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三力MMA项目将调试生产》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 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11-20
  • 11月14日,据盘锦发布消息,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材料生产项目现场,主体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方位的收尾工作,即将进入设备调试试生产阶段。 其核心技术是乙烯三步法制MMA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发,为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MM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航天航空、医学、光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市场前景广阔。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新成果能够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顺利转化,得益于辽宁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从厂房、仓库到人才、技术等全方位的保障与支持,实现“达尔文死海”的跨越。 据了解,项目于2022年1月在盘锦精细化工产业开发区西扩区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1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1亿元,占地269亩,建设年产5万吨MMA/PMMA,5万吨正丙醇。 项目变动 今年5月13日,盘锦三力中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新材料生产项目进行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前公示,环评中对原项目方案进行了调整,以下是部分重点信息: 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建设12000Nm3/h造气装置(包括12000Nm3/h造气装置和12000Nm3/h合成气精制装置)、5万吨/年MMA装置(包括5万t/a甲醛装置、5万t/aMMA装置)、4万吨/年正丙醇装置(包括8万t/a丙醛装置、4万t/a丙醇装置)等。 项目变更原因:原环评取得批复后,三力公司根据原料及产品市场情况,对项目生产方案进行了调整,只保留5套装置中的3套生产装置,包括造气装置、MMA装置和丙醇装置,其中造气装置和MMA装置规模不变、正丙醇装置规模从3万吨/年增加到4万吨/年。储运系统除依托在建工程外,本项目新增19座储罐,新增总罐容 5000m3。

    来源:盘锦发布、化工新材料、化工在线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U0NzEyMA==&mid=2650353525&idx=5&sn=8bd5347cd2272a663d7a04b1cf311b3f&chksm=862d756ca867c688b66921a757403e56bc9ada81b936b6cdc57d45a9e55cdd6bb5ef9613e5af#rd
相关报告
  • 《从卖原料到精加工——“油城”盘锦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8-16
    •  新华社沈阳8月7日电 题:从卖原料到精加工——“油城”盘锦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   新华社记者 王炳坤、李宇佳   因油而兴、油气采掘“一业独大”的辽宁省盘锦市,凭借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近年来做大做强基础石化,拉长精细化工产业链条。在加快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同时,这座资源型城市逐步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   老企业开枝散叶 新项目纷至沓来   近日,记者来到盘锦。尽管雨水不断,盘锦辽东湾新区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园区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宝来集团轻烃综合利用项目工地设备林立、吊车高耸,纵横起伏的管线旁,人员、车辆往来穿梭。   宝来集团是盘锦市的“老牌”企业,其投建的新项目以合成树脂产业链为目标产品,一期工程预计年底前就可投产,未来全部达产后每年将增加上百万吨乙烯产量。   老企业开枝散叶,新项目也纷至沓来。今年3月,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与中国北方工业集团、盘锦鑫诚集团公司联合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并在盘锦揭牌。项目总投资超百亿美元,将形成每年1500万吨炼油、150万吨乙烯和130万吨对二甲苯生产能力。辽宁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项目对盘锦市乃至辽宁省石化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重要意义。   转型:延伸产业链   作为中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总部所在地,盘锦市因油而兴,油气采掘业一度占到全市工业份额的90%左右。2007年,盘锦被国家列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如何改变靠资源吃饭的状态,是“油城”必须面对的课题。   从原油起步,向产业链下游延伸——早在2012年,盘锦市就编制出《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规划纲要》,布局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盘锦市发展改革委工业科负责人乔宏波说,多年来,盘锦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促进产业聚集和链条配套、做优服务和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让“油城”的石化产业日渐丰厚。   过去,当地企业大出大进,销售的多为原料级产品。盘锦市围绕石化资源做文章,精深加工初级产品,逐渐孵化出新材料、药用中间体等高技术产业。针对企业分散封闭、石化产业链处于“线断网破”状态,盘锦市推动许多企业装置互联、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使有限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辽宁北方戴纳索公司所用原料为苯乙烯和丁二烯,而这些原料都是华锦集团的产品。“经过生产转化,苯乙烯和丁二烯最终变成高端的丁苯橡胶,用于高性能轮胎和沥青改性等领域。类似企业互相吃配,循环利用的例子,在园区还有很多。”戴纳索公司技术人员说。   创新:形成产业集群 实现精细化发展   技术创新是高端石化的“牛鼻子”。这些年,盘锦市引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前来设立研究机构,研发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核心技术,大力发展以乙烯、丙烯、C4、芳烃等为源头的主导产业链。   