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新能源发电出力连创新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9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紧盯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奋力攻坚,今年以来新能源发电出力接连刷新纪录。据介绍,1月8日12:58,甘肃新能源发电达1304万千瓦,创历史新高;2月25日12:58,甘肃新能源发电1309万千瓦,再次创历史新高,占当时发电出力的71.58%,占当时用电负荷的98.99%;3月8日13:27,甘肃电网光伏出力创新高达661万千瓦,占当时发电出力的30.92%,占当时负荷的51.43%。
      甘肃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口”“世界风库”之称,风力发电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光伏可开发量4000万千瓦。目前新能源装机已达到2369万千瓦,占全省总装机的42%,超过火电成为省内第一大电源。
      近年来,甘肃新能源消纳形势逐年向好,新能源消纳水平逐年提升。近5年,新能源发电量增长84%,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创新高达3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24%。与此同时,甘肃新能源弃电率下降,利用率同步增长,由2016年的60.2%提升至2019年的93.65%,2019年上半年国家解除甘肃风光红色监测预警,2020年新能源利用率达95.28%。

相关报告
  • 《三峡集团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创新高》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4-07
    • 一季度,三峡集团新能源业务交出亮眼成绩单:总发电量达25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单日最大发电量达到3.82亿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其中,风电发电量达148.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光伏发电量达10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 数据增长的背后,是一线员工全力做好安全生产保障能源供应的久久为功,也是科技创新提高设备运行小时数的技术赋能。 一季度,坚守“风光”场站一线的三峡人抗风雪战严寒,圆满完成冬春保暖保供和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段的能源电力保供任务,成功应对3轮大范围寒潮天气,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亚冬会期间,三峡集团黑龙江区域各“风光”场站开展设备特殊巡视工作,加大对送出线路巡检力度,对变压器、开关柜、刀闸等关键设备进行细致检测,及时消除机组及组件出现的隐患和故障,确保电力稳定供应。 同时,三峡集团以大数据、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风光”电站运维,从传统运维转型为片区检修、无人值守的智能运维,提升设备运行小时数,确保设备应发尽发、满发多发。在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江苏运维公司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内,值班人员轻点鼠标,各个海上风电场的风机风速、转速、出力情况等实时数据便跃然在中控大屏之上,一览无余。这是三峡集团海上风电运行集中监控系统,已接入三峡集团所有海上风电场共近百万个数据点,实现了对海上风电项目的集约化管理。 从雪域高原到东南沿海,从西北荒漠到南方群山,三峡人正以“起跑即冲刺”的拼搏姿态,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全力保障“风光”场站电力生产,用技术攻坚与模式创新,奏响春之“风光”序曲,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全国新投产总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新华网》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3-01-31
    • 预计今年新增发电装机规模达2.5亿千瓦左右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显示,在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带动下,预计今年新投产的总发电装机及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再创新高。全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达到2.5亿千瓦左右,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8亿千瓦。报告预测,今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合计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从全年电力供需形势看,报告认为,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根据电力需求预测,并综合考虑新投产装机、跨省跨区电力交换、发电出力及合理备用等方面,预计今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   为确保今年能源电力安全保供,结合电力供需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大电力燃料供应保障能力。继续加大优质产能释放力度,加快推进新核增产能各环节相关手续办理,尽快实现依法合规增产增供。制定煤矿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优先组织满足条件的先进产能煤矿按一定系数调增产能,形成煤矿应急生产能力,以满足经济持续复苏以及季节性气候变化等对煤炭消费的增长需求。加快推进2023年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强化电煤中长期合同严肃性,督促各方落实煤炭保供责任。   二是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科学设置燃料成本与煤电基准价联动机制,放宽煤电中长期交易价格浮动范围,及时反映和疏导燃料成本变化。   三是加快电网规划投资建设。加快推进跨省跨区特高压输电工程规划建设,提升重要通道和关键断面输送能力,发挥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济作用,持续提高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外送规模和新能源消纳能力。   报告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电力交易机制和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持续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常态化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充分发挥电力市场对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同时,持续优化调整电力供应结构。(记者 廖睿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