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宣布与法拉利合作 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赛车运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12
  • 英特尔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在2018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开幕致辞中宣布,英特尔将与法拉利北美公司进行为期三年的合作,把人工智能引入法拉利北美系列挑战赛,该挑战赛是全球三大地区冠军赛之一。

    从今年开始,法拉利北美系列挑战赛的转播将采用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平台与Neon Framework来提高观众的观赛体验。这是英特尔首次宣布与法拉利北美公司合作,也是第一次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改进驾驶操作和提高赛事观看体验。

    据介绍,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一步了解分析数据,用数据改进车手的驾驶操作和提高车迷的观赛体验。另外,人工智能还将与空中无人机拍摄到的航拍画面结合起来,转播员可以实时分析赛事,增强车迷观看法拉利北美挑战赛的体验。

    英特尔人工智能产品能够针对无人机拍摄到的视频数据进行推理与分析,通过采用物体识别模型和标记视频捕捉,让驾驶员能够从无人机拍摄到的画面中“看到”自己的表现。

    同时,各种算法还会演算出赛车手不同的驾驶路线,帮助解说员讲述一场更为生动的比赛;机器学习技术能够提高驾驶员对驾驶行为的理解,从而进行调整来提高自己的比赛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模型还可以被用来分析像转向角度、油门压力、制动压力等遥测数据,从而了解赛车手的驾驶风格并预测其在赛道上的驾驶表现。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对于赛车运动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实时分析驾驶数据、增强视角、增强分析能力等。英特尔表示,除了与法拉利北美挑战赛合作,还将在例如自动驾驶平台、虚拟现实(VR)以及各种沉浸式媒体等其他领域开展数据创新。

