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正式公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28
  • 2024年9月3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并公布了《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DB37/T 4748-2024),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主持制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山东省海洋与资源研究院共同参与完成。编制单位通过对灾害水母种群动态监测领域多年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确立了灾害水母监测程序,规定了监测方案制定、监测设备配置、环境要素监测、灾害水母监测等关键技术方法。

    针对日益严重的水母灾害,山东省各地市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目前缺乏统一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难以统筹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力量应对灾害水母暴发这一难题。急需出台一项统一的灾害水母监测技术标准,对山东近海的水母种群进行有效监测和预警,降低灾害水母暴发对山东沿海各市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本标准的公布和实施将为山东及其他沿海省份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近海灾害水母监测技术,对保障海岸带区域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原文来源:https://yic.cas.cn/xwzx/kydt/202409/t20240913_7362692.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海黍子资源增殖技术规程》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4-10-28
    • 2024年9月3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并发布了《海黍子资源增殖技术规程》(DB37/T 4749-2024),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主持制定,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河海大学、山东省海洋科学研究院、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和长岛东源海产有限公司共同参与完成。编制单位对海黍子资源养护多年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确立了海黍子资源养护技术规程,规定了海黍子种藻采集、人工促熟、人工繁育、人工移植等关键技术方法。 海黍子是一种重要的冠层海藻,是构建海藻场的关键种之一,然而目前海黍子资源退化严重,山东省等沿海省份缺乏系统的海黍子资源养护技术规程。本标准的公布和实施将为山东省及其他沿海省份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的海黍子资源养护技术,对保障海岸带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牵头制定的山东省地方标准《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指南》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6-06
    • 2025年5月24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布《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指南》(DB37/T 4853-2025),该标准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牵头编制,山东省海洋与资源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完成。该标准基于山东省滨海盐沼湿地退化机制、生态修复技术实施现状及其发展要求,为盐沼湿地生态修复提供了全面指导,主要内容包括盐沼湿地生态修复的总体原则、流程、现状调查与评估、修复目标确定和技术选择以及修复技术实施等。 针对滨海湿地生境单一、水文连通性受阻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的问题,标准编制单位结合长期研究和应用实践,建立了基于水文连通性网络恢复技术、微地形营造的异质生境构建技术和植物多样性功能提升的退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技术成果在黄河三角洲等地应用推广1.6万亩。该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可为山东省及其他沿海省市退化滨海湿地修复提供有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