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半年度并网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2
  • 1.1-6月新增风电并网2298.9万千瓦

    2023年7月19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3年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6月,全国新增风电并网容量达2298.9万千瓦,同比增加77.7%,太阳能发电达7842.3万千瓦,合计10141.1万千瓦。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风电并网容量达3.9亿千瓦,占总发电设备并网容量的14.4%。

    风电新增并网容量仍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占全国新增并网容量的65.4%。华北地区新增并网容量领跑全国,达722.3万千瓦,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容量达522.7万千瓦。西北及华南地区并网容量达461.6万千瓦及364.0万千瓦,全国排名第二及第三,分别由新疆自治区及云南省主导,新增并网容量达366.0万千瓦及260.9万千瓦。

    2.沙戈荒风光大基地持续推进

    截至2023年6月末,第一批大基地已经全面开工,计划2023年底全面建成投产;第二批大基地已陆续开工,内蒙古、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及山西6省区已下发第三批大基地清单,规模总计4783万千瓦。

    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批大基地风电项目规模比例达64.3%,高于光伏,甘肃及青海两省风电项目规模比例分别为35.2%及16.3%,远超风电,山东、江苏及山西第三批大基地项目均为光伏项目。

    3.可再生能源将全部参与绿电交易

    2023年2月1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享受中央政府补贴的绿电项目参与绿电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是继2022年末发布的《关于有序推进绿色电力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含补贴的绿电项目全面参与绿电交易,并进一步明确冲抵方式。

    据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上半年完成351笔绿电交易,绿电交易电量389亿千瓦时,超全年目标30%,绿电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截至2023年6月末,国家电网公布的合规项目共计14473个,包含国家电网第一、二、三批清单共13959个及南方电网第一批清单共514个。

    4.老旧风场改造升级及退役办法正式发布

    2023年6月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的通知》,针对项目申报及审批流程、用地手续、补贴及电价等相关问题制定细则规则,其中提出,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并网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风电场应当退役,经安全运行评估,符合安全运行条件可以继续运营。

    补贴方面,该通知明确了并网运行未满20年且累计发电量未超过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按照《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财建〔2020〕426号)相关规定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该通知要求改造工期计入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年限,每年补贴电量不超过改造前项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的5%。

    上网电价方面,该通知指出风电场改造升级项目补贴电量的上网电价按改造前项目电价政策执行,其它电量的上网电价执行项目核准变更当年的电价政策。

    用地审批方面,该通知强调对不改变风电机组位置且改造后用地面积总和不大于改造前面积的改造升级项目,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的,不需要重新办理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

    5.新型整机研发取得进展

    2023年1-6月,共14款整机研发取得进展,包含8款海上机型及6款陆上机型。

    海上机型方面,新品发布2款,为金风科技GWH24X-12.X机型和明阳智能MySE18.X-28X机型;陆上机型方面,新品发布2款,为金风科技与远景能源的GWH221-8.X-10与EN-220/10MW机型。

    6.五大发电集团布局大基地及海上风电

    2023年1-6月,五大及其他主要央企发电集团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战略协议共16份,涉及14个省区,五大发电集团战略签约主要涉及大基地、新能源项目及海上风电。

    国家电投战略签约数量最多,达5份,签约内容主要围绕大基地、海上风电及乡村振兴等领域。

    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国华能与辽宁省均签署大基地相关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华能与辽宁、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与山东省的战略合作协议涉及海上风电。

    7.整机商加布局内蒙古

    2023年1-6月,前十大整机商共与16个省区签署31份战略协议。

    金风科技及电气风电最为积极,签约数量均为5份,其中,金风科技与内蒙古自治区签约3份合作协议,内容涉及风电制氢项目及风光氢储车产业链。电气风电与甘肃、吉林、新疆、云南及浙江5省区签署合作协议,内容涉及新能源制氢及装备制造。

    前十大整机商在内蒙古签约数量最多,达10份,除中国中车、电气风电及东方风电缺席外,其他整机商均有布局。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25887.shtml
相关报告
  • 《全国新投产总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新华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3-01-31
    • 预计今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达2.5亿千瓦左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今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报告预测,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从全年电力供需形势看,报告认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为确保今年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加快推进新核增产能各环节相关手续办理,尽快实现依法合规增产增供。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煤炭消费的增长需求。加快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严肃性,督促各方落实煤炭保供责任。   二是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科学设置燃料成本与煤电基准价联动机制,放宽煤电中长期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及时反映和疏导燃料成本变化。   三是加快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加快推进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建设,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发挥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济作用,持续提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报告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记者 廖睿灵).
  • 《甘肃新能源发电出力连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9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紧盯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奋力攻坚,今年以来新能源发电出力接连刷新纪录。据介绍,1月8日12:58,甘肃新能源发电达130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2月25日12:58,甘肃新能源发电1309万千瓦,再次创历史新高,占当时发电出力的71.58%,占当时用电负荷的98.99%;3月8日13:27,甘肃电网光伏出力创新高达661万千瓦,占当时发电出力的30.92%,占当时负荷的51.43%。   甘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口”“世界风库”之称,风力发电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光伏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目前新能源装机已达到2369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42%,超过火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近年来,甘肃新能源消纳形势逐年向好,新能源消纳水平逐年提升。近5年,新能源发电量增长84%,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创新高达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4%。与此同时,甘肃新能源弃电率下降,利用率同步增长,由2016年的60.2%提升至2019年的93.65%,2019年上半年国家解除甘肃风光红色监测预警,2020年新能源利用率达9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