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杭州举办》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6-26
  • 杭州6月25日电 6月25日是第十三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在浙江杭州举办2025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碳路先锋、绿动未来”。当天发布的《中国适应气候变化进展报告(2024)》指出,2024年,我国持续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并继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社会系统、区域格局和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工作并取得实效。 活动还发布了《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进展报告(2025)》。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发布和研制中的产品碳足迹核算国家标准达70余项,发布细分领域产品碳足迹核算团体标准100余项。全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迎来良好开局。 本报上海6月25日电  (记者田泓)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平台上线地面公交、轨道交通、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纯电动乘用车4种减排场景,用户授权这些场景后,就能在使用绿色出行方式的过程中被平台自动记录并累积碳积分。积累到一定数量的碳积分后,公众可以在平台内的碳积分商城兑换数字人民币、商品兑换券、商品满减券等商品或服务。 上海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前已经过近8个月的试运行,累计吸引10余万上海市民参与体验,近300家企业开通机构碳账户,上线2个碳普惠交易品种,累计交易4万余吨减排量。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90534-1.html
相关报告
  • 《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7月12日在西安举办》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7-19
    •  今年7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在陕西西安举办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采取节能降碳减排、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今年“全国低碳日”活动以“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凝聚全社会合力,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杭州:力争2025年光伏累计装机达300万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15
    •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并将于8月20日正式施行。《实施意见》为促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生态圈中储能、光伏、风电、氢能、节能环保、其它新兴能源等细分领域,制定了发展目标,并给予覆盖补贴、育企、指导、招引等多方面的支持。 以《实施意见》为指引,杭州致力构建完善的绿色能源产业链,并力争在2025年实现产业规上工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全市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达40万千瓦,光伏累计装机达3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本地发电总量的比重不低于50%。 早在2008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目标。经过十余年探索与实践,2022年,杭州“低碳城市建设水平指数”居全国第二,单位GDP碳排放量不断下降,节能减碳做到了与经济增长“齐头并进”。 据介绍,绿色能源作为杭州近年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积累了良好基础。今年上半年,杭州39家光伏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80亿元,同比增长69.4%;全市39家储能产业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86%;此外杭州环保制造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了27.6%,这些数据在全市上半年成绩单中颇为亮眼。 随着产业高速发展,杭州绿色能源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今年5月18日,正泰安能户用光伏发电项目达百万户。不止户用光伏发电领域,今年上半年杭州的储能、光伏、风电等重点产业链发展迅猛,新能源赛道迎来高速增长。 近年来,杭州还通过精准招商,与名企共建平台,拓宽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前景。去年6月,杭州与中国林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组建“国林双碳管理(杭州)有限公司”,建设一个集森林碳汇开发、运营、交易为一体的投资运营平台,并力争成为国内最大的“碳汇经营实体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重要运营平台”,引领新模式,服务碳汇全产业链。 今年3月,杭州与东方电气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东方电气集团将在杭州投资建设光伏全球总部,助力杭州打造全省示范、全国领先的“绿色能源产业先行区”。目前,杭州绿色能源产业优势初具,以《实施意见》为指导,将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提质发展。 绿色能源装备和应用场景拓展,是绿色能源装备企业的核心需求,为鼓励氢能、储能、光伏等绿色能源领域推进综合应用,《实施意见》提出将园区、工厂配建新能源项目和开展节能改造作为评价认定零碳园区、绿色低碳工厂的重要依据。同时,对验收通过的省级以上零碳园区给予200万元奖励,对获评2023至2025年度国家级、省级、市级绿色低碳工厂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奖励。 为加强绿色能源企业梯次培育,《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培育“雄鹰”“鲲鹏”绿色能源企业各10家,对生产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熔盐储能装备、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企业,其相关业务年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后,年销售收入比上年每增加1000万元给予50万元奖励,每家企业每年累计奖励不超过1000万元。 同时,为助力绿色能源企业取得规模优势,《实施意见》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对储能、氢能、光伏、风电、节能环保等企业实际投资总额(不含土地、厂房、旧设备等)达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按实际贷款金额给予最高1%年利率的贴息补助,每家企业每年可获得最高1000万元的贴息。 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驱动,《实施意见》提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储能和动力电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节能增效等领域,实施重点“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对揭榜项目按有关政策给予支持。 透过《实施意见》可以看见,杭州一如既往保持着勇于创新的魄力,超前布局新兴能源产业,如潮流能、地热能、光热发电和核电等领域,均给出了突破方向。对加快绿色能源替代应用,也给出了具体扶持措施,如通过补贴鼓励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杭州进行固定式加氢站和氢燃料电池运营车辆的示范运用。今年5月16日,杭州市首座氢能利用站、绿色交通综合能源站已经在滨江区正式启用,氢能汽车距离我们已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