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模型助力代谢工程方案设计》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 陈方
  • 发布时间:2021-03-09
  • 计算模型助力代谢工程方案设计
    2020年10月23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研究者通过使用计算模型和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来修饰微生物,在高效生产目标化合物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该方法可以极大地加快新的生物制造工艺的研发阶段,并更快地获得高价值的生物基产品,例如可持续燃料和塑料替代品。
    目前,该领域的许多科学家依靠反复试验来确定哪些基因修饰可以改善生产性能。此次,研究者使用计算机算法利用基于事实的实验数据来确定开启和关闭“宿主”微生物中的哪些基因,从而将生物体的能量聚焦到产生目标化合物。该研究团队简化代谢重新连接过程,即“产品/底物配对”,使微生物的整个代谢过程始终与化合物的生产联系在一起。该团队利用一种有前途的新宿主(Pseudomonas putida)进行测试,该宿主经过工程改造可以制造靛蓝(蓝色色素)。研究者评估了63种潜在的改造策略,确定其中只有一种在实验上是可实现的。按照计算预测,研究者进行了CRISPR干扰(CRISPRi)来阻止14个基因的表达,结果改造菌株产生了极高的靛蓝苷产量。
    目前的代谢重排标准是一次靶向一个基因,此前只有一项代谢工程研究一次靶向了六种基因。该研究使用基于CRISPRi的强大工具极大提高了同时进行基因修饰的上限。该研究为使用计算优化方法设计提供示范,利用产品/底物的配对方法,可以通过合理设计大大减少商业规模生物制造流程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吴晓燕 编译自https://newscenter.lbl.gov/2020/11/10/microbe-rewiring-biomanufacturing/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171-4
                          原文标题:Genome-scale metabolic rewiring improves titers rates and yields of the non-native product indigoidine at scale

相关报告
  • 《机器学习算法助力细胞工程设计》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陈方
    • 发布时间:2020-11-16
    • 合成生物学允许科学家对细胞进行生物工程设计,以合成新的有价值的分子,如可再生生物燃料或抗癌药物。然而,传统的合成生物学方法涉及到特殊的工程研究与实践,导致研发周期很长。 2020年9月25日Nature Communication报道,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自动推荐工具(Automated Recommendation Tool,ART),使机器学习算法适应合成生物学的需要,系统地指导工程细胞的开发。这一创新意味着科学家们将不必花费数年时间对细胞的每个部分以及细胞的功能进行细致的了解,然后才能对其进行操作。结合机器学习,通过有限的训练数据集,ART能够预测细胞的DNA或生物化学变化将如何影响其行为,然后对下一个工程周期提出建议,并对实现预期目标的概率进行预测。 在优化色氨酸代谢的实验中,研究者选取了酿酒酵母的5个基因,每个基因由不同的基因启动子和细胞内的其他机制调控,总共涉及近8000种潜在的生物途径组合。研究人员利用其中250条路径的实验数据进行算法训练,ART工具就能够推断出剩余的7000多个组合如何影响色氨酸的产生,最终推荐的设计方案比表现最好的参照菌株增加了106%的色氨酸产量,比用于训练模型的最佳设计增加了17%。
  • 《汽车工厂项目中如何应用BIM模型?》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08-02
    • IFM是数字工厂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融合,这种方法通过简化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已在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20年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消费者多样性需求的变化,为应对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价格竞争激烈等问题,车企开始转变生产制造模式以适应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为了迎合市场变化并保持竞争力,重新设计工厂的需求便被不断提出。在这种变革的背景下,数字工厂可以为车企等制造商提供更加高效且精确运营的重要机会,同时能为车企降低成本并打造协作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的工作环境。        打造真正优化的数字工厂这一愿景意味着制造商们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功能,在整个制造流程中创建单一可信的数据源,打破当前孤立的运营模式,并在利益相关方之间实现更高的协作水平。这需要一个战略平台和生态系统推动因素,才能带来持续灵活且以数据为驱动的方法,提升数字工厂的性能。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利用数据,从而促使制造商能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正是集成式工厂建模(以下简称“IFM”)的思路和方法。