几年前,台湾长春集团环氧树脂基地、联成化学公司苯酐及增塑剂生产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长春化工盘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应勋说,企业看重这里拥有的完整的产业链,在政府支持下,取得了港口石化码头的运营资质,这将给货物进出带来很大便利。   多年的耕耘、创新,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已发展成为盘锦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成为辽宁省首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2018年,盘锦市规模以上石化及精细化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98亿元,同比增加28.3%。   产业有基础,技术有支持,服务有保障。据了解,目前华锦阿美项目正在进行工艺优化和专利商比选,宝来集团与国际知名炼化企业合资合作的轻烃综合利用项目也已经完成了银团贷款签约。   “未来我们将加快推进这两个项目的实施,争取尽早落地建成投产,并依托这两个重大项目,减少油头比重,重点发展下游产品,实现石化产业补链强链、粗链壮链,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实现完全精细化发展途径。”乔宏波说,届时,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之路将越走越宽。
  • 《苹果三星等厂商发力 2021年Mini LED应用市场将蝶变》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1-02-23
    • 2020年,MiniLED上游配套与下游应用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上游厂商加码投资,下游厂商蜻蜓点水,导致MiniLED背光应用未能真正打开市场局面。2021年,苹果、三星等厂商将发力MiniLED背光应用,有利于上下游厂商形成共振,加速MiniLED背光应用的普及。 2020年MiniLED产业链激进 MiniLED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TrendForce报告显示,到2024年,全球Mini/MicroLED市场规模将达42亿美元。聚积认为,MiniLED市场正在快速成长,2023年MiniLED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亿美元。 为了迎接即将爆发的MiniLED市场,LED产业链企业纷纷涌入。2020年,三安、晶电、华灿、国星、瑞丰、雷曼、利亚德、洲明科技、鸿利、沃格光电等持续推进MiniLED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其中乾照光电募资11.5亿元用于Mini/Micro、高光效LED芯片研发及制造项目;鸿利Mini/MicroLED半导体显示项目一期正式投产,目前已达成多款机型小批量供货,大批量试样,部分机型具备量产能力;沃格光电实现MiniLED玻璃基板镀铜镀膜技术突破,各项测试得到客户的认可,已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Mini/MicroLED作为重要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同样受京东方、TCL华星、惠科、友达、群创、彩晶等面板企业关注。据了解,京东方已搭建玻璃基MiniLED生产基地,并与华灿光电合作开发MiniLED;TCL华星与三安半导体注册资本3亿元成立联合实验室,聚焦于Micro-LED显示技术开发;惠科展出了55英寸MiniLED背光量子点电视,点间距0.1845mm,峰值亮度1000cd/m2,对比度100000:1。彩晶收购和鑫光电位于南科的闲置厂房,主要是为因应未来营运所需,以及发展Mini/MicroLED面板。 集微咨询分析师指出,面板厂商此前主要在背光模组领域与LED企业有一些交集,如今在Mini/MicroLED领域与LED企业将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因为Mini/MicroLED产业链比较长,既需要面板厂商TFT支持,又需要LED企业LED芯片等技术突破,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挑起Mini/MicroLED产业化大梁。 2020年MiniLED应用不温不火 与一片繁荣的MiniLED产业链相比,2020年MiniLED应用市场稍显暗淡。MiniLED背光在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应用市场处于浅尝则止阶段。MiniLED直显市场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市场渗透率还很低。 MiniLED直显突破了拼缝、尺寸、比例和分辨率局限,弥补了液晶单屏或者液晶拼接屏的不足,在100英尺及以上尺寸市场具有明显优势,有机会在大屏幕拼接、LED会议一体机等市场快速渗透。2020年,三星、LG、利亚德、洲明、雷曼、国星光电、奥拓等都发布了MiniLED直显产品,但是受制于较高的价格,MiniLED直显产品并没有在市场中激起大的浪花。 MiniLED背光应用一般属于数码产品,对成本较为敏感,搭载MiniLED背光的iPadPro产品发布时间又延至2021年,导致2020年MiniLED背光应用市场业绩平平。 2020年,MiniLED背光成功应用在电视、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显示上,看起来一片火热,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厂商只是为了秀肌肉,没有大范围应用、推广。2020年,TCL、小米、康佳等都推出了MiniLED背光液晶电视,但是都定位为高端产品,销量十分有限;戴尔展出了31.5英寸MiniLED背光医疗显示器,但是还在改进中,并未上市销售;微星推出全球首款搭载MiniLED背光液晶屏笔记本电脑Creator17,主要针对设计、游戏等专业用户群体;TCL华星展出了全球首款48英寸8KIn-cellTouchAM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目前并未获车厂采用。 2021年MiniLED应用有望蝶变 2021年,MiniLED应用市场有望迎来转折点。苹果、三星、海信、LG等大厂涌入,将推动MiniLED背光在平板电脑、电视等获得广泛应用。 苹果iPadPro、MacBook有望在2021年导入MiniLED背光,晶电正在积极配合苹果将中国台湾厂区95%产能转换成MiniLED。2021年苹果将成为MiniLED背光应用的主力军之一。 不只苹果,三星平板电脑和电视也在积极引入MiniLED背光。三星不仅会发布搭载MiniLED背光的GalaxyTab,还将推出55英寸、65英寸、75英寸、85英寸等尺寸MiniLED背光电视,预计2021年出货目标达200万台,将加速MiniLED应用的普及。 此外,2021年,海信将正式量产搭载MiniLED背光的4K120Hz叠屏电视;TCL将推出了全新的ODZeroMiniLED背光电视;LG将发布采用量子点技术和MiniLED背光的QNED电视。 2021年,MiniLED背光将加速在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应用普及,有望成为MiniLED背光普及化元年,从而带动显示产业进入MiniLED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