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电力大型光伏电站能效监测系统达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5-06
  • 4月27日,龙源电力宁夏公司“大型光伏电站能效监测系统的应用与研究”项目研发成果通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光伏电站迈入设备级精准管控与跨系统决策自驱的智能化管理新阶段提供了示范。

    随着宁夏腾格里“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光伏电站投产容量不断扩大,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大量设备运行、生产管理以及环境数据等分散存储,缺乏有效整合与分析,无法为电站优化运行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针对传统人工巡检和分散管理模式引发的效率低下、设备运行状态难以实时全面掌握等问题,该公司构建多源异构数据驱动的设备全生命周期智能健康管理平台,深度融合物联网、AI、数字孪生及三维可视化技术,覆盖“感知-分析-决策-执行”全链路智慧管控系统,突破性实现生产、辅控、消防、安防等各类子系统数据互通与智能协同,创新开发基于动态阈值算法的精准告警体系与低代码化机理规则引擎,使设备异常识别准确率和专家经验数字化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设备健康度模型,通过“一机一码”数字化台账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目前,该系统已在宁夏中衡第一光伏电站完成部署实施,应用效果较好,提升了电站整体性能和经济效益,为推动光伏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原文来源:https://www.in-en.com/article/html/energy-2338523.shtml
相关报告
  • 《龙源电力盐光互补发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3
    • 近日,龙源电力天津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滨海盐光互补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通过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攻克了高盐雾地区光伏项目在容量配置、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智能运维等方面痛点与难点,实现了盐光互补光伏项目经济、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京津冀区域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充分挖掘我国滨海地区光伏资源禀赋,实现光伏发电系统与其他产业互补协同的“光伏+”模式,是新能源企业面临的重大难题。龙源电力围绕天津滨海地区盐光互补项目面临的盐光互补机理、布局优化、质量追溯、故障定位、智能运维等一系列新问题,开展产学研用多学科联合攻关,在寸土寸金的直辖市实现光伏项目“容量不减、进度保障、智慧运维”等目标。公司充分研究光伏发电并网与盐场制盐的盐光互补机理,创新提出盐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优化布局方法,确保制盐损失不降少降,水产养殖增效创效;自主研发盐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全场景施工进度追踪和锚泊系统与桩基坐标、垂直度、标高控制的定位技术,实现施工质量精准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提出高盐雾环境下多因素协同的光伏发电系统异常状态识别技术,提高运维准确性和效率。 该项目累计开发创新成果3项、发表SCI论文17篇,申请知识产权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项,研究成果在天津海晶盐光互补项目成功部署应用,近三年累计直接经济效益约3.12亿元,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显著,为我国能源智能化转型和智慧电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 《龙源电力风电机组智能运检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24
    • 4月20日,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风电机组智能运检及关键部件可靠性系统平台研究”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图为技术人员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检查设备状态 该项目突破风电机组运维智能化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成套可靠性研究方法和运维标准,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工程应用,全面提高设备可靠性,有效保障风电机组安全运行,显著减轻生产现场维护强度,对推动风电生产运营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图为检测人员观察齿轮油样品磨损颗粒形貌 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油液监测需求,该项目提出一种融合离线、在线和现场检测方案的新型油液监测模式,开发基于B/S架构的油液监测综合分析系统,实现30余种关键监测数据接入与实时分析功能,有效提升油液监测效率。针对风电场数字化赋能程度不足和运维效率不高等痛点,该项目基于物联网、人工智能和云原生等技术,建立覆盖场站关键位置的生产视频数字化系统与智慧运维平台,有力支撑无故障风电场建设。 图为技术人员检测变桨控制器电路板 变桨系统是风电机组捕获风能、实现启停与功率控制的关键部件,机组运行中承受的疲劳与冲击载荷可能导致结构失效、电源寿命预测不准。该项目以风电机组变桨系统、变流系统、齿轮箱润滑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失效机理、监测系统、运维平台与标准化体系规范研究,构建全新寿命计算模型与结构在线监测系统,实现变桨后备电源关键参数实时监测与失效预警,保障系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