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病毒生命周期研究有新见解》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2-03-31
  • 德国亥姆霍兹RNA感染研究所(HIRI)和德国罗伯特·科赫研究所(RKI)的科学家们现已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用于分析和影响艾滋病病毒(HIV)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研究结果提供了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生命周期后期阶段的见解,并为RNA二聚化和包装机制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解释。相关论文29日发表于《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杂志。

      病毒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可能是药物和治疗的靶点。因此,对于理解和影响其潜在分子过程的基础研究非常重要。

      HIV-1是已知会感染人类的两种HIV变体之一,它占所有感染的90%以上,其显著特征是含有两个病毒基因组副本。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两个基因组在称为二聚化的过程中结合在一起,这是HIV-1生命周期中一个关键步骤,因为二聚体RNA基因组是病毒蛋白Pr55 Gag包装成新病毒粒子的先决条件,最终导致病毒复制。

      此次,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在单核苷酸分辨率下研究HIV-1生命周期的新技术,利用RNA结构测序(FARS-seq),识别出HIV-1基因组中对二聚化和病毒包装不可或缺的区域。

      研究人员表示,现在已经能够证明HIV-1的基因组以两种不同的RNA构象存在,分别是单体RNA和二聚体RNA。它们中只有一种参与了基因组包装。在第二种构象中,RNA保留在宿主细胞中,被翻译成新的病毒蛋白质。这两种构象就像一个分子开关,RNA结构变化可调节HIV-1生命周期的关键阶段,控制着病毒的复制。

      研究人员确定了调节这两种RNA构象之间平衡的序列。他们的研究阐明了病毒因子与这些区域的结合如何被用来靶向或破坏病毒组装。

      这项研究的发起人、HIRI研究小组组长雷德蒙·史密斯说:“我们希望能够将这些发现用于基于RNA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改进的基因治疗载体。”在后续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确定观察结果是否也适用于其他HIV毒株。

  • 原文来源: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2-03/31/content_532867.htm?div=-1
相关报告
  • 《新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可潜伏于大脑》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0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其生命周期中会将DNA副本插入人类免疫细胞。部分新感染的免疫细胞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转变为休眠、潜伏状态,这被称为艾滋病病毒潜伏期。美国科学家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证实,小胶质细胞,即一种在大脑中具有长达10年寿命的特殊免疫细胞,可作为潜伏的HIV的稳定病毒库。这项研究为根除HIV的努力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框架。   在感染期间,HIV会专门对付免疫反应的关键协调者,即所谓的CD4+淋巴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会杀死足够多的CD4+细胞,从而导致免疫缺陷。过去的研究表明,潜伏的HIV可隐藏在体内和血液中存活的少数CD4+T细胞中。但是,大脑中潜在的病毒储存库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联合团队首先研究了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猕猴大脑,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从灵长类动物的脑组织中提取和纯化活细胞。SIV是一种与HIV密切相关的病毒。研究人员使用物理分离技术和抗体选择性地移除表达小胶质细胞表面标记的细胞。然后,他们从穿过脑组织的CD4+细胞中分离出高纯度的脑髓细胞。   利用同样的技术,研究人员获得了HIV患者捐赠的脑组织样本,从而得以研究HIV在大脑小胶质细胞中潜伏的独特机制。研究表明,艾滋病病毒非常“聪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进化到对其表达具有表观遗传控制,使病毒沉默,隐藏在大脑中,免受免疫清除。   NF-κB信号通路是控制HIV在体内其他部位表达的关键信号通路之一。当NF-κB信号被“关闭”时,HIV在外周血液中进入潜伏期。然而,大脑中潜伏的HIV不受激活的NF-κB信号的影响,研究人员目前还不确定这是为什么,但一旦找到答案,他们就离知道如何有选择地靶向并根除大脑或外周血中的病毒更近了一步。
  • 《艾滋病毒的婴儿模型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9-09
    •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动物模型来测试婴儿的HIV感染和治疗方法,使他们能够开发生物标志物,以预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中断后的病毒反弹。猿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感染的婴儿恒河猴猕猴模型是几家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最近一期mBio期刊对此进行了描述。 “到目前为止,为了研究围绕HIV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新疗法而开发的所有动物模型都已经存在于成年动物中。其中很多都是基于免疫的策略,我们知道婴儿的免疫系统正在发育研究主要研究者Sallie Permar,医学博士,PHD,传染病科儿科学教授说;分子遗传学和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病理学教授;和杜克人类疫苗研究所的成员。 “重要的是建立一个模型,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受感染的婴儿,并研究可以实施的干预措施,以减少病毒储存并延迟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反弹时间。” 新模型允许通过使用SHIV对HIV包膜蛋白进行免疫干预,而不是SIV,一种与HIV病毒信封非常不同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与主要通过性途径感染的成人或青少年相比,婴儿艾滋病毒获得和免疫反应模式存在差异。此外,该模型利用了SHIV开发的最新进展,其完全复制了涉及大多数婴儿HIV传播的进化枝C病毒。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制作SHIV的新方法,其中围绕HIV用于进入细胞的CD4结合位点进行突变。“这开辟了一种新的SHIV宝库,可用于此类型模特,“佩尔马博士说。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生命的最初一到两个月内用新的SHIV感染了幼猴,模拟母乳传播。然后,他们在12周后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并在几个月后停止治疗。他们评估了血浆病毒载量,发现该病毒达到高峰病毒载量,并迅速对治疗作出反应,模拟人类婴儿所见。 然后研究人员比较了婴儿恒河猴的病毒复制动力学和储库,以及在用同一SHIV株感染的成年恒河猴的单独研究中所见。停止使用药物后,婴儿猴子的病毒反弹几周,与成人类似,但成年人在反弹后病毒控制得更好。 “在停止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婴儿和成人治疗的目标是延长病毒反弹的时间,这将会有所不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Ria Goswami说道,他是公爵人类疫苗的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所。 “需要不依赖于每日坚持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新型干预措施,以便为目前依赖终身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围产期感染儿童实现持续的病毒缓解。” 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使用新模型来测试基于免疫的新疗法,包括针对HIV包膜的单克隆抗体疗法,以延长停止治疗后病毒反弹的时间。 “几年前,一名密西西比婴儿在分娩后接受了快速治疗并接触了艾滋病病毒,然后无意中接受治疗,两年内没有检测到病毒。最终病毒确实恢复了,”佩尔马博士说。 “我们对如何让更多像这样的孩子更有可能感兴趣。” 当婴儿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开始接受艾滋病毒治疗并且必须终生接受它们时,它们会暴露于添加剂毒性。 Permar博士说:“我们有兴趣为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提供更安全的替代策略,以保持对婴儿专门开发的感染婴儿的病毒学控制。这是第一个模拟艾滋病治疗和反弹的婴儿SHIV模型。” ——文章发布于2019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