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艾滋病病毒限制因子确定》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5-12
  • 据《自然》旗下期刊《通讯·生物学》最新论文,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一项研究将Schlafen 12(SLFN 12)鉴定并定性为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HIV)限制因子。SLFN 12可阻止病毒蛋白的产生,并帮助感染病毒的细胞逃避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和免疫反应。这些发现为改进HIV感染的治疗策略铺平了道路。

      庞培法布拉大学ICREA研究教授安德烈亚斯·梅耶汉斯解释说,潜伏期是阻碍HIV感染者消除病毒的主要障碍。除非能摆脱潜伏感染的细胞,否则将无法治愈现有的感染。

      新发表的论文确定并表征了SLFN 12蛋白,SLFN 12通过切割特定细胞tRNAs来限制病毒蛋白质的产生,tRNAs是蛋白质构建的基石。因此,在存在活性SLFN 12的情况下,感染HIV的CD4 T细胞无法完成病毒的产生过程,而是将其模板HIV RNA保持在潜伏状态。

      研究人员表示,SLFN 12会损害病毒蛋白质的产生,从而限制病毒颗粒的复制。

      这项研究还揭示了SLFN 12如何在不阻止细胞蛋白质产生的情况下,特异性地抑制HIV蛋白质的产生。研究人员解释说,SLFN 12裂解亮氨酸-UUA tRNA,这是一种很少用于细胞蛋白质但对HIV蛋白质至关重要的构件。

      这一发现为设计新的HIV治疗策略提供了可能。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3-05/12/content_553127.htm?div=-1
相关报告
  • 《高分辨率艾滋病病毒衣壳结构图确定》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3
    • 英国电子生物成像中心(eBIC)使用电子断层扫描和亚像素断层图平均化的新技术,确定了艾滋病病毒(HIV)衣壳蛋白、以及其与宿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复合结构图像,分辨率约5.4埃。研究人员还建立了整个HIV衣壳蛋白的原子模型,或为开发以衣壳蛋白为靶向的抗HIV药物提供新思路。研究论文19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   这一重大突破的论文主要作者、牛津大学陶妮(音译)博士解释说,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RNA基因组被封装在一个圆锥形的衣壳内。在感染过程中,HIV以Gag多蛋白的未成熟病毒粒子组装并出芽,经历蛋白水解和构象变化的过程,由未成熟的球形转变为成熟的圆锥形衣壳。在HIV-1复制的早期阶段,衣壳扮演着多种重要的角色,包括保护基因组免受细胞先天性免疫反应的影响,促进逆转录,以及调节细胞内转运和进入细胞核。其中许多功能受到衣壳与宿主细胞因子和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影响。   然而,由于HIV-1衣壳的亚稳态特性,分离出适合于高分辨率结构分析的完整天然衣壳的数量和浓度,一直具有挑战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新方法,即在HIV病毒样颗粒的膜上加一种成孔毒素,这避免了与病毒体裂解和核心分离相关的创伤,但也使衣壳接触到外部细胞因子和小分子。   在建立了实验方法后,研究人员研究了真实的HIV衣壳与细胞因子亲环素A(CypA)和小分子辅因子六磷酸肌醇(IP6)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研究团队对这些样本进行了电子断层扫描和亚断层扫描图平均化。   利用这项新技术,该团队分别揭示了HIV衣壳的结构,以及它与CypA和IP6的复合物的结构。这些结构证实了成熟HIV衣壳中的双IP6结合位点,并为IP6和CypA在调节HIV衣壳稳定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领导该研究的eBIC主任、牛津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张培军总结道,他们利用电子断层扫描获得的信息,建立整个HIV衣壳的原子学模型,这可以作为开发衣壳靶向抗艾药物的“蓝图”。包膜病毒膜的穿孔也为研究其他病毒系统的宿主—病毒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总编辑圈点   可以把衣壳蛋白理解为病毒的“隐形斗篷”,它能隐藏病毒的信息,保护病毒内部的遗传物质。科研人员对HIV病毒的衣壳蛋白进行了长时间研究,发现它还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药物公司也将衣壳蛋白作为靶点研究艾滋病药物。此前,科研人员绘制过衣壳蛋白的结构图,但这一次,研究者用新方法分离出完整天然衣壳,并用新技术得出了分辨率更高的复合结构图像。更多的细节,能在转录和翻译方面帮助人类找到更适合的阻止和抗击病毒的办法。
  • 《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研究有新见解》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2-03-31
    • 德国亥姆霍兹RNA感染研究所(HIRI)和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科学家们现已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用于分析和影响艾滋病病毒(HIV)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研究结果提供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生命周期后期阶段的见解,并为RNA二聚化和包装机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解释。相关论文29日发表于《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   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可能是药物和治疗的靶点。因此,对于理解和影响其潜在分子过程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HIV-1是已知会感染人类的两种HIV变体之一,它占所有感染的90%以上,其显著特征是含有两个病毒基因组副本。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两个基因组在称为二聚化的过程中结合在一起,这是HIV-1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步骤,因为二聚体RNA基因组是病毒蛋白Pr55 Gag包装成新病毒粒子的先决条件,最终导致病毒复制。   此次,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在单核苷酸分辨率下研究HIV-1生命周期的新技术,利用RNA结构测序(FARS-seq),识别出HIV-1基因组中对二聚化和病毒包装不可或缺的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已经能够证明HIV-1的基因组以两种不同的RNA构象存在,分别是单体RNA和二聚体RNA。它们中只有一种参与了基因组包装。在第二种构象中,RNA保留在宿主细胞中,被翻译成新的病毒蛋白质。这两种构象就像一个分子开关,RNA结构变化可调节HIV-1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控制着病毒的复制。   研究人员确定了调节这两种RNA构象之间平衡的序列。他们的研究阐明了病毒因子与这些区域的结合如何被用来靶向或破坏病毒组装。   这项研究的发起人、HIRI研究小组组长雷德蒙·史密斯说:“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些发现用于基于RN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改进的基因治疗载体。”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确定观察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其他HIV毒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