、供暖企业长协100%全覆盖。由于供应链各环节的积极配合,从去年10月下旬开始,煤价开始下跌,到12月份,煤价跌至限价范围内,市场转为稳定,确保了能源供应安全。 今年,在保供政策影响下,煤炭供需矛盾将有所缓和,市场供应量将有所提升;但受安检、环保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产地可能出现“旺季多产,淡季少产”现象;而下游可能出现“买涨不买落”现象,一旦煤价下跌,就减少采购,持币观望。需求方面,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回落将促使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增速回落;加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煤炭的替代作用增强。但是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短期内不会变化。 今年是“十四五”的第二年,也是我国开展“双碳”的次年。动力煤市场继续受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相平衡,煤炭中长期合同对发电供热企业全覆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对现货和期货市场的调控,预计煤炭市场会进一步趋向供需平衡,煤价运行相对平稳。但是,极端恶劣天气、冬奥会、两会、5G基站建设、基建加速、冬季枯水期等原因会拉高用电负荷,电厂等终端用户需要提前备煤、存煤,而安全、环保检查趋严,反腐倒查20年等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能释放速度和数量。 今年“元旦”和“春节”二个假期,需求骤然增加,而印尼煤限制出口事件,叠加国内部分民营煤矿放假、贸易商发煤倒挂,造成供应一时没有跟上,煤价再次出现震荡偏强运行。预计三月初重要会议结束后,随着主产地先进产能加快释放,环渤海港口库存增加,电厂和非电行业得到垒库,煤价将出现回落。 四月份为传统的电厂机组检修季节,电厂日耗下降,煤炭需求萎缩,煤价下跌。五月份之后的煤炭市场,随着工业用电的恢复,下游煤炭需求将强势回归;而宏观经济的强劲恢复,全社会用电量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对煤电需求形成有效支撑。五月份至年底的煤炭市场,将出现供需两旺,煤价将出现一个明显的上升期。预计今年,环渤海港口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平仓价中枢将围绕800元/吨左右波动,最低在700元/吨一线活动,最高很难超过国家限制区间。
  • 《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行动获高度赞誉》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
    • 发布时间:2017-12-04
    • 人类科技发展史上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简称ITER)计划,由中国、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七方30多个国家共同合作推进,迄今已走过10个年头。作为这一国际高科技俱乐部的重要成员,截至目前,中国已投入40亿人民币、设立了119个国家项目,为人类的未来担负起了大国重任。“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11月28日举行的“ITER十年回顾与展望”会议上如此表述。 这项将对人类能源使用产生重大影响的国际工程,自起步以来,受到各国政府高度关注,中国政府尤其重视其中每一个进展。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再次莅临了中国馆观看ITER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