相关报告
  • 《英特尔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智能银行新体验》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7-08-17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感知的层面也不断扩展和丰富,从语音识别、照片标记、欺诈检测等日常生活,到精准医疗、伤害预测、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人工智能不断赋能和革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英特尔认为通过推动人工智能这种新兴技术的设计和体验,可以促进新型服务的出现和繁荣,甚至重塑行业,进而发掘企业和社会巨大的潜在价值。以银行业为例,人工智能通过其先进的数据分析、计算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信息等功能,将会大幅削减银行成本,管理信用风险,并给出全方位解决方案。 迈向智能,传统银行业的新机遇 近年来,客户需求不断变化,银行传统的业务方式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意识到这一趋势,不断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这个数字化、数字驱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展开竞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感知的层面也不断扩展和丰富,从语音识别、照片标记、欺诈检测等日常生活,到精准医疗、伤害预测、无人驾驶等前沿科技,人工智能不断赋能和革新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英特尔认为通过推动人工智能这种新兴技术的设计和体验,可以促进新型服务的出现和繁荣,甚至重塑行业,进而发掘企业和社会巨大的潜在价值。以银行业为例,人工智能通过其先进的数据分析、计算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在海量的数据中提取信息等功能,将会大幅削减银行成本,管理信用风险,并给出全方位解决方案。 迈向智能,传统银行业的新机遇 近年来,客户需求不断变化,银行传统的业务方式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银行和金融机构也意识到这一趋势,不断拥抱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这个数字化、数字驱动、万物互联的世界中展开竞争。 即使历史悠久的金融机构也不落后于人,和新兴银行一起推陈出新。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劳埃德银行集团,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晚期。他们最近与创业企业Pindrop合作,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来监测欺诈电话。Pindrop的创新软件能够从一个电话中识别147种不同的人类语音特征,然后为这个打电话的人创建一套语音指纹。 英特尔赋能产业科技创新 英特尔致力于推动产业协同创新,通过技术开源,提供一整套开放的可扩展软硬件解决方案,提供可用于高性能计算、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负载的编程模型和通用架构,方便广大企业和用户部署人工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在金融行业的发展势头继续增长,英特尔将为金融业提供软硬件的支持。在收购创业公司Nervana后,英特尔将在晚些时候发布名为Lake Crest的最新专用集成电路(ASIC)。这款处理器是专为深度学习设计而优化——深度学习是受到人脑神经网络启发的技术,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英特尔计划把Nervana技术与其至强处理器集成到一个名为Knights Crest的项目中。到2020年,其性能预计提高100倍。 除了大力投资深度学习解决方案,英特尔还进一步推动认知计算技术发展,收购了领先认知计算平台提供商Saffron。尽管Saffron使用的是不同于Nervana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方法,但是它处理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将大大简化高性能服务器的工作,并且让小型手持式设备能够实时看到、感应并解释复杂信息。 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并将继续延伸与发展。通过自动化分析,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人类洞察和推理演绎,它变得更加智能、更加有效,将成为计算技术的下一波浪潮。英特尔不断践行安全地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去解决社会问题,为广大行业、企业和全体人类创造更多价值。
  • 《英伟达推出新的车载人工智能芯片,并宣布跟大众的合作 》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09
    • 2018 年拉斯维加斯 CES 消费电子展的媒体日第一天,半导体设计公司英伟达(Nvidia)正式宣布此前发布的车载自动驾驶芯片 Drive Xaiver 已经开始向客户交付。 相比于 2016 年 9 月首次发布的 Xaiver 芯片,这次交付的版本在制程工艺上进行了升级,从台积电的 16nm FinFET 工艺升级为 12nm FFN。 FFN 三个字母中,FF 即 FinFET,而 N 则代表 Nvidia,是台积电专门为英伟达优化过的制造工艺。采用这种工艺的好处在于相同面积的芯片上能容纳和封装更多晶体管,能够直接提升计算性能。 受益于此,Drive Xaiver 所包含的晶体管数量从 70 亿增加到了 90 亿,计算性能也从 20TOPS 提升至 30TOPS,功耗为 30W。 TOPS,是半导体行业衡量处理器在深度学习应用上的性能表现时所用的单位,即 Tera-Operations per Second(万亿次运算每秒)。 在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汽车厂商现在能拿到的性能最强的车载芯片就是 Drive Xiaver 了。英特尔旗下 MobileEye 今年的自动驾驶芯片 EyeQ4 只有 2.5TOPS,而更强的 EyeQ5 要等到 2020 年才能交付。 对于最终的汽车用户,这些单位和概念的意义其实并不大。TOPS 只是衡量一款芯片的理论性能,不能完全代表自动驾驶车实际行驶在路上时的体验。 目前,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上已经吸引了传统车厂、零部件供应商、地图厂商、传感器厂商等各类企业。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由于中国监管部门对自动驾驶车上的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和相关技术使用并不放心,所有国内外的自动驾驶厂商都需要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并且车载导航要使用拥有地图牌照的公司提供的数据和服务。 这意味着,像奥迪、丰田、福特等国外品牌在中国需要在软件和系统层面单独做出适配,才能负责监管要求。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表示,目前英伟达的自动驾驶平台已经可以同时提供这两种软件开发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受益于跟百度的合作。 除了百度,变速箱厂商采埃孚、打车服务 Uber、以及前 Google 自动驾驶负责人创办的 Aurora 也都宣布采用英伟达的自动驾驶芯片。 在软件工具和安全性方面,英伟达跟黑莓 QNX 和 TTTech 公司合作车载操作系统,并通过测试车辆收集回来的真实路况数据模拟出一个虚拟的自动驾驶路测环境。 通过英伟达提供的测试工具,自动驾驶工程师可以随意调整车上的摄像头位置和角度,并在模拟环境下操控另一辆车来测试自动驾驶算法的反应。 如果佩戴上 VR 眼镜,开发人员还能在 VR 模式中实际感受自动驾驶车的行驶过程。 除此之外,英伟达还跟大众汽车合作,未来大众自己的智能车载系统 I.D. Buzz 将采用英伟达 Drive IX 平台提供的人脸识别、语音交互等技术来实现车主个性化体验。 总起来看,英伟达今年的重头戏仍然是继续推进自动驾驶技术向前走。但最终将平台和各家林林总总的传感器和技术方案整合起来,成为一辆能开上路的汽车,还要依靠那些车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