IFM是数字工厂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融合,这种方法通过简化从设计到运营的整个过程,已在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经过国内外汽车厂商的探索和实践,IFM方法在汽车领域也是非常成功的。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院”)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专业从事汽车工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甲级设计研究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单位,被誉为“中国汽车工厂设计的摇篮”。九院高度重视数字化技术,在整体战略规划中,将数字化应用行业领先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        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是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项目位于长春汽车产业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75.6万平,建筑面积约43.5万平,是中国一汽红旗发展战略的重点工程,也是助力长春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        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的整体要求是采用满足红旗生产需要的生产装备、生产体系等现代化生产制造系统,建设一座满足红旗产品生产需要的新高尚现代化智能工厂。这就意味着其交付质量和周期都远高于以往的项目,并且要实现数字工厂和现实工厂双交付。        借助欧特克集成式工厂建模解决方案,九院将整个工厂的全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规划阶段、设计阶段、验证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每个阶段都应用了BIM技术,为下个阶段提供了数据模型,来自现场的采集数据和设计数据的联动,完整的支持了九院数字孪生工厂的建设和运营。        那么,在工厂项目中究竟该如何应用BIM模型呢?九院在红旗新能源工厂项目中的经验如下:        负荷计算。暖通专业通过设置地理位置、环境、能耗、建筑材料、构造类型等信息进行空间负荷计算,利用数据辅助设计人员进行设备选型。        照明模拟。电气专业模拟现场的光照环境,不再依附于传统数据,真正实现了设计与施工现场相互结合,在设计之初不断考虑空间环境对灯光效果的影响,从而有效的更改灯具参数和排布位置,使得照明设计更加精准,节约能源消耗。        焊装车间防排烟 仿真分析。焊装车间使用了防排烟仿真分析技术,利用分析数据优化送风、排风风口布局,指导焊烟处理设备选型,降低焊烟危害。        自建族。        Revit工具二次开发。利用Revit API开发接口,通过读取市场上常见的第三方网架计算书数据快速生成网架模型。        BIM模型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包含:        施工交底:建立三维模型可以让各专业设计人员及指导施工人员对整个车间各个设备及管线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在三维可视化特性的帮助下,在进行设计和指导施工时可以直观看到设计的管线方案及走向意图,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与其他专业管线及设备的碰撞问题,提高设计准确度,也可以很方便的对现场进行施工交底。        施工前期:利用倾斜摄影建立三维数据,解决总图设计人员亲临现场踏勘存在的诸多不便。节省设计人员的宝贵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采集结果也可作为土建方平衡调配、选择施工机械、制定修改施工方案等的依据。        按拼接施工建模,避免材料浪费。充分体现“精细化”的设计理念。        通过设计模型,快速完成室内装修效果模型,满足业主要求。        施工纠偏。开洞、过程跟踪和施工质量检查等。        BIM模型在运维阶段的应用。九院BIM模型在运维阶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能源管理系统方面:        ●通过现场能源消耗 数据采集仪表、相关 传感器,对五大车间能源数据(水、电、气、热、冷、其他)实时监测,实现能耗统计分析、节能空间挖掘、能源利用水平及效率评估和动能设备智能调控等功能。        ●一体化设计理念,从数据采集、能效分析、节能优化、智能运维等多方面入手,提供综合能源服务,让业主以工业物联网平台为工具,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持续能源管理并降低能耗。        ●在中控室设立能源监控中心,通过能源平台的Web轻量化引擎集成BIM模型,并与IoT数据连接。        ●能源管理系统对厂区内站房、车间等的电能、用水排水、燃油、天然气、光伏、地热等公用资源进行监控,通过有效的监控管理措施,减少能源消费中各个环节的损失和耗费。        可以说,过去九院在建筑/结构/机电/工艺等专业之间相互数据割裂严重,工期、预算及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九院的工厂项目各专业数据都能有效的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式工厂模型,